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到《戰地》系列,留給玩家印象最深刻的自然就是其龐大的戰場和極爲真實的破壞效果,昨日DICE對所有玩家開啓了《戰地6》BETA公測,STEAM在線峯值人數一度衝上52W,這不僅破了《戰地》系列以往作品的記錄,而且3A遊戲BETA測試最爲瘋狂的一次,不知道正式版能保留多少玩家呢,兩個月後拭目以待吧!
說回《戰地6》BETA版,不少玩家都給予高度評價,即便存在一些BUG尚可理解,還有玩法數值這些其實都可以等正式版再改善,這不就是BETA版的意義嗎?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玩家都反映遊戲性能優化不錯,今天就給大家用三款最新的N卡實測一下,看優化好到哪種程度~
配置、遊戲選項、DLSS 4畫質和測試場景
第一款顯卡來自影馳的RTX 5070 Ti星曜LUNA OC,包裝上是全新月亮女神LUNA形象IP,如果是黑色版本則是黑夜女神NOX,顯卡支持超長的42個月質保,比大多數同類非公要多出半年,並支持個人送保服務。
第二款顯卡則是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基本用料規格和上述5070 Ti星曜大差不差,只是核心和某些部分不一樣,質保也有42個月,結尾再具體介紹一下區別。
第三款顯卡則是耕升的RTX 5060追風白OC,本身定位甜點的緣故,其包裝設計自然簡潔不少,支持個人送保和三年質保售後。
測試平臺方面,CPU當然還是使用銳龍7 9800X3D最大程度降低瓶頸,開啓PBO ENABLE模式,搭配兩根DDR5 6000C26 16GB*2內存套裝,操作系統則是Windows 11 24H2最新版,顯卡驅動是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580.88 WHQL最新,驅動描述未提及對《戰地6》BETA優化,實際已經支持DLSS 4和多幀生成。
《戰地6》BETA版當然繼續採用寒霜引擎,個人認爲是升級版,相比《戰地2042》增加了更多選項,比如局部光源和陰影質量、全局光照、高保真物體數量等。
實際遊戲中存在一些底模物件,不過這也只是BETA版,本作不知道後續會不會加光線追蹤,對於只注重多人競技的玩家應該是無所謂的。
預設畫質分爲低、中、高和超高,設置菜單右側設計有顯存佔用條,選項對處理器/GPU/顯存性能依賴參考,方便玩家自定義優化畫質。
《戰地6》BETA版已經支持到NVIDIA DLSS 4和Reflex低延遲,DLSS可分爲DLAA、質量、平衡、性能和超高性能,支持DLSS多幀生成,需要監控幀數和硬件情況的朋友,僅需開啓高級設置內的性能疊加界面代替第三方軟件也是沒問題的,至於未來幀渲染是《戰地》傳統特色技術當然也有,開啓後性能和系統延遲都會增加,要不要用就是因人而異了。
2160P截取TAA
2160P截取DLAA
2160P截取DLSS質量
2160P截取DLSS性能
以上四種畫質對比,效果自然就是DLAA最好,細節全方位能照顧到,TAA表現中規中矩,短板在於線狀物件渲染不夠好,最明顯就是上圖的電塔區域,不過整體清晰度是排最後的。
DLSS質量檔清晰度可以排在DLAA後面,但是遠處的水泥路細節不如TAA,DLSS性能觀感則是再下降一個檔次,不過個人認爲在4K分辨率完全能用,畢竟和那點畫面細節差距比起來,顯然巨幅的性能提升纔是更好的選擇。
《戰地》系列一貫就沒有Benchmark,爲了儘可能測試結果能貼合玩家遊玩時的情況,選擇了硬件壓力最大的征服模式,地圖是【開羅圍城:撤離戰略】,匹配右方總部作爲測試起點,具體行走路線如上圖所示,確保E據點安全,否則就退出重新匹配。設置無腦拉至超高,FOV設置爲個人習慣的104。
三種分辨率預設超高畫質幀率和顯存佔用分析
先說在前面,《戰地6》BETA的1% LOW幀表現也不錯的,如果各位1% LOW幀過低,請關注一下你們CPU性能是否能匹配顯卡或者一些設置問題(筆電比臺式機更復雜),另外開啓幀生成目前似乎有BUG偶爾抽風,如果發現沒效果可以重退一下游戲。
1080P分辨率原生TAA,甜點級的RTX 5060都能跑到平均91fps,1% LOW幀也保穩,不過開啓DLSS質量檔提升有點小,可能優化還不到位。中高端的RTX 5070表現也不錯,開啓DLSS+2X幀生成能達到平均299fps,不敢想象這是今年的3A!RTX 5070 Ti則是進一步拉開15%差距,但僅開啓DLSS還是會有異常。
2K分辨率,沒想到RTX 5060還能一戰,TAA平均幀能達到67fps,1% LOW幀沒崩說明8GB顯存也暫且夠用,疊加DLSS+2X幀生成能踏入基礎高刷門檻。RTX 5070在原生TAA就能跑到平均132fps,已經能很好滿足高刷,RTX 5070 Ti則是進一步擴大差距,和RTX 5070能拉開20%幅度。
4K分辨率,RTX 5060的8GB顯存終於是不夠用了,開啓DLSS質量檔也沒法挽回,不過可以強開幀生成試試,只是1% LOW幀可能會比較低尤其激戰的時候。RTX 5070原生TAA就能達到平均76fps,所以按道理RTX 5060 Ti 16GB也可勝任4K拉滿,高刷就必須藉助2X幀生成了。而RTX 5070 Ti在4K則是繼續拉開和5070差距,最大提升幅度可達26%。
就4K分辨率拉滿畫質而言,《戰地6》BETA版確實不怎麼喫顯存——在TAA原生情況顯存佔用才9.18GB,換做其他25年3A早就奔11GB以上去了,不過需要注意一點,開啓幀生成顯存佔用會更多,這也是由它的額外幀所決定的,不過實測佔用也不到10GB,這肯定是遊戲優化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DLSS 4多幀生成測試
從大部分玩家反映來看,《戰地6》BETA版的多幀生成也是完全可用,系統延遲表現良好,建議各位相比系統延遲,更應關注網絡延遲方面吧。
就以4K分辨率爲例,硬核最低推薦是RTX 5070(5060 Ti 16或許也可以,這裏更保守考慮到實際中存在更爲激烈的戰況),搭配DLSS質量檔就有相當高的原始幀——平均96fps,此時開啓DLSS 4的2X倍率後,提升幅度相比TAA有1.88倍,3X倍率是2.53倍,最後4X倍率是3.02倍。
測試顯卡介紹
耕升RTX 5060追風白OC,極爲簡潔的外觀設計符合其定位——甜點和緊湊,搭載兩枚第三代炫風之刃92mm規格風扇,支持風扇智能啓停技術,不含擋板尺寸爲224.5*113.5*40mm,能兼容不少小機箱。
耕升RTX 5060追風白OC側面設計也偏簡潔,整體屬於無燈光設計,中間有單8pin PCIe供電接口,這款顯卡本身TGP設定就是官方默認的145W,單口供電都是可以過剩的。
耕升RTX 5060追風白OC也是全金屬背板設計,右側對應有GEFORCE RTX和GAINWARD LOGO裝飾,左側有增強散熱效率的貫穿式風道,佔據大概有三分之一區域。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它擁有全新星曜造型設計,整體輪廓圓潤對稱,搭載三枚95mm尺寸的霜環風扇,得益於無光和環狀結構散熱性能發揮更好,白色主體色襯托下有貫穿式的灰色區域裝飾,而黑夜女神NOX(黑色版本)則是另一種風格——使用紫色襯托更具神祕感。
RTX 5070 星曜LUNA OC擁有一項史無前例的創新設計——上蓋、散熱器和PCB通過磁吸點結合,從而實現極爲方便和特別的快拆結構,對於玩家而言最大的好處,當然就是清理內部灰塵將變得很容易。這款顯卡用料也不錯,配備8層PCB、12+3相供電、一體壓鑄中框、4*8mm+3*6mm鍍鎳熱管等紮實配置。
RTX 5070 Ti星曜LUNA OC整體規格和5070星曜LUNA相似,外觀和尺寸基本一致,只是PCB從8層升級到12層,供電相數變成12+4+3相,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定位更高端。
RTX 5070 Ti/5070星曜LUNA OC側面有BOOMSTAR LOGO燈設計,左側部分有雙BIOS開關(標準和性能模式),靠右位置則是ATX 3.1規範的12V-2X6供電接口,附贈純色背板,支持貫穿式風道。
這兩款顯卡也可以自行更換鏡面材質的背板(通過螺絲固定非磁吸),可見反射效果是不錯的,不僅可以給星曜娘照鏡子,實際裝進機箱裏也可當作各種燈光的反射面,得以拉滿整機RGB氛圍相當有想法的設計。
總結
《戰地6》BETA版目前玩家反映都不錯,算是成功扭轉了《戰地2042》的衰落局面,就看正式版能不能再提升一些水平了。
另一方面,寒霜引擎優化一貫不錯,《戰地6》BETA版自然沒給丟臉,實測RTX 5060拉滿特效都能原生流暢戰2K,4K對於RTX 5070來說也很輕鬆(略降成RTX 5060 Ti 16GB也可一戰),這種優化水平在今年3A遊戲裏確實是一枝獨秀了。
不過切記對於《戰地6》而言,CPU性能一定不可拉跨,尤其征服這種大戰場模式,6核CPU都能喫到80%,最好建議8核。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