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直到我們成長到父母的年齡,並且也成爲父母,才能瞭解真正的父母】
![]()
![]()
![]()
這次的解說將只進行大體梗概,我不會破壞想看這部電影的人的體驗。
《曬後假日/Aftersun》
上世紀九十年代,11歲的蘇菲跟隨32歲的父親卡姆裏一同來到位於土耳其的度假村,他們將在度假村渡過美好的一個禮拜。
在度假村裏,卡姆裏和蘇菲互相給對方塗防曬霜、一起游泳、一起度過慵懶時光,但是在恬淡閒適的外表下,潛藏的卻是一個瀕臨崩潰的男人的靈魂。
早早結婚生子又離婚的卡姆裏身無分文,但他還是攢錢帶着蘇菲來度假,這是一次團聚,也是一次告別。
![]()
從接下來開始就是我的看法
這部電影的觀感非常緩慢,同時也極端壓抑和憂鬱,電影中有不少交叉蒙太奇式的拍攝手法,和閃回的黑幕,將壓抑絢爛到結束。
這是一個極具欺騙性的故事,電影中大部分場景都是溫柔而平和的,但在平和之下卻用寥寥數句臺詞和少許片段串聯起了一個瀕死的憂鬱靈魂。
![]()
在電影開場,父女倆來到酒店房間內,卡姆裏預定的是兩張單人牀,但給他的卻是一張雙人牀,在打電話得知無法更換後,卡姆裏看着熟睡的女兒,悄悄的來到陽臺。
他在陽臺點上一根菸,然後伸出打着石膏的右臂,配合左臂行雲流水的打起了太極,他在調整情緒的同時也在釋放憂鬱。
![]()
在父女倆從頭到尾的對話中,我總結出了卡姆裏至今爲止的生活。
卡姆裏出生於愛丁堡,他的成長環境十分不好,父母經常忽視他,甚至忘記了他11歲的生日,童年的打擊給他留下了鐫刻一生的痛苦,在長大後,他搬去倫敦,可能是學習、可能是工作,總之他遇見了蘇菲的母親。
兩人早早的相戀,早早的生孩子,又早早的離婚,一切都發生的很快,他任然愛着蘇菲的母親,卻清楚已經無法回到過去。
卡姆裏的生活也很不穩定,他的經濟情況非常窘迫,但他依然存夠了錢帶着女兒來一場土耳其之旅。
![]()
他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經濟上的窘迫和靈魂上的疲軟讓他無力振作。他極力想在女兒面前掩飾自己的疲憊和抑鬱,但所釋放的情緒讓周遭的人都看得出來,他現在十分不妙。
他橫穿車流密集的馬路,站在陽臺欄杆上張開雙臂,對着鏡子中的自己吐口水,他的精神已經失常,但是生活的重壓卻不得不讓他還要記掛着蘇菲在潛水時沒找到的潛水鏡,他沒錢買菸,就撿起路邊人丟掉的菸頭吮吸。
![]()
![]()
在這種既要僞裝自己正常又要抵禦內心痛苦的情況下,卡姆裏的精神近乎失常,他羸弱不堪,他不敢面對蘇菲的攝影機,不敢把自己的醜態暴露在舞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難以抑制的悲傷情緒給電影增添了大量的絕望感。
在一次歌唱上,因爲蘇菲說出了他現在真實的模樣,窘迫、卻又要裝作正常,他的抑鬱情緒開始赤裸地暴露,他急於逃離現場,以至於不管不顧地將女兒拋下。面對抑鬱,他抵抗、妥協,最終落荒而逃。
![]()
![]()
最終,他的抑鬱情緒直到頂點,他可能是決定給女兒一個完美的假期後就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斥巨資購買了一條850英鎊的土耳其地毯,作爲留給女兒的念想。
他教女兒防身術保護自己,讓女兒說出心中的想法,然後他來排解,教女兒打太極,控制情緒。
![]()
旅途結束的前幾天,那天是卡姆裏的生日,蘇菲叫來了一大羣遊客,呼喊着3、2、1,然後高聲唱出生日歌慶祝卡姆裏的生日,卡姆裏的靈魂在受到如此強烈的善意時卻轟然坍塌,悲哀哭嚎的背影和看不出悲喜的正面構成了交叉蒙太奇。
![]()
![]()
他深深的愛着自己的女兒,卻不敢再待在她身邊,在送給她那塊昂貴的土耳其地毯後,電影中的卡姆裏轉過身,走向了不停閃爍着白光的房間,猶如踏入了死亡。
![]()
![]()
電影的另一個視角
其實電影本身是藉助同樣成爲了父母的32歲的蘇菲的攝影機達成的,這是一種對父親的回憶,11歲的蘇菲其實很成熟,她能夠敏銳的察覺到父親的精神狀態很糟糕,但她卻根本無能爲力,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幹預。
而如今,她也成爲了父母,並且到達了父親的年齡。身爲同性戀的她,和伴侶收養了一個嬰兒,當她重溫這21年前的錄像帶時,她才發現自己的父親是如此的痛苦,她直到這時才發現了父親深埋泥土裏的靈魂,可斯人已逝,如今的她到達了跟父親同樣的境地。
但如今已經沒有了一大塊的數碼攝像機的像素化模糊、復古的時代陳設、搖滾樂隊、無處不在的穿着馬球衫的度假村代表、老式芬達汽水、街機遊戲、瑪卡蓮娜舞,這些她幼年時最喜歡的東西如今已經不能給她心靈的撫慰,唯一能帶給她撫慰的父親也只不過是錄像帶中的殘像。
![]()
![]()
在電影的最後,度假村的最後一晚,卡姆裏一反常態,主動拉着蘇菲一起在舞臺上跳舞,那縱情舞蹈的身姿猶如靈魂的輓歌,超現實主義的畫面癲狂無比,而在攝像機外的成年蘇菲也在此刻和那迷離着舞蹈的卡姆裏完成了擁抱,抱住了失去的父親,體會了他的痛苦。
接下來是電影導演的一封關於電影的信。
![]()
A24新聞信收件人:
見信好,希望你是自願訂閱,而不是收到了羣發的垃圾郵件。一般在週二下午,我都在接受心理治療。但這周我在飛機上,聽着Tindersticks樂隊爲電影《正午之星》創作的原聲帶,前往洛杉磯參加我的第一部電影——《曬後假日》10月21日的上映式,並給你寫信。這怎麼看都像夢境一般不現實,所以請原諒我接下來的話。
回憶是個抓不住的東西,細節總是朦朦朧朧,變幻無窮。越是努力回想,就越是難以看清。對回憶的回憶總是無休止地自我腐蝕。我最近開始覺得,情感比回憶更強大,但它也很棘手。因爲在回憶過去的某個時刻,回憶當時你的情感時,你會開始感受那個時刻對你現在意味着什麼,並被這一新的情感影響。在土耳其語這個富含大量難以被翻譯成英文詞彙的語言中,有個詞叫hasret。hasret的意思包含了渴望、愛和失去。它特別符合上述語境和這部電影。
《曬後假日》是關於90年代後期,一個30歲的父親和他11歲的女兒在土耳其度假的故事。通過20多年後長大成人的女兒蘇菲的視角,隱晦地展開敘述。隔開一段時空距離,回憶這段親密往事。Hasret。說實話,關於劇情我不想說更多了。這部電影最好是不看任何解讀,不看我們超棒的預告片,只是帶着耐心和開放的心態去體驗。我只有用電影語言才能最好地表達它積累的情感,而不是用文字或其他媒介。這部電影也給你留了空間,我希望你能佔據它、填滿它,從而感受它。
我想說的是,《曬後假日》不是我一個人的作品。它是許多人才華和努力的結晶,包括一些我最親密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他們把劇本里的文字提升了一個高度,我對他們的工作充滿了驕傲與感激。合作是電影拍攝最特別的地方,也正是通過合作,拍攝這部電影的過程給了我最純粹的意義感和快樂。我何其有幸能夠製作這部電影,何其有幸能有機會與你分享它。
在結束這封信之前,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曬後假日》在多大程度上是一部私人電影。大部分電影當然都是,但這部電影私人化的程度更深。關於這點,我想要說的重點都包含在熒幕上的145,440幀畫面裏了。這部電影無疑是虛構的,但其中包含着的一段真實是我的,包含着的一份愛是我的。電影裏附帶了許多照片、各種形式的錄像,所以好像也應該在此附上一張。這是我爸爸和我的照片,也是我想要製作這部電影的出發點。兩個人的都是單人照,因爲在那個還沒流行自拍的年代,我們的合照很少。照片裏的我10或11歲,是電影裏蘇菲的年紀。我爸爸31或32歲,比我現在年輕一點。我們恰好在土耳其。
Sincerely,
Charlotte
![]()
導演與其父親,與電影的選角十分相像
以上翻譯轉自豆瓣用戶@Mr.CuriosiT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