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育碧宣佈與騰訊聯合推出的全新機構現已正式定名——Vantage Studios。這一被寄予厚望的“創意工作室”將負責育碧《刺客信條》、《孤島驚魂》及《彩虹六號》等核心IP的未來發展。
育碧在公告中表示,Vantage Studios由“數千名經驗豐富的開發者”組成,團隊成員分別來自育碧位於蒙特利爾、魁北克市、舍布魯克、薩格奈、巴塞羅那及索非亞的旗下工作室,且該機構“是育碧持續轉型過程中的重要第一步”。
此外,育碧透露,Vantage Studios或將是首批此類“創意工作室”之一,其整體目標是“促進開發者與玩家之間更緊密、更深入的聯結”。
育碧方面稱:“這種精簡的運作模式,既讓開發者擁有更高程度的自主權,也縮短了玩家反饋從收集到落地的流程;同時,開發者仍能充分利用育碧的專業經驗、服務資源、工具及技術優勢。”
左:Charlie Guillemot,右:Christophe Derennes
目前育碧領導層架構已於7月時明確:Vantage Studios 將由兩位聯合CEO共同執掌——一位是育碧首席執行官伊夫・吉列莫(Yves Guillemot)之子查理・吉列莫(Charlie Guillemot),另一位是已在育碧任職超過35年的資深管理者克里斯托夫・德雷恩(Christophe Derennes)。
騰訊投資加碼
要理解Vantage Studios的成立,必須回溯育碧與騰訊近年來不斷深化的資本與戰略捆綁。
今年3月底,育碧公告表示,騰訊將斥資11.6億歐元投資這家育碧設立的新子公司、並獲得該子公司25%的股權。在獲得必要的監管批准後,此次交易預計將於2025年底之前完成。就目前來看這個子公司就是如今的Vantage Studios。
今年7月這一合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騰訊遊戲進行了一輪重要的組織架構調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舉動便是:成立K9合作部,專門負責與育碧的戰略合作相關工作。公告明確指出,K9合作部將以發行代理及IP合作業務爲出發點,逐步推動育碧核心IP向長青化品牌轉型。與此同時,原有的UBI合作部被撤銷,其職能與團隊整合併入新的K9合作部。
這一系列動作清晰地勾勒出騰訊的戰略圖景:持續看好並重倉育碧的核心IP資產。Guillemot家族持有育碧15%的股權,騰訊則以10%持股位居第二大股東(還持有Guillemot Brothers Ltd公司49.9%股份)。按照彭博社的口徑,雙方在育碧公司的持股加起來是25.4%(加起來還有29.6%的投票權)。
陳侃
騰訊的誠意遠不止於資本,騰訊還任命原K1合作部助理總經理、《穿越火線》系列發行製作人陳侃出任K9合作部負責人,並向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馬曉軼彙報,更顯其重視程度。陳侃在將《穿越火線》打造爲騰訊“長青化”運營和電競化成功典範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他的調任無疑意味着騰訊希望將這套成熟的長線運營方法論,複製到育碧的IP生態中。
與此前騰訊在育碧母公司中作爲“財務投資者”的角色不同,此次在Vantage Studios的架構下,雙方的權力關係發生了微妙而關鍵的變化。
在育碧母公司層面,騰訊雖然持股,但投票權大多給到了創始人家族,這使得騰訊在育碧的整體經營戰略上缺乏直接干預的能力。然而,在Vantage Studios這家新子公司中,情況則完全不同。騰訊持有近25%的股份,並因此在董事會中擁有席位和話語權。這意味着,當育碧在IP開發上再次出現類似《刺客信條:影》那樣引發社區強烈反感的決策時,騰訊的代表將有機會、也有權力在內部提出異議甚至進行制止。
這或許是Vantage Studios模式帶來的最大變量。騰訊巨大的投入需要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兌現業績,它無法容忍核心IP因不當的創作決策而損耗長期價值。因此,騰訊很可能利用其在新工作室中的影響力,幫助育碧“糾正”一些過於偏離玩家期望的開發思路,推動其迴歸到以遊戲性和玩家體驗爲核心的軌道上。
罐頭是個貶義詞
回顧過去兩年,育碧可謂命途多舛。
《碧海黑帆》由育碧重金打造,但市場反映平平
對於熟悉育碧的人來說,這類“新機構”“轉型計劃”並非首次出現。過去幾年,這家法國老牌巨頭的改革口號喊得並不小:從全球範圍的人事重組,到項目管線瘦身計劃,再到一度引發風波的“刺客信條多線齊開”,結果卻是反覆跳票、內部紛爭與IP疲態。育碧的問題,早已不只是項目太多或遊戲延期,而是創作方向的錯位。從連續跳票的《碧海黑帆》《阿凡達:潘多拉邊境》,到頻頻爆出的職場醜聞與管理問題,幾乎每一次改革都像是“治標不治本”的止血舉措。而育碧如今的最大困境在於——不敢冒險,卻又不能不冒險。
《刺客信條:影》中的黑人主角——彌助
前段時間,圍繞《刺客信條:影》因主角設定引發的巨大風波,正是這種困境的縮影。育碧在某些IP的創作中,似乎過於依賴引入具有社會爭議性的元素(如被廣泛討論的“黑人武士”主角彌助)來博取討論度,試圖以“黑紅”流量換取市場關注。這種“取巧”的方式,雖然在短期內製造了話題,卻極大地傷害了核心玩家羣體的感情與IP的長期口碑,本質上是創新乏力的表現。
玩家社區真正期待的,是廠商能迴歸本源:憑藉創意與技術實力,打造出真正令人叫絕的遊戲體驗,而非在價值觀上走鋼絲。對於育碧而言,告別這種“取巧”的捷徑,在玩法和內容上進行實質性創新,這無疑是一場更爲艱鉅的挑戰。
以《刺客信條:影》爲例,其製作成本據估算超過1.16億美元。在此類高投入模式下,項目銷量若無法突破400-500萬套,便很難實現盈虧平衡。然而,正是這種高昂的成本結構,反過來迫使育碧在選題與營銷上趨向保守、追求“安全”的話題性,最終陷入“越不敢冒險,越依賴取巧;越依賴取巧,越喪失創新”的惡性循環,也就是玩家常說的罐頭。
這正是騰訊希望通過Vantage Studios打破的循環。在騰訊看來,3A項目的風險可以通過長期運營、IP聯動與多平臺策略來分攤,這也是外界普遍關注的焦點:騰訊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育碧的內部決策?
從現實情況看,騰訊的參與將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在創意方向上“糾偏”。過去幾年,育碧屢屢以“社會議題”作爲賣點,寄希望於輿論熱度帶動銷量,這種“取巧式創作”無異於飲鴆止渴。騰訊對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輿情掌控力極強,其介入無疑能在選題階段就防止“黑流量事件”重演。不過目前來看,據Game File報道,育碧原計劃開發一款以美國南北戰爭後爲背景的《刺客信條》作品,主角爲一名脫離奴籍的黑人,劇情涉及三K黨等敏感組織。而在《刺客信條:影》的彌助爭議爆發後,該項目據稱已被取消。此類決策動向,或許正是風險控制與創作理性開始迴歸的信號。
二是在商業模式與技術棧上“補強”。
騰訊的運營邏輯向來強調服務型與長線化,而這恰是育碧的短板。未來騰訊或將繼續參與育碧IP的手遊化、跨平臺互通與線上服務生態建設。而從長遠看,這種長青主義其實對育碧來說至關重要。
育碧的問題從來不是沒錢,而是失去自己的判斷。騰訊的加入,可能是這家老牌公司在決策層面重新“校準方向”的關鍵一環。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