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6》公开测试开启后热度火爆,但资深系列爱好者 Sherif Saed(Eurogamer)却在初体验后表示:地图设计似乎正陷入“千篇一律”的陷阱。
Saed 指出,开发团队DICE为吸引更广泛玩家群体,正系统性地削减系列传统玩法中的“摩擦力”。这不仅体现在允许所有兵种随意使用任意武器的争议性改动,更深刻影响了地图设计哲学。
测试中亮相的多张地图(如伊比利亚攻势、开罗围城、解放峰),都被优化成了 “每分钟高密度战斗” 的模式。尽管地图尺寸存在差异(例如解放峰拥有完整海陆空载具体系),但实际流程高度趋同:
激烈战斗间隔极短,“战斗准备时间(time-to-combat)”被刻意压缩
载具增多仅是扩大了参与战斗的“渠道”,而非改变节奏本质
全域混战 取代了经典的战术推进体验
Saed 怀念早期《战地》标志性的 “冷清时段” ——这些看似“空窗期”的战术喘息空间,恰恰是《战地》战略深度的核心:
“正是这种稀缺性,让协同小队配合(尤其在装甲支援下)夺取关键据点变得如此有价值,有时甚至是必要的。你需要间歇的平静来凸显混乱爆发时的冲击力。”
当开发者将“持续制造刺激镜头”视为地图设计的最高目标时,《战地》系列赖以成名的宏大战场与策略精髓,恐面临被消解的风险。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