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脊椎動物還是無脊椎動物,大腦和行爲上的“左右差異”都極爲常見。例如,貓和狗等動物在取食時會偏好使用某一隻爪子。那爲什麼人類和其他動物要擁有這種左右分化的大腦呢?
關於相關研究
從大量對比研究來看,左右差異可能有幾個目的。首先,當動物長期依賴某隻手或某一側感官時,大腦對側的半球會經歷一生中不斷的運動與感知學習,從而提升反應速度和動作效率,也讓辨別能力更敏銳。其次,兩個半球如果分工合作,信息處理就能並行進行,從而減少重複勞動。例如,右腦擅長處理與威脅相關的刺激,這使得左側視野在感知來自左方的掠食者時佔了先機。
研究發現,大約三分之二的哈基米更偏好左側睡眠姿勢,這樣它們的左側視野、也就是右腦控制的視野,可以更好地觀察接近的動物,不會被自己的身體遮擋。
睡眠是動物最脆弱的時刻,尤其是在深度睡眠期間,警覺性幾乎降到最低。家貓既是捕食者,也可能是獵物(例如被郊狼捕食),每天平均睡眠時長爲12到16小時。這意味着它們有超過60%的時間處於潛在危險中。
爲降低被捕食的風險,哈基米常選擇在高處休息,這樣不但能更早看到潛在的威脅,也能更好地躲藏自己。在高處,捕食者只能從下方接近,而貓則擁有更廣闊的視野,能同時獲得安全感和監控優勢。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提出一個假設:如果貓在睡覺時偏向某一側,或許能讓它們在醒來時更快發現潛在威脅,甚至意外發現一隻粗心的小動物。
關於研究詳情
爲了驗證這一想法,研究分析了408段來自YouTube的哈基米睡覺視頻。每段視頻都拍攝了一隻哈基米在側臥狀態下持續睡眠至少10秒,並且從頭到尾完整可見。只選用原始、清晰、未經處理的視頻,去除了模糊、重複、翻轉過的內容。
結果顯示,在整體樣本中有顯著的“朝左睡”傾向:408只貓中,有266只(約65.1%)左側臥睡,而142只(約34.8%)爲右側。這意味着大約三分之二的貓在休息時會選擇左肩朝下的姿勢。
這個發現不僅有趣,也與此前關於哺乳動物右腦功能分化的研究相吻合。右腦主導威脅處理,在大多數動物中,當威脅從左側襲來時,它們的反應會更快。同時,右腦還在空間注意力和對威脅所引發的恐懼情緒中佔據主導作用。
因此,當哈基米從左側睡姿中醒來時,它們可以立即用左側視野感知來自下方或側面靠近的動靜,這正好是右腦最擅長快速處理外部刺激的位置。
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釋。比如,懷孕的奶牛有56%的概率選擇左側臥睡,且這一比例會隨着孕期推進而上升。未懷孕的動物則沒有明顯偏向。由於我們分析的是網絡視頻,無法得知貓的性別或是否懷孕。但考慮到即使在奶牛中偏差也不明顯,懷孕哈基米大量集中出現在這組樣本中的可能性極低。
另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是“爪偏好”。大約78%的哈基米有明顯的左爪或右爪偏好。但爪偏好通常是個體差異,不會像我們觀察到的睡姿那樣在整個羣體中出現65%的偏向,因此這種解釋也站不住腳。
哈基米姿勢大賞
綜合來看,哈基米偏愛左側睡姿的現象,很可能與右腦在處理威脅方面的優勢有關,是長期演化的產物。當然,也不排除還有其他隱藏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儘管這一發現還存在爭議,但它爲我們研究動物羣體中“左右差異”的出現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也讓我們對這種深受人類喜愛的動物有了更多的認識。
姿勢解讀:一般出現在寒冷的夜晚,縮緊身體減少熱量流失達到保溫的作用。如果是在陌生環境或不安情緒下,能起到保護腹部的作用。睡眠很淺,以備隨時攻擊或逃跑。
姿勢解讀:處於放鬆狀態,對環境有一定的信任但保持警惕。夏季比較常見的姿態,用於散熱,通過舒展身體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姿勢解讀:環境安逸舒適,貓咪感覺非常的安心和信任。方便快速進入深度睡眠,可能會在夢裏捕獵蹬腿。
姿勢解讀:常見於夏季,平攤身體面積用來散熱。
姿勢解讀:處於短暫休息狀態,可隨時起身活動。伴隨輕微緊張,時刻警惕四周動靜,卻又懶得挪窩。
姿勢解讀:對周圍環境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方便立刻彈射起身,一般爲短暫性休息時的動作。若長期保持姿勢,謹防腹痛或呼吸道疾病,可結合食慾、排便觀察。
姿勢解讀:附近有明亮光源,影響睡眠。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遮住面部減少外部刺激。
姿勢解讀:只有生活過得非常幸福纔會展現的姿態,在寵愛的環境下,貓咪感到放鬆舒適,放飛自我。
姿勢解讀:處於短暫休息狀態,比較輕鬆自在。抵住睡覺用於提供額外安全感。
來源:綜合相關研究文獻、寵愛常伴左右、生活見聞等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