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的还是不小心,哈基米为什么爱朝左睡?

无论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大脑和行为上的“左右差异”都极为常见。例如,猫和狗等动物在取食时会偏好使用某一只爪子。那为什么人类和其他动物要拥有这种左右分化的大脑呢?

关于相关研究

从大量对比研究来看,左右差异可能有几个目的。首先,当动物长期依赖某只手或某一侧感官时,大脑对侧的半球会经历一生中不断的运动与感知学习,从而提升反应速度和动作效率,也让辨别能力更敏锐。其次,两个半球如果分工合作,信息处理就能并行进行,从而减少重复劳动。例如,右脑擅长处理与威胁相关的刺激,这使得左侧视野在感知来自左方的掠食者时占了先机。

研究发现,大约三分之二的哈基米更偏好左侧睡眠姿势,这样它们的左侧视野、也就是右脑控制的视野,可以更好地观察接近的动物,不会被自己的身体遮挡。

睡眠是动物最脆弱的时刻,尤其是在深度睡眠期间,警觉性几乎降到最低。家猫既是捕食者,也可能是猎物(例如被郊狼捕食),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12到16小时。这意味着它们有超过60%的时间处于潜在危险中。

为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哈基米常选择在高处休息,这样不但能更早看到潜在的威胁,也能更好地躲藏自己。在高处,捕食者只能从下方接近,而猫则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能同时获得安全感和监控优势。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猫在睡觉时偏向某一侧,或许能让它们在醒来时更快发现潜在威胁,甚至意外发现一只粗心的小动物。

关于研究详情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研究分析了408段来自YouTube的哈基米睡觉视频。每段视频都拍摄了一只哈基米在侧卧状态下持续睡眠至少10秒,并且从头到尾完整可见。只选用原始、清晰、未经处理的视频,去除了模糊、重复、翻转过的内容。

结果显示,在整体样本中有显著的“朝左睡”倾向:408只猫中,有266只(约65.1%)左侧卧睡,而142只(约34.8%)为右侧。这意味着大约三分之二的猫在休息时会选择左肩朝下的姿势。

这个发现不仅有趣,也与此前关于哺乳动物右脑功能分化的研究相吻合。右脑主导威胁处理,在大多数动物中,当威胁从左侧袭来时,它们的反应会更快。同时,右脑还在空间注意力和对威胁所引发的恐惧情绪中占据主导作用。

因此,当哈基米从左侧睡姿中醒来时,它们可以立即用左侧视野感知来自下方或侧面靠近的动静,这正好是右脑最擅长快速处理外部刺激的位置。

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比如,怀孕的奶牛有56%的概率选择左侧卧睡,且这一比例会随着孕期推进而上升。未怀孕的动物则没有明显偏向。由于我们分析的是网络视频,无法得知猫的性别或是否怀孕。但考虑到即使在奶牛中偏差也不明显,怀孕哈基米大量集中出现在这组样本中的可能性极低。

另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是“爪偏好”。大约78%的哈基米有明显的左爪或右爪偏好。但爪偏好通常是个体差异,不会像我们观察到的睡姿那样在整个群体中出现65%的偏向,因此这种解释也站不住脚。

哈基米姿势大赏

综合来看,哈基米偏爱左侧睡姿的现象,很可能与右脑在处理威胁方面的优势有关,是长期演化的产物。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其他隐藏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尽管这一发现还存在争议,但它为我们研究动物群体中“左右差异”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也让我们对这种深受人类喜爱的动物有了更多的认识。

姿势解读: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夜晚,缩紧身体减少热量流失达到保温的作用。如果是在陌生环境或不安情绪下,能起到保护腹部的作用。睡眠很浅,以备随时攻击或逃跑。

姿势解读:处于放松状态,对环境有一定的信任但保持警惕。夏季比较常见的姿态,用于散热,通过舒展身体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姿势解读:环境安逸舒适,猫咪感觉非常的安心和信任。方便快速进入深度睡眠,可能会在梦里捕猎蹬腿。

姿势解读:常见于夏季,平摊身体面积用来散热。

姿势解读:处于短暂休息状态,可随时起身活动。伴随轻微紧张,时刻警惕四周动静,却又懒得挪窝。

姿势解读:对周围环境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方便立刻弹射起身,一般为短暂性休息时的动作。若长期保持姿势,谨防腹痛或呼吸道疾病,可结合食欲、排便观察。

姿势解读:附近有明亮光源,影响睡眠。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遮住面部减少外部刺激。

姿势解读:只有生活过得非常幸福才会展现的姿态,在宠爱的环境下,猫咪感到放松舒适,放飞自我。

姿势解读:处于短暂休息状态,比较轻松自在。抵住睡觉用于提供额外安全感。

来源:综合相关研究文献、宠爱常伴左右、生活见闻等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