作爲知名度最高,也是metacritic媒體均分評分權重最高的媒體之一。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IGN,大概是“端水”——基本上評分分爲7、8、9三個檔次,約等於其標準之下的“差、中、好”
所以在索尼之星的國產二次元白毛類魂《無限機兵》僅獲得5分時,還是多少讓人驚訝。
IGN的評審意見認爲:
AI Limit是一款沒有任何靈魂的魂like遊戲,提供了30個小時的平庸躲避滾動和揮劍,僅僅是在打發時間。
我在不起眼的地方砍殺了一羣又一羣的暴徒,殺死了一些在我還沒來得及知道他們名字之前就已經死去的無足輕重的BOSS,花了更多的時間從遊戲崩潰中恢復過來,而不是學習任何關於平淡的科幻設置或其中的角色的值得注意的東西。
時尚的藝術風格、智能同步率系統和可交換的能力是對藍圖的有趣調整,但最終都太微不足道,給人留下的印象也不深。
如果你真的渴望有更多的機會來滿足這種類魂遊戲的需求,你可能會比AI Limit做得更糟糕,但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做得更好。
之前和好友無月白熊討論,我認爲是7分魂遊,因爲:
(1)交互邏輯有較高的懲罰性質:作爲核心系統的同步率,招架會降低,用技能會降低,捱打還會降低
(2)交互本身做的也比較粗糙
但是本身它探索做的不錯,地圖有魂味,加上我喜歡白毛(×),還是作爲《嗜血代碼》之後難得的二次元類魂遊戲,還是願意給70-75分
白熊打了兩週目,給的評價會高很多↑
我的預估MC均分會在70-75分——事實上它的的分是PS65分、PC77分。
但或許這並不是IGN的評分第一次引發爭議,因爲主觀標準的不透明、商業利益或者與玩家體驗的分裂,IGN也產出過不少“冥場面”評分。
那麼也讓我盤點一下IGN評分和玩家差異比較大的TOP10:
第10名: 《原子之心:迷失靈薄域》DLC(IGN 3/10,2024年)
IGN不喜歡《原子之心》不是新聞,本體也只給7/10,不過DLC和本體合砍10分還是稍微嚴格了點。
當然這款DLC好評率僅39%,這次IGN結論雖然偏激,指導方向沒問題。
爭議點:DLC加入強制滑板關卡和蹩腳平臺跳躍,IGN批評其“與本體風格割裂”,玩家則認爲評測過於嚴苛,DLC延續了本體怪誕美學。
第9名:《生化危機3 重製版》(IGN 9/10,2020年)
吉爾美得出水的《生化危機3 重製版》是從RE2以來,生化危機的好評率墊底(82%)
如今價格永降到198之後配合打折,我也非常推薦可以入手體驗。
但曾經它售價400+,還捆綁一個已經被拋棄了的多人模式,不僅流程短還大量複用RE2地圖,相對於原本《生化危機3》還刪掉了不少關卡流程,無論如何都是不得的給9分的遊戲。
爭議點:IGN稱其“優秀重製”,但玩家批評流程過短(僅5小時)、刪減經典內容,Metacritic用戶均分5.4,與媒體均分77差距顯著。
第8名:《奇異人生 第一章》(IGN 6.5/10,2015年)
儘管在steam13萬玩家中獲得了96%好評,但IGN認爲:
《奇異人生》糟糕的配音和劇本無法公正地刻畫其角色和世界。
Dntnod爲故事創造了很好的場景,我渴望瞭解更多,但與Max Caulfield生活中的人進行即時互動是非常痛苦的。
原型人物線條較弱,表達效果較差,不會破壞一切,但它們會讓一個努力表達內心故事的故事更難被接受。
爭議點:《奇異人生》因爲其文藝絢麗的畫面,清新淡雅的配樂,引人入勝的劇情和時光回溯的特殊玩法,可以是一種頂配的“3D GALGAME”,要說有什麼不好,就是一個開始不夠政確,所以等到DEI的重量級來了,IGN馬上翻臉如翻書了。
第7名:《奇異人生:雙重曝光》(IGN 9/10,2024年)
劇情崩壞、刻意賣政確元素、路人老角色、忽略老粉絲的感情......
儘管有工作室換人的原因(不再是dondnot),但把一個經典系列做崩,DEI同樣功不可沒
但這並不妨礙IGN給出9分
爭議點:IGN盛讚其LGBTQ+元素與劇情,但玩家評分僅3.9分(MC),批評遊戲互動性差、玩法單調,質疑IGN“政治正確影響評分”。
第6名:《最終幻想16》(IGN 9/10,2024年)
FF這些年一直以來在推女性市場,在《最終幻想16》達到了登峯造極,包括但不限於:
男主角克萊夫比小黑盒健身強者椒神還大的胸肌、形婚女主角、基情無限的弟弟、普確信的母后、讓人過目不忘的巴哈姆特BOSS戰,以及更加過目不忘的迪翁 vs 男侍從......
不可否認這一作帶來了史詩級的BOSS戰演出,但是IGN給出的9分也確實讓人難以信服。
爭議點:《最終幻想16》肉眼可見的存在太多的問題——脫離掌控的主線敘事、無限通馬桶的支線劇情、幾乎不存在的地圖探索要素、極度弱化的養成系統......這顯然不是一款9分遊戲應該具備的水準。
第5名:《劍星》 (IGN 7/10,2024年)
除了史上最澀的服裝搭配,《劍星》是一個(除了流程短)相當超規格完成的3A遊戲,作爲金泰亨第一次試水端遊,這樣的完成度讓人驚訝,此外它是很認真的在講一個故事,很多細節讓人印象深刻。
但這樣的遊戲非常非常的不政確,所以能得到IGN7分已經是法外開恩。
爭議點:IGN對劍星進行評價時採用的是“扣分制”,對於關卡的設計、動作的設計等方面幾乎都是跳過不提。
第4名:《艾爾登法環 黃金樹之影》(IGN 10/10,2024年)
《艾爾登法環》本體的問題,《黃金樹之影》基本沒改;但是本體的優點,也大多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所加上了“庇護”系統,在我個人看來不算是太成功的設計——除非它在本體的交界地也可以生效,當然這樣從故事上講可能就不夠自洽了。但這背後,除了部分區域的內容填充不足,總的來說FS社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只是或許它也確實觸及了自己的瓶頸。
爭議點:《黃金樹之影》從技術層面上有太多的問題,發售這麼久steam好評率也纔剛剛超過70%,但卻被IGN給出了代表“無暇之作”的10分。
第3名:《死亡擱淺》(IGN 6.8/10,2019年)
小島秀夫用“送快遞”這個聽起來乏味的玩法,構築了一種有着獨特氣質的末世浪漫冒險旅途
但IGN顯得有點“山豬喫不得細糠”,僅僅給出了這款電波佳作6.8分,也是非常讓人意外了。
爭議點:小島秀夫創新性作品被IGN批評“節奏慢、重複性高”,但玩家認爲其敘事和世界觀具有劃時代意義,Steam好評率高達93%。
同年IGN給《寶可夢:劍盾》9.3分,被質疑“雙標”,因爲這款遊戲因內容閹割遭玩家差評——IGN又給了《寶可夢:朱紫》6分,如果對比劍盾,又是一個讓人費解的分數。
第2名:《最後生還者2》(IGN 10/10,2020年)
著名的“高爾夫2”,電子遊戲歷史上可以排名前列的冥場。
作爲索尼歷史上最佳電影敘事遊戲的續篇,頑皮狗和尼爾大仙貝的劇本花活顯然並不被玩家歡迎,當然技術層面美末2確實是幾乎無可挑剔的遊戲,IGN的10/10也算是和當時的一衆媒體“齊平”了。
爭議點:評測中未提及劇情爭議性,僅強調技術表現,被質疑迴避核心問題。而劇情爭議極大,玩家評分(Metacritic用戶均分5.8)與媒體滿分形成極端反差。IGN稱其“傑作”,但玩家普遍批評敘事邏輯混亂、角色塑造失敗。
第1名:《黑神話:悟空》(IGN 8/10,2024年)
《黑神話:悟空》用一款遊戲,把遊戲科學的淨收益賣進steam歷史累積收入前15
從各種意義上都是跨時代的遊戲,但以IGN爲代表的歐美媒體對《黑神話:悟空》的評分顯然沒有足夠的友好
爭議點:對比童年的TGA年度遊戲競爭對手《FF7RB》、《暗喻幻想》、《黃金樹之影》和《宇宙機器人》,IGN只有對《黑神話:悟空》是“扣分制”,其他都是“加分制”——儘管各自存在明顯短板,卻被有意無意的無視。
《無限機兵》的評分是否公平,相信接下來幾天steam的評論區,玩家會用真金白銀完成投票。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國產類魂,《明末:淵虛之羽》能拿到IGN幾分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