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粒沙眼,爲世界擦亮雙眼:諾貝爾獎錯過的科學家“湯飛凡”

他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迄今爲止發現重要病原體並開闢一個研究領域的唯一中國微生物學家。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1980年,中國眼科學會收到了一封函件,內容大致是由於湯飛凡先生的驚人成就,國際眼科防治組織決定向他頒發沙眼金質獎章。

除此之外,他們還想將湯飛凡推薦爲諾貝爾獎的學者,希望能夠給他們提供湯飛凡老先生的住址,好讓他們正式邀請。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本該受人敬仰的老學者,竟然在二十二年前,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一邀請,太遲了!

1897年7月23日,湯飛凡出生於湖南醴陵的一個書香門第。 12歲時,他便離家到長沙讀書,後來進入湖南甲種工業學校。

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他與湘雅醫學專門學校首任校長顏福慶的相遇。一次偶然的機會,湯飛凡看到了顯微鏡,並對微觀世界產生了濃厚興趣。

他毅然從工業學校退學,於1914年成功考入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成爲該校首屆學生。

從湘雅醫學院畢業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湯飛凡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深造。在哈佛,他師從著名細菌學家秦瑟,開始從事病毒學研究。

1929年,湯飛凡受恩師顏福慶召喚回國,先後在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和上海雷斯德研究院工作。當抗日戰爭爆發,他毅然放棄優渥的生活和研究環境,投身抗戰。

1938年,他在昆明重建了中央防疫處,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利用自己分離出來的菌種和自己設計的簡陋設備,製造出中國第一批青黴素疫苗和血清,供抗日戰士使用。使中國成爲世界上能夠成功研製出青黴素的七個國家之一。

湯飛凡最傑出的成就是對沙眼病原體的研究。上世紀50年代,中國沙眼發病率高達85%,致盲率達5%,被稱爲“十眼九沙”。

從1907年以來的近半個世紀,世界各國科學家花費無數心血,試圖分離沙眼病毒,但都失敗了。

1954年,湯飛凡重新開始擱置了近30年的沙眼病原研究。 經過數百次試驗,他終於在1955年採用雞胚卵黃囊接種和鏈黴素抑菌的方法,分離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TE8,T表示沙眼,E表示雞卵,8是第8次試驗)。

然而,按照國際衛生組織規定,要證實它是沙眼病毒,必須在人眼中引起沙眼。

湯飛凡選擇了在自己身上做實驗。(先生大義)

1957年除夕,他將TE8種進自己的一隻眼睛。 很快,他的眼睛腫得像核桃一樣大。 但爲了觀察全部病程,他堅持了40多天才接受治療,無可置疑地證明了TE8對人類的致病性。

這一發現直接導致了微生物分類學的重要變更——增加了一個“衣原體”目。

除了沙眼病原體的發現,湯飛凡還爲中國防疫事業做出了多方面貢獻:

1、疫苗研發:組織研製開發了中國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黃熱病疫苗,以及世界上第一支斑疹傷寒疫苗

2、消滅天花:研究出乙醚殺菌法,迅速增加了疫苗產量,使中國於1961年成功消滅天花,早於全球消滅天花16年

3、生物製品質量管理:主持組建了中國最早的生物製品質量管理機構——中央生物製品檢定所

1957年,湯飛凡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在院士崗位上盡情施展才華,1958年的“拔白旗”(就不展開說了)運動就將他推入了深淵。

是他讓國人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5年。可最終慘遭誣陷,自縊而亡。更諷刺的是,當諾貝爾獎準備授予他時,組委會才發現他已經離世,英雄的付出不能被遺忘,今天,當我們在沙眼幾乎絕跡的世界裏享受光明,不應忘記這位曾用生命爲我們換來光明的科學家。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