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岬
日本社會的隱形人:蟄居族
在日本社會有這樣一羣人,他們逃避社會現實,斷絕社交,隱居在自己的家中不上班不上學,如果這樣的行爲持續半年時間便可認定爲蟄居族。他們大部分人僅僅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就足夠了,更有甚者,把自己關在臥室裏幾十年未出過房門。但蟄居族並不完全等於otaku(御宅族)與尼特族。蟄居族羣體已經成爲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
根據19年日本政府調查統計與推算(因爲這樣的羣體實在難以被精準的記錄),日本政府預計15-64歲的蟄居人口達115萬,然而即使是這樣巨大的數字也被認爲是非常保守的數據。被欺凌的小學生、孤僻自卑的青年、失業絕望的中年男、對人際交往害怕的主婦、對外界危險無比恐懼的老年人,蟄居族的構成已經難以用單一的標籤所描述。55歲女兒與63歲兒子蟄居在91歲父親家裏這樣的大齡蟄居家庭也見諸報端(8050問題:80歲的父母繼續養育50多歲的孩子)。
痛苦的社會現實是產生家裏蹲現象的主要原因,他們自覺遭受排斥,而便利化的現代生活又爲家裏蹲足不出戶提供了物質條件,這種依靠蟄居的自我保護手段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現代人因爲多種多樣的挫折封閉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產生莫大的恐懼,這種恐懼讓他們把自己封閉在家這一壁壘中,龜縮在屬於自己的狹小空間產生的安全感能抵禦恐懼和未知感。換句話說,只有這樣才能逃避現實的各種問題。然而在逃避後與社會隔離的生活會使人的心理狀態進一步惡化,他們依賴於這種生活方式後就更加難以改變,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有的蟄居族甚至到了連和父母十幾年都不說一句話的地步,他們將自己鎖在房間裏面,只通過紙條與外界交流。
由此類社會現象產生的相關作品
《歡迎加入nhk》
這部動畫真的屬於家裏蹲必看的脫宅神作,也是我已知的描述蟄居族最好的動畫,當初觀看時對年幼的小雨觸動極大。
動畫男主就是上述提到的一個心理上非常典型的蟄居族,一個名叫小岬的可愛少女突然出現在他的生活裏並決心開展“家裏蹲拯救計劃”。(這裏面以御宅族形象出現的男主基友形象非常的正面,也從側面表現了家裏蹲和御宅族沒有必然聯繫)
這部動畫對男主形象的刻畫非常真實,扭曲的心態,對社會的恐懼,不切實際的幻想,三分鐘的做事熱度,對人際關係的不當處理,男主的種種都是那麼令人厭惡,但這正是這部動漫可貴的地方,讓人面對真實,真實到有時令人產生一種“天那這根本就是我”的感覺。最終男主也並不是在女主的幫助下走了出去,而是在家裏斷掉了經濟來源後,被迫出門工作維生。可惜的是,現實世界的家裏蹲並不會有小岬一樣的天使闖入他們的生活。
當然,隔了幾年後再看這部作品又有了新收穫,小岬並不是作爲一個單純的幻想角色出現,她實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家裏蹲,她和男主一樣都是病態的,她需要的是一個廢物一樣的人去依賴她,這樣她又有了被需要的價值,藉此她能夠肯定自己的存在。當男主脫離家裏蹲出去努力工作,她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了,不再能像以前一樣打着幫助他變好的名義去控制他。這裏就不再多說,這部動畫真的強推,看了後一定能有所收穫。
《我不受歡迎,怎麼想都是你們的錯!》(又名《喪女》)
這也算是一部老番了,講述了怕生內向的黑木智子啼笑皆非的殘酷校園生活,動畫對女主的心理活動和可笑又可憐的行爲表現比較真實,爲什麼真實?因爲讓觀看的我也產生了極大的代入感並尬到摳出獨棟別墅來。
《孤獨搖滾》
近些日子的人氣動漫,就不用介紹了。
《不求上進的玉子》
真人電視劇,女性家裏蹲。
近幾年廢萌歡樂向的家裏蹲題材動畫越來越多了,家裏蹲成爲了萌點(如家裏蹲精靈、吸血鬼)作爲動畫賣點,其它給主角帶有家裏蹲屬性的異世界廁紙更是大把,這些就只能完全當作意淫番了。
殘酷的現實:蟄居族的最後
他們自己囚禁了自己,自己成爲了自己的監牢。
現實畢竟是現實,很多蟄居族並沒有像《nhk》裏的男主一樣走出來,他們只能在孤獨中獨自死去。
日本老齡化不斷加劇,大齡蟄居族數量越來越多,一些嚴重的死亡事件每年都在報道出來。
節目曾採訪過的56歲家裏蹲男子伸一,在父母死亡使用遺產存活30年後,最終因營養不良死亡。
2018年,一名82歲母親和她52歲的家裏蹲女兒的屍體在札幌的一間公寓裏被發現。
蟄居族問題就連前日本農林水產省事務次官熊澤英昭這樣位置的家庭也不能避免,19年6月,熊澤英昭爲了防止家裏蹲兒子熊澤英一郎危害社會,將照顧了44年的兒子連刺36刀致死。
對大部分蟄居族來說父母是最後的屏障,當失去了父母,他們或許就離死亡不遠了。這些事例也值得拿出來單獨講講,以後再做詳細討論。
熊澤英一郎
本國的同類困境
冰冷而循規蹈矩日本社會看起來很具有獨特性,但他們很多的社會現象往往也能在國內找到相似的影子。在國內,類似蟄居族的存在往往有個熟悉的名字統一稱呼——啃老族。近些年,國內家裏蹲的報道也越來越多,躺平大軍的崛起也爲之平添了很多新生員。
而蹲考族是最具國內特色的一種,有很多人表面考公考研,實則是利用考試這一正當理由逃避即將到來的社會現實,成爲了半蟄居族。
國內大量年輕家裏蹲的新聞報道的出現似乎表明我們也正在逐漸走向8050化。
百度貼吧家裏蹲吧有將近九十萬人關注,小雨看了幾天,裏面真是充斥着負能量,感覺再多看幾天我也要抑鬱了,裏面成分相對複雜,並不是我想象中的主要都是講述家裏蹲生活的地方,但也可以作爲研究國內家裏蹲現狀的好地方。
蟄居族真的有解嗎?
社會對這些人的評價基本是偏向負面的,其個人的緣由似乎在種種標籤下被完全掩蓋掉了,留下來的只有無盡的指責與謾罵,然而這樣並不會讓他們覺醒,只會更加深重的傷害他們。人生挫折造成的心理問題纔是主因,據日本的研究,家裏蹲成員很多都患有精神疾病,即使沒有人也遲早被自己逼出精神問題來,更何況他們本身就是因爲心理上承受不住才選擇家裏蹲,但家醜不可外揚,大部分家庭都不會告訴外界自己的孩子是家裏蹲,更不會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即使家裏願意,他們自己卻拒絕外界提供的一切幫助。
但也有成功的例子,極少數家裏蹲成員,在社會組織救助或是其它和自己一樣的家裏蹲成員的幫助下獲得溫暖,成功迴歸社會生活。
不論如何,各種方法施行的前提都是看家裏蹲自己有沒有改變的意願,很多家裏蹲其實自己也很想變好,但就像肖申克監獄的犯人一樣,時間一長,就被“體制化”了,再也難以改變。
你是家裏蹲嗎?或者你也有家裏蹲的想法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