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平庸之惡的一些思考

平庸之惡這一概念是由著名思想家漢娜·阿倫特提出的,在她的分析中,平庸之惡指的是那些因爲放棄了思考亦或是喪失了思考而導致的一種缺乏作惡動機的惡。

平庸之惡的英文爲 The Banality of Evil,顯然它指的不是平庸的人所犯下的罪過。與其稱其爲平庸的惡,我更喜歡將其理解爲惡的平庸。首次瞭解到這個概念還是在電影《朗讀者》對漢娜的審判的思考,而平庸之惡的誕生其實也正與電影中的情節有異曲同工。二者都是發生二戰後對納粹德國的審判,漢娜在集中營中服從命令未打開發生火災的教堂大門導致猶太人死亡,艾希曼則在猶太人大屠殺中負責死刑的最終方案,被稱爲“死刑的執行者”。艾希曼在審判過程中反覆強調自己只是服從上級命令,就好比機器中的齒輪,企圖以此來減輕罪罰。之後思想家阿倫特將這其種不加思考的惡稱爲平庸之惡。

既然我們明白了平庸之惡是什麼,那麼它從何而來呢?艾希曼平庸之惡的始作俑者是犯下極端之惡的納粹上級,還是其自身喪失道德判斷完全遵從納粹命令?今天,我們是以現代旁觀者的視角去解讀艾希曼所犯下的平庸之惡,但若代入到當時的納粹德國,艾希曼是作爲軍人去服從上級命令,並且他身居高位,倘若不思考,又是如何成爲猶太人屠殺中的最終方案製作者。因此,私以爲阿倫特所述的平庸之惡更像是一種對惡的妥協,艾希曼明白自己做出了違背猶太人或是其他種族道德的行爲,但對當時的納粹而言,艾希曼所做的無疑是“可接受的”。艾希曼所犯下的平庸之惡,用“清醒”之惡來形容更爲貼切,這種“清醒”之惡則由平庸之惡逐步發展而來,清醒之人則可利用平庸之惡。

所以,我對阿倫特所述的平庸之惡始終無法理解,無法想象出不加思考而造成的惡。

之所以寫平庸之惡,也是因爲平庸之惡在當今算是一個比較熱的詞。但我依舊是認爲許多人還是將其曲解了,究其本意,它不是大衆的惡,也不是平庸之人的惡,而是惡的平庸性。那麼究竟是這種惡是喪失思考之後的惡,還是思考之後妥協的惡呢?

當然,我對自己對平庸之惡的理解也不敢說有多麼深刻多麼的“真知灼見”。我所謂思考,權當一種品質罷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