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名侦探15号。
在游戏的诸多分类里,有一类游戏是特立独行的,里面的角色仿佛有了自我意识一样,不仅能意识到自己存在于游戏世界中,甚至还能透过屏幕,和玩家直接对话。
这类游戏,被统称为meta游戏(元游戏)。
比如大名鼎鼎的步行模拟神作《史丹利的寓言》、《新手指南》,表面打牌实则解谜的《邪恶冥刻》,和两个妹子一起谈甜甜的恋爱的《你和她和她的恋爱》,都可以看做是meta游戏。
不瞒各位,侦探最喜欢的游戏类型就是meta游戏,第二喜欢的则是《层层恐惧》《Ib》这样的心理恐怖游戏,我时不时就会想,如果能在心理恐怖游戏里多加入一些meta元素,来一些“打破第四面墙”的惊悚桥段,那体验不得直接拉满了?
而在7月22日发售的这款《Luto》,完美的符合了我的一切想象。
虽然游戏目前的好评率只有67%的褒贬不一,但是经过侦探长达9小时的深度通关体验,我只能说,这个评分真的被低估了。对于“心理恐怖”和“meta”的爱好者来说,《Luto》绝对值得一试。
(PS:本文中不含有任何对Luto剧情方面的剧透,请剧情爱好者放心观看)
“史”味儿溢出屏幕的旁白担当
《Luto》的流程不算很长,一共分为五个章节,正常通关需要7~9小时,如果你是解谜高手不卡关的话,5~6小时也能稳稳拿下。
在西班牙语里,“Luto”的意思是“哀悼,服丧”,也给这款游戏定下了一个沉重,悲伤的主基调。你扮演的是一位无法离开家的人,失去挚爱后迷失在自己的家中。
Luto的第一幕,就是你控制的主角山姆,在一个厕所的镜子前面醒过来,找一下家门的钥匙,最后从家里走出去上班,就是这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的普通生活。
但不那么“普通”的是,从游戏的一开始,游戏就出现了一个旁白,它不仅在解说着游戏的背景,引导你的下一步行动,甚至还会对你的举动做出评价。
比如说,开局的时候游戏的教程提示你“按shift奔跑”,你往往会照做,跑上个两三步,这时候旁白突然就开腔了,“山姆突然跑了起来,像是被什么追赶着”。
你看,先引导屏幕外的你去做,然后又根据你的行为进行一个合乎游戏背景的解说,这样一个小小的交互,就能让meta爱好者们一个激灵,随即会心一笑。
这个旁白的,属实是给了我一种《史丹利的寓言》里旁白的既视感,而且有了他的陪伴和提示,似乎连周遭诡谲的氛围,都显得平易近人了许多。
然而,随着游戏进度的推进,你会逐渐发现这个旁白的身份并没那么简单,这个旁白的态度也变得不再那么友善。
他会试图阻止你对于这个屋子的探索,会嘲讽你的所作所为,甚至还会亲自下场强行暂停游戏,一边说着“你的所作所为终究是歧途”,一边帮你关闭游戏狠狠戒网瘾。
而如果你的好奇心够强,能无视掉旁白和房子里“神秘力量”的重重阻挠,一步步的探索解谜,你便会看到游戏的主体逐渐崩坏,家具逐渐被一个个交互控件和蓝色的“ERROR”图标而代替,甚至家里的正常地形也开始瓦解,露出“超出边界”的错误提示,这个时候就只能采用一些“超常规”的解谜思路,用底层逻辑来解决问题。
而上述我所说的,还只是《Luto》这游戏meta要素里的冰山一角,毕竟meta这个东西只有自己来亲手体验,才能得到100%的惊奇感。
恐怖,但是没那么恐怖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这《Luto》的旁白这么有活,游戏该不会特别吓人吧?
放心,放心。
如果你玩过《面容》或者《逃生》的任意一部,那么《Luto》根本不算是恐怖游戏。
如果你玩过《生化危机7》《港诡实录》,那么《Luto》的恐怖来说,绝对是小儿科的级别。
如果你玩过《层层恐惧》或者《逃出后室》,那么《Luto》的恐怖程度也还可以接受,只要别在午夜玩就好。
但是如果你玩《植物大战僵尸》,僵尸进门的时候都会吓的去拔电脑电源,那么一定要在成年人的陪伴下去玩《Luto》,我怕你被吓坏。
作为一款主打心理恐怖的游戏,实际上《Luto》的突脸吓人非常非常少,基本上都是靠氛围感去营造恐怖的情绪。
比如无限循环、不解谜就永远无法走离开的房间,比如类似《层层恐惧》里一转身就会变得截然不同的房间构造,再比如行走时突然闪过的鬼影,亦或是莫名其妙凭空出现的乱码,这是一种相对“突脸杀”更加高明的恐怖,虽然不会被吓的嗷嗷叫,但晚上睡觉的时候仔细一想还是会觉得脊背发凉。
不过由于游戏的场景大部分都是明亮的,所以整体玩下来感觉就还好,如果你能承受住下面这张图的气氛,那么请放心大胆的游玩,妥妥没问题。
最考验功底的解谜环节
其实在我的体验中,最为“劝退”的,应该还是游戏的解谜环节,在游戏的第四章是尤为明显的。
《Luto》的解谜难度中等偏高,我个人感觉比《生化危机》难,但是比《纸嫁衣》这种要简单、合理很多。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先去场景里找一盒录像带,然后把录像带放到电视里,按顺序记录电视上出现的符号,最后跑下楼梯,按顺序排列出现的符号。
再比如素描画的描述中推理出4位数字,最后把它变成电话号码并拨打。
解谜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用排列组合来暴力破解,但是每一个谜题所对应的思路,以及谜题背后隐藏的剧情和安排用意,都是很值得去细细推敲的。
而且更难受的是,《Luto》里并不存在地图的提示,也就是说所有的路都得我们自己去找,而侦探偏偏又是个路痴+晕3D玩家,走过一遍的路转头就忘个一干二净,可谓是相当的折磨。
所幸《Luto》的画面足够精美,即使反复转几圈也不会觉得头晕,但是如果有的道具实在找不到或者想不出思路,不妨还是去看看攻略——毕竟没人喜欢一直卡关,有的时候我们的解谜思路和作者的就是对不上,但这并不丢人。
褒贬不一,但难掩锋芒
侦探个人在通关之后,属实还是很欣赏这部作品的,然而67%的好评率确实不是很高,因此我专门看了几个差评想知道原因。
看来看去,中文的差评基本都是围绕着一个点“不够恐怖”。
对的,作为心理恐怖游戏不够恐怖,这确实是《Luto》的一个缺点,就好比有的人去火锅店就是冲着给自己吃到喷火的爆辣体验去的,但是最后却吃到了一个微辣配番茄的鸳鸯锅,那肯定是有一肚子气要发泄。
而国外网友的差评点普遍在于“画面的黑框”,觉得它影响了游戏的沉浸感。
没错,《Luto》的游戏画面是有两条黑框的,就好像电影院的宽银幕一样,这显然是开发者有意为之,但是在目前绝大多数恐游都是全屏画面的情况下,因为这一点被吐槽其实也并不冤。
但除了这些,《Luto》本身的素质其实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它恰到好处的恐怖氛围,比如它的音乐和画面,比如它眼前一亮的meta元素,再比如掩盖在恐怖背后的完整剧情线,这一切做的都是很优秀的。
虽说因为开发者自己的一些坚持,导致这个游戏的好评率不是很高,但如果你能真正的玩进去,《Luto》在设计上的用心与锐意是藏不住的。
我就这样说,如果你是心理恐怖游戏+Meta游戏的爱好者,想来点恐怖的但又受不了太刺激的跳脸,同时还很喜欢打破第四面墙的体验,那么你不妨来试试《Luto》。相信我,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是侦探,感谢你的阅读。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