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最近動作有點大。
25日消息,百度發公告稱其新設了兩個大模型研發部門,基礎模型研發部和應用模型研發部,兩邊直接向李彥宏彙報。
這陣仗,別的我不知道,但個人我至少嗅出來一個信號:百度真的有點急了。
Source: Pandaily
先說回這兩個部門。
基礎模型部門負責研發高智能、可擴展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由吳甜負責;應用模型部門負責業務場景的專精模型調優和探索,由賈磊負責。
吳甜和賈磊都是百度內部培養的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能直接向 CEO 彙報,這意味着百度把大模型放在公司戰略核心的位置,也透露出一絲焦慮。
這焦慮不是沒有原因的,AI 已經開始“革掉”百度傳統搜索商業模式的命。
![]()
曾經的“百度一下”,是全民口頭禪,是絕對流量入口,但在 AI 時代,這種信息檢索方式顯得越來越笨拙。傳統搜索需要用戶自己篩選、點擊、判斷,而 AI 可以直接生成答案、創作內容、執行任務。
用戶習慣在悄悄遷移,DeepSeek、豆包和騰訊元寶等 AI 原生應用活躍用戶動輒上億,而作爲應對之策的百度文小言流量卻不斷在下滑,用戶規模不到 600 萬,表現出明顯落後趨勢。
![]()
Source: QUESTMOBILE TRUTH
AI 正在搶走百度賴以生存的核心價值,搜索廣告收入已經從巔峯時期的九成一路滑落至五成出頭,三季度財報總營收下滑 7%,淨虧損破百億。可以說,AI 對百度來說,不只是新賽道,它直接指向生死存亡。
這就不得不提到百度的“優良傳統”:起大早趕晚集。
ChatGPT 驚豔世界後不久,百度便高調發布了自家的文心一言,其實它在國內做大模型也是最早的一批,ERNIE 系列在技術上也算是曾領先同行,上線也比很多同行早。
![]()
但早起的好處沒發揮出來,因爲體驗問題一上線就暴露:回答慢、邏輯弱、不敢生成內容、效果不穩定。企業商業化優先、C 端體驗滯後成了慣例。
到 2024–2025 年,AI 搜索和 AI 原生應用開始真正爆發,百度反而被後起之秀全面包圍,DeepSeek、豆包、Kimi、騰訊元寶……國內大模型“百家爭鳴”,百度早期優勢迅速被稀釋。
曾經靠搜索起家的公司,在 AI 搜索時代淪爲不是行業主流的那位,這種反差比當年移動端、O2O 失敗更刺眼。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百度會把這兩個部門直接向 CEO 彙報。
它必須快速把大模型能力與商業化、用戶體驗結合,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慢慢試錯。吳甜和賈磊的權限說明了問題緊迫性:百度想用高層次管理直接推動產品和技術落地。
但問題是,光有權限可能也不夠。
AI 時代的打法和過去完全不同,靠上一代互聯網邏輯去做下一代產品,喫虧的是用戶和市場。
早期上線的文心一言曾急着鋪開收費體系(現在免費了,至於爲什麼各位猜,我反正不知道),C 端用戶體驗長期被忽視,結果被新興 AI 原生 App 一路甩在身後。即使這兩位可以直接彙報,想改變慣性並不容易。
![]()
Source: 文心一言文檔
百度現在做的事情很明確:搜索框升級爲智能輸入框,支持長文本和多模態輸入;搜索結果頁混合圖文視頻輸出,並接入智能體和真人服務;AI 助手增加視頻通話等功能,試圖把搜索從信息檢索工具升級成智能決策中心。
這是一種自我革命,百度希望通過技術和產品革新守住流量和商業化入口,給文心大模型找一個落地試驗場。然而這條路不簡單,市場上競爭者不止是國內同類應用,國外巨頭也在同步推進 AI 搜索:谷歌測試基於 LLM 的“AI 概覽”,OpenAI 與微軟 Copilot 搜索,速度和生成能力都比傳統搜索快三倍,百度面臨的是全球競爭者和國內後起之秀的雙重夾擊。
所以這場 AI 賽道上的生存考驗,百度着急了,也確實應該急了。
但急不代表一定能贏。
百度其自身問題在於,它身上的傳統毛病依然存在:
有能力有技術,可以很早進入一個領域,但總是用上一代邏輯去做下一代產品;
上線就過於急於商業化變現,而用戶體驗和長期生態建設被放在次要位置。
這些老問題如果不解決,即使吳甜和賈磊能直接向 CEO 彙報,也很難改變最終命運。

Source: 百度公衆號
百度在 AI 領域還能翻盤嗎?答案現在還很撲朔迷離。
但至少,這場比拼會比任何一次早期互聯網競爭更殘酷。
我是 CyberImmortal,關注我們,帶你暢遊AI世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