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經典漫畫老夫子竟是抄襲?從0到1最重要!

如果你面對一頁頁的枯燥無味的文字總是發怵,那麼漫畫的出現就能將枯燥無味的文字變成一幅幅活靈活現的畫面直接映射到大腦中,給人以最直接最生動的體驗。

上世紀,漫畫在新中國逐漸興起,有別於現如今受衆都是低齡兒童的教育漫畫,上世紀的漫畫最大的受衆都是成年人,他們可能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忙於工作時間不足,相比於滿頁的文字,一張紙上出現分爲四部分的四塊簡筆漫畫,更能吸引大衆。各類漫畫書動畫書出現在市場上。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著名漫畫家朋弟(筆名)

本文將通過以下三個部分向大家講解老夫子的愛恨情仇

  • 國內老夫子的興起
  • 抄襲還是借鑑?
  • 結語,從0到1更重要

國內老夫子的興起

朋弟,真名馮棣,生於四川,自幼家境富裕,從小便受到新式文化薰陶,受到了良好文化教育,從小喜歡繪畫,成年後考上了國立成都師大藝術系,畢業之後又遠赴上海繼續學習西畫。畢業之後來到京津冀一帶,他逐漸對當時新興的繪畫形式漫畫有了興趣,在京津冀一邊教書一邊進行漫畫繪畫工作。

當時朋弟所創作的漫畫大多是四格幽默類型,用幽默的形式描繪當時的中國民生圖景。

朋弟創作的漫畫形象

其中朋弟創作的最廣爲流傳的就是一個身材矮胖的大白薯,和身材細高留着小辮子的老夫子

大白薯

老夫子

朋弟在創造老夫子時,正處於中國新舊思想強烈碰撞的年代,這麼一個長相老式做派滑稽的漫畫形象廣受大家好評,十分能體現出漫畫的幽默感,讓這樣的一個形象承擔漫畫中的鬧笑話的角色,也體現了對於迂腐思想的嘲笑!

當時新中國最深入人心的無非就是南方的三毛和北方的老夫子,當時在天津的街頭巷角都有老夫子漫畫的身影。

但是由於當時的一些“風潮”朋弟在那之後,就很少再創作漫畫,晚年也是處境十分淒涼

抄襲還是借鑑?

在朋弟消失的時間裏,香港卻興起了一股老夫子風,雖然老夫子沒了辮子,大白薯改名成老番薯,裏面的搭檔又變成了更接香港地氣時髦的秦先生

但是不管是從人物設定還是早期的連載形式都是四格漫畫形式都與老夫子一模一樣,甚至連早期劇情都是一模一樣,完完全全就是老夫子的同人作品!

王澤版老夫子

但是作者卻從朋弟變成了王澤!

王澤原名王家禧,王澤是其筆名(PS王澤其實是其兒子的名字),出生在天津,其父是軍閥王承斌,從小家境優渥,其小時候正是朋弟版老夫子最流行時候,並且王家禧畢業之後從事的也是美術館相關工作,要說王家禧完全沒有看過朋弟版老夫子是不可能的。

王家禧老年

後來王家禧輾轉來到香港,在當地報紙連載王澤版老夫子,其早期劇情和形式與朋弟版本幾乎一模一樣。

如果說一個天津人從事美術,並且創作了一個漫畫並且主要角色不論從外貌還是性格故事都是一模一樣,這不是抄襲的話,未免太過牽強

王澤本身也是極有天賦,加上老夫子討喜的設定,和切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改編,讓王澤版老夫子在香港一度大火,像李安這類名人都對其讚不絕口,一度風頭無量,甚至衝上了國外市場例如新加坡

1974年,王家禧一家舉家遷移至美國。

諷刺的是,也是這一年,朋弟好友發現了香港居然有人盜版了朋弟的漫畫,於是向朋弟說了這件事,但是此時的朋弟已經患上了腦萎縮,家境貧寒,他只是淡然的不再管這件事,身邊的親戚朋友也因爲王家禧是美國人,而無能爲了,只能眼睜睜看着朋弟的漫畫被盜版

真是令人唏噓,同樣的作品,卻帶來了兩幅完全不同的光景

1983年,老夫子的同名電影上市播出

1983年,朋弟在貧困交加中去世

結語,從0到1更重要!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着香港迴歸,信息的開放,很多人都發現了王澤版本的老夫子抄襲朋弟版本,但是王家禧本人一直沒有正面回應,一直以陳年舊事不值重提搪塞記者的詢問。

其實有很多人也曾經想要幫原創作者正名,馮驥才老先生就曾經指出過朋弟的原創作者身份,併發文批評王家禧的行爲,並在國內發行老夫子出土書籍,旨在像大家說清誰纔是原作者

但是由於朋弟先生的老夫子年代久遠畫風已經很難打動市場,其發行量並不理想,同時期進入內地市場的王澤版老夫子則一度大火,成爲了當時孩子們的手中讀物,在學校附近的小賣部都能看到售賣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很多人都瞭解了老夫子的故事,有人對此事表示憤怒,但是也有不少人持有雖然王澤版本是借鑑行爲,但是它也有着對於老夫子這個ip的推廣有着不可磨滅的作用

我本人對於這種想法是十分唾棄的

首先這不是借鑑,致敬或者借鑑與抄襲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你致敬或者借鑑的內容不應該影響這個主體的發展,例如某某影片致敬了某個形象,它是不是抄襲最主要的就是這個形象你換成其它的形象完全不會影響故事的發展。但是王澤版本完完全全就是抄襲行爲,並不值得推廣

其次王澤版本的確讓老夫子這個ip火遍大江南北,或許沒有王澤版本,老夫子這形象已經湮滅在歷史中,但是這個形象的爆火對於朋弟來說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王澤自始至終甚至連承認朋弟原創身份的行爲都沒有,很多看王澤版本老夫子的人根本不知道朋弟這個人,更別說經濟效益

藝術創作中,重要的不是1-10000,而是那關鍵的0-1!

或許百年之後,如果有人又抄襲了王澤版本的老夫子,不知道王家禧老爺子如何感想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