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到《战地》系列,留给玩家印象最深刻的自然就是其庞大的战场和极为真实的破坏效果,昨日DICE对所有玩家开启了《战地6》BETA公测,STEAM在线峰值人数一度冲上52W,这不仅破了《战地》系列以往作品的记录,而且3A游戏BETA测试最为疯狂的一次,不知道正式版能保留多少玩家呢,两个月后拭目以待吧!
说回《战地6》BETA版,不少玩家都给予高度评价,即便存在一些BUG尚可理解,还有玩法数值这些其实都可以等正式版再改善,这不就是BETA版的意义吗?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玩家都反映游戏性能优化不错,今天就给大家用三款最新的N卡实测一下,看优化好到哪种程度~
配置、游戏选项、DLSS 4画质和测试场景
第一款显卡来自影驰的RTX 5070 Ti星曜LUNA OC,包装上是全新月亮女神LUNA形象IP,如果是黑色版本则是黑夜女神NOX,显卡支持超长的42个月质保,比大多数同类非公要多出半年,并支持个人送保服务。
第二款显卡则是影驰RTX 5070 星曜LUNA OC,基本用料规格和上述5070 Ti星曜大差不差,只是核心和某些部分不一样,质保也有42个月,结尾再具体介绍一下区别。
第三款显卡则是耕升的RTX 5060追风白OC,本身定位甜点的缘故,其包装设计自然简洁不少,支持个人送保和三年质保售后。
测试平台方面,CPU当然还是使用锐龙7 9800X3D最大程度降低瓶颈,开启PBO ENABLE模式,搭配两根DDR5 6000C26 16GB*2内存套装,操作系统则是Windows 11 24H2最新版,显卡驱动是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580.88 WHQL最新,驱动描述未提及对《战地6》BETA优化,实际已经支持DLSS 4和多帧生成。
《战地6》BETA版当然继续采用寒霜引擎,个人认为是升级版,相比《战地2042》增加了更多选项,比如局部光源和阴影质量、全局光照、高保真物体数量等。
实际游戏中存在一些底模物件,不过这也只是BETA版,本作不知道后续会不会加光线追踪,对于只注重多人竞技的玩家应该是无所谓的。
预设画质分为低、中、高和超高,设置菜单右侧设计有显存占用条,选项对处理器/GPU/显存性能依赖参考,方便玩家自定义优化画质。
《战地6》BETA版已经支持到NVIDIA DLSS 4和Reflex低延迟,DLSS可分为DLAA、质量、平衡、性能和超高性能,支持DLSS多帧生成,需要监控帧数和硬件情况的朋友,仅需开启高级设置内的性能叠加界面代替第三方软件也是没问题的,至于未来帧渲染是《战地》传统特色技术当然也有,开启后性能和系统延迟都会增加,要不要用就是因人而异了。
2160P截取TAA
2160P截取DLAA
2160P截取DLSS质量
2160P截取DLSS性能
以上四种画质对比,效果自然就是DLAA最好,细节全方位能照顾到,TAA表现中规中矩,短板在于线状物件渲染不够好,最明显就是上图的电塔区域,不过整体清晰度是排最后的。
DLSS质量档清晰度可以排在DLAA后面,但是远处的水泥路细节不如TAA,DLSS性能观感则是再下降一个档次,不过个人认为在4K分辨率完全能用,毕竟和那点画面细节差距比起来,显然巨幅的性能提升才是更好的选择。
《战地》系列一贯就没有Benchmark,为了尽可能测试结果能贴合玩家游玩时的情况,选择了硬件压力最大的征服模式,地图是【开罗围城:撤离战略】,匹配右方总部作为测试起点,具体行走路线如上图所示,确保E据点安全,否则就退出重新匹配。设置无脑拉至超高,FOV设置为个人习惯的104。
三种分辨率预设超高画质帧率和显存占用分析
先说在前面,《战地6》BETA的1% LOW帧表现也不错的,如果各位1% LOW帧过低,请关注一下你们CPU性能是否能匹配显卡或者一些设置问题(笔电比台式机更复杂),另外开启帧生成目前似乎有BUG偶尔抽风,如果发现没效果可以重退一下游戏。
1080P分辨率原生TAA,甜点级的RTX 5060都能跑到平均91fps,1% LOW帧也保稳,不过开启DLSS质量档提升有点小,可能优化还不到位。中高端的RTX 5070表现也不错,开启DLSS+2X帧生成能达到平均299fps,不敢想象这是今年的3A!RTX 5070 Ti则是进一步拉开15%差距,但仅开启DLSS还是会有异常。
2K分辨率,没想到RTX 5060还能一战,TAA平均帧能达到67fps,1% LOW帧没崩说明8GB显存也暂且够用,叠加DLSS+2X帧生成能踏入基础高刷门槛。RTX 5070在原生TAA就能跑到平均132fps,已经能很好满足高刷,RTX 5070 Ti则是进一步扩大差距,和RTX 5070能拉开20%幅度。
4K分辨率,RTX 5060的8GB显存终于是不够用了,开启DLSS质量档也没法挽回,不过可以强开帧生成试试,只是1% LOW帧可能会比较低尤其激战的时候。RTX 5070原生TAA就能达到平均76fps,所以按道理RTX 5060 Ti 16GB也可胜任4K拉满,高刷就必须借助2X帧生成了。而RTX 5070 Ti在4K则是继续拉开和5070差距,最大提升幅度可达26%。
就4K分辨率拉满画质而言,《战地6》BETA版确实不怎么吃显存——在TAA原生情况显存占用才9.18GB,换做其他25年3A早就奔11GB以上去了,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开启帧生成显存占用会更多,这也是由它的额外帧所决定的,不过实测占用也不到10GB,这肯定是游戏优化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DLSS 4多帧生成测试
从大部分玩家反映来看,《战地6》BETA版的多帧生成也是完全可用,系统延迟表现良好,建议各位相比系统延迟,更应关注网络延迟方面吧。
就以4K分辨率为例,硬核最低推荐是RTX 5070(5060 Ti 16或许也可以,这里更保守考虑到实际中存在更为激烈的战况),搭配DLSS质量档就有相当高的原始帧——平均96fps,此时开启DLSS 4的2X倍率后,提升幅度相比TAA有1.88倍,3X倍率是2.53倍,最后4X倍率是3.02倍。
测试显卡介绍
耕升RTX 5060追风白OC,极为简洁的外观设计符合其定位——甜点和紧凑,搭载两枚第三代炫风之刃92mm规格风扇,支持风扇智能启停技术,不含挡板尺寸为224.5*113.5*40mm,能兼容不少小机箱。
耕升RTX 5060追风白OC侧面设计也偏简洁,整体属于无灯光设计,中间有单8pin PCIe供电接口,这款显卡本身TGP设定就是官方默认的145W,单口供电都是可以过剩的。
耕升RTX 5060追风白OC也是全金属背板设计,右侧对应有GEFORCE RTX和GAINWARD LOGO装饰,左侧有增强散热效率的贯穿式风道,占据大概有三分之一区域。
影驰RTX 5070 星曜LUNA OC,它拥有全新星曜造型设计,整体轮廓圆润对称,搭载三枚95mm尺寸的霜环风扇,得益于无光和环状结构散热性能发挥更好,白色主体色衬托下有贯穿式的灰色区域装饰,而黑夜女神NOX(黑色版本)则是另一种风格——使用紫色衬托更具神秘感。
RTX 5070 星曜LUNA OC拥有一项史无前例的创新设计——上盖、散热器和PCB通过磁吸点结合,从而实现极为方便和特别的快拆结构,对于玩家而言最大的好处,当然就是清理内部灰尘将变得很容易。这款显卡用料也不错,配备8层PCB、12+3相供电、一体压铸中框、4*8mm+3*6mm镀镍热管等扎实配置。
RTX 5070 Ti星曜LUNA OC整体规格和5070星曜LUNA相似,外观和尺寸基本一致,只是PCB从8层升级到12层,供电相数变成12+4+3相,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定位更高端。
RTX 5070 Ti/5070星曜LUNA OC侧面有BOOMSTAR LOGO灯设计,左侧部分有双BIOS开关(标准和性能模式),靠右位置则是ATX 3.1规范的12V-2X6供电接口,附赠纯色背板,支持贯穿式风道。
这两款显卡也可以自行更换镜面材质的背板(通过螺丝固定非磁吸),可见反射效果是不错的,不仅可以给星曜娘照镜子,实际装进机箱里也可当作各种灯光的反射面,得以拉满整机RGB氛围相当有想法的设计。
总结
《战地6》BETA版目前玩家反映都不错,算是成功扭转了《战地2042》的衰落局面,就看正式版能不能再提升一些水平了。
另一方面,寒霜引擎优化一贯不错,《战地6》BETA版自然没给丢脸,实测RTX 5060拉满特效都能原生流畅战2K,4K对于RTX 5070来说也很轻松(略降成RTX 5060 Ti 16GB也可一战),这种优化水平在今年3A游戏里确实是一枝独秀了。
不过切记对于《战地6》而言,CPU性能一定不可拉跨,尤其征服这种大战场模式,6核CPU都能吃到80%,最好建议8核。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