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是唯一好人?施耐庵造謠武潘?水滸傳闢謠貼(一)

近幾年,有關四大名著原著的闢謠貼越來越多,原著讀者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但是一些“經典”謠言已然深入人心,即使經過闢謠仍難改變大衆的印象。因此,我收集了一些比較常見的有關水滸傳的謠言並進行闢謠。

先疊甲:

1.樓主讀的是一百二十回本

2.文章主要針對謠言,對於“招安是不是投降派”這種爭議不予討論

3.全部闢謠均基於原著,但存在每個人對原著內容理解不同的現象,歡迎各位討論

4.本文爲水滸傳闢謠貼第一篇,也可能是最後一篇,如果評論區有人提出了其他謠言,那麼就再開一貼

正文開始

1.施耐庵造謠武大郎和潘金蓮

根據相關縣誌和族譜記載: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原名武植,生活在明朝初年,且是永樂(朱棣年號)年間進士。從他的骨殖測算數據看,他至少有180cm高,這和《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形象簡直天差地別。武大郎的夫人也姓潘,但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潘金蓮,而是知州的千金、一個大家閨秀。

武大郎被污衊的過程是這樣的:

一個曾經資助過武大郎的人(名叫黃堂,清河縣誌記載姓王)因遭受災禍投奔武大郎,武大郎爲官清廉,爲避嫌,他悄悄地爲黃堂重建家園,沒有告訴黃堂,黃堂就以爲武大郎不理睬他,忘恩負義,就不辭而別。

回家路上,爲了發泄心中的不滿,黃堂一路散播武大郎的謠言,把武大郎說成了我們熟知的形象,這個故事就被傳遍大江南北,最後傳到了施耐庵的耳朵裏,於是,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形象就被搬到了《水滸傳》裏。

這是營銷號給出的潘金蓮武大郎被造謠的過程,但是其中漏洞百出

首先,營銷號所說的武植生活在明朝初年,是永樂年間進士。因此,其做官以及被造謠的時間應在永樂年間。但是,水滸傳寫於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在明洪武三年左右就去世了。那麼,施耐庵是穿越到未來去造謠的嗎?

其次,雖然現在的《清河縣誌》可以查到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傳說,但是

“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清河縣誌》首次修志以來,先後經歷了7次重修,其中都沒有關於武潘的任何記載。只是因爲當地民間傳說甚多,在新編《清河縣誌》時,才以民間文學的形式收錄了武大與潘金蓮的故事”

另外,雖然有武植墓誌銘的記載:

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爲銘記焉。

但是,“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八個字可見此墓誌銘記載時間與武植所在的年代相隔甚遠,其中“萬民傘”最早被記錄於清中後期《壺天錄》中。所以這個墓誌銘中的事蹟也有極大的編造嫌疑。

因此,可以明確的是,施耐庵造謠武大郎和潘金蓮是純粹的謠言,而武植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也要打一個問號。

2.方臘只有八員大將,卻能打的梁山傷亡慘重

營銷號常說的八大將一般是

石寶、鄧元覺、厲天閏、司行方、呂師囊、龐萬春、王寅、方傑

這麼一聽,好像方臘那邊像是兵力少的一邊了,實際上恰恰相反。

首先,方臘那邊文武官員不少,不完全統計如下:

方天定、方垕、方貌、婁敏中、祖士遠、沈壽、桓逸、譚高、鄭彪、包道乙、蒲文英、馮喜、邢政、方傑、石寶、鄧元覺、厲天閏、司行方、杜微、賀從龍、王寅、高玉、衛忠、呂師囊、厲天佑、吳值、趙毅、黃愛、晁中、湯逢士、王績、薛斗南、冷恭、張儉、元興、姚義、溫克讓、茅迪、王仁、崔彧、廉明、徐白、張道原、鳳儀、張韜、蘇涇、米泉、貝應夔、嚴勇、李玉、錢振鵬、金節、許定、家餘慶、李韶、韓明、杜敬臣、魯安、潘文得、程勝祖、吳升、蔣印、衛亨、段愷、龐萬春、雷炯、計稷、伍應星、白欽、景德、夏侯成、弓溫、葉貴、吳成、陳觀、陳益、陳泰

另外,雙方兵力差距巨大,梁山全體不超過十萬人

宋先鋒分領將佐攻打常、蘇二處,正偏將共計四十二人,正將一十三員,偏將二十九員......

 大小正偏將佐四十二員,隨行精兵三萬人馬,宋先鋒總領。副先鋒盧俊義亦分將佐攻打宣、湖二處,正偏將佐共四十七員,正將一十四員,偏將三十三員。朱武偏將之首,受軍師之職。......大小正偏將佐四十七員,隨徵精兵三萬人馬,盧俊義管領。

——第一百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徵方臘分兵時,宋、盧各帶三萬,共六萬,後面沒有見到明文寫兵員補充,即使有補充,總兵力也不會超過十萬。

再看方臘一邊(依舊是不完全統計):

潤州:且說潤州城郭,卻是方臘手下東廳樞密使呂師囊守把江岸...話說樞密使呂師囊,統領着五萬南兵,據住江岸。

邢政援軍:次日,邢政引軍來恢奪潤州。(兵力不詳)

——第一百十一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

常州:這常州原有守城統制官錢振鵬,手下兩員副將(兵力不詳)

宣州:方臘部下鎮守宣州經略使家餘慶,手下統制官六員,都是歙州、睦州人氏(兵力不詳)

——第一百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衛忠援軍:卻說呂師囊引着許定,逃回至無錫縣,正迎着蘇州三大王發來救應軍兵,爲頭是六軍指揮使衛忠,帶十數個牙將,引兵一萬,來救常州,合兵一處,守住無錫縣。

蘇州方貌兵馬+衛忠敗軍:且說呂樞密會同衛忠、許定三個,引了敗殘軍馬,奔蘇州城來告三大王方貌求救...方貌道:“權且寄下你項上一刀,與你五千軍馬,首先出哨。我自分撥大將,隨後便來策應。”...當下三大王方貌,親自披掛,手持方天畫戟,上馬出陣,監督中軍人馬,前來交戰。馬前擺列着那八員大將,背後整整齊齊有三十二個副將,引五萬南兵人馬,出閶闔門來,迎敵宋軍。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龍太湖小結義 宋公明蘇州大會垓

秀州:吳江縣已無賊寇,直取平望鎮,長驅人馬進發,前望秀州而來。本州守將段愷聞知蘇州三大王方貌已死,只思量收拾走路。使人探知大軍離城不遠,遙望水陸路上旌旗蔽日,船馬相連,嚇得魂消膽喪。前隊大將關勝、秦明已到城下,便分調水軍船隻,圍住西門。段愷在城上叫道:“不須攻擊,準備納降。”(投降,兵力不詳)

杭州:三員大將,分調三路,各引軍三萬。(九萬)

——第一百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弔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

白欽、景德援軍:右丞相祖士遠,當差兩員親軍指揮使,引一萬軍馬前來策應。正指揮白欽,副指揮景德,兩個都有萬夫不當之勇。

烏龍嶺水軍:那寨裏也屯着五百隻戰船,船上有五千來水軍

——第一百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御林軍:臣知御林軍兵總有三萬

睦州攔路賊軍:至小半嶺,已有一夥軍兵攔路,宋江便叫李逵、項充、李袞衝殺入去,約有三五百守路賊兵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昱嶺關:這兩個副將都蹬的七八百斤勁弩,各會使一枝蒺藜骨朵。手下有五千人馬

歙州:統領十數員戰將,屯軍二萬之衆,守住歙州城郭。

——第一百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有明確說明的軍隊二十六萬左右,再加上三個兵力不詳的州(不會少於一萬)和幾路援軍,保守估計方臘總兵力不會低於三十萬。

也就是說,樂觀估計梁山和方臘的兵力比是1:3。而且,梁山是攻方,作戰地區還是南方,將領染病、溺水者甚多。梁山在各組debuff加身的情況下,戰死+病故+意外死亡一半的將領,以不到十萬兵力橫掃方臘三十萬以上南軍,戰鬥力堪稱彪悍。

3.魯智深是梁山上唯一的好人

這句話一般後面會接上“武松濫殺無辜算半個,林沖太窩囊不算”。

說這句話的人對於是不是好人好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果魯智深是好人,那麼梁山上好人一堆。所以,要麼說梁山有很多好人,要麼就說梁山沒有好人,偏偏拉出魯智深說是唯一好人,那就太雲了。

先提一個人吧,裴宣:

鄧飛道:“不瞞兄長說,也有一年之上。只近半載之前,在這直西地面上遇着一個哥哥,姓裴名宣,祖貫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極好刀筆。爲人忠直聰明,分毫不肯苟且,本處人都稱他鐵面孔目。亦會拈槍使棒,舞劍輪刀,智勇足備。爲因朝廷將一員貪濫知府到來,把他尋事刺配沙門島,從我這裏經過,被我們殺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三二百人。這裴宣極使得好雙劍,讓他年長,見在山寨中爲主。煩請二位義士同往小寨相會片時。”

——第四十四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這裴宣做官公正、一絲不苟,落草爲寇甚至都不是主動的。如果他不算好人,我真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了。

這裏只反駁“魯智深是唯一好人”,梁山上沒有作惡(至少罪過比魯智深小)的人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實在是太多了。

4.吳用只會耍小聰明

說這句話的人一般會說“你猜吳用爲什麼叫無用?”,莫名其妙嘛簡直

很多人說吳用只會算計人、使陰招...這和會打仗不矛盾,說什麼吳用打仗陰損,上一個打仗光明磊落的是宋襄公。

先統計一下吳用的勝率吧:

吳用軍事生涯一共獻計60次,成功57.5次,失敗2.5次,成功率高達95.83%,其中0.5次是因爲看守史進的牢頭(敵方)記錯了日期導致史進沒有按時間執行計劃,一次是由於不可抗力原因(太乙混天象陣),只有一次是因爲自身謀劃失當導致的,如果去除這1.5次後吳用計謀成功率高達98.30%
此外宋江先後共有五次失敗是由於沒有采納吳用的正確意見,另有兩次吳用求穩,但是宋江的冒險的計劃實施成功(方成山、杭州弔孝)
梁山軍主要是根據吳用計策攻克的城池包括:祝家莊、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曾頭市、東昌、薊州、益津關、文安縣、霸州、幽州、蓋州、壺關、昭德、襄垣、威勝、山南、紀山關、潤州、蘇州、德清縣、杭州、烏龍嶺、清溪縣,共二十五處
其對攻城起到一定作用但並非主要因素的:凌州、東平、檀州、陵川、宛州、荊南、睦州,共七處
書中明確數據表明吳用是以少勝多的戰績有:祝家莊、大名府(三次)、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實際五次)、戰兀顏光、蓋州、決戰田虎、蘇州、杭州、睦州,前後累計十七次

這其中不止有小規模戰鬥,也包括大規模攻城戰,還有對遼國的外戰。如果只有小聰明,那麼如何有這麼高的勝率?

很多人說,吳用只會裏應外合。首先,吳用並非只會裏應外合。其次,裏應外合想實現是很困難的。再者,裏應外合不丟人。最後,不是誰都能玩明白裏應外合,比如營銷號非常喜歡的朱武

宋江與吳用說道:“怎地定計去救史進、魯智深?”朱武說道:“華州城郭廣闊,濠溝深遠,急切難打。只除非得裏應外合,方可取得。”吳學究道:“明日且去城邊看那城池,如何用計,卻再商量。”

吳學究道:“且差十數個精細小嘍羅下山,去遠近探聽消息。”三日之間,忽有一人上山來報道:“如今朝廷差個殿司太尉,將領御賜金鈴吊掛來西嶽降香,從黃河入渭河而來。”吳用聽了便道:“哥哥休憂,計在這裏了。”

——第五十九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

你只說得裏應外合,但是一不探察城池、二不說具體計策,你玩什麼裏應外合。最後不還是吳用來謀劃。

5.林沖被宋江氣死

這個我不知道文字出處是哪,不知道央視水滸是從哪找到的靈感搞了這麼一出,或許是蕩寇志?

先說說水滸中林沖對招安和高俅的態度吧。

首先,梁山上林沖追殺高俅這是原著中沒有的,應該也是央視水滸原創的

高俅見了衆多好漢,一個個英雄猛烈,林沖、楊志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懼怯

——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

這就是林沖在高俅被捉上山後的全部表現了。

比及起程,不想林沖染患風病癱了,楊雄發背瘡而死,時遷又感攪腸沙而死。宋江見了,感傷不已。丹徒縣又申將文書來,報說揚志已死,葬於本縣山園。林沖風癱,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視,後半載而亡

——第一百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林沖是徵方臘後病死的

這個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闢謠了,完全子虛烏有的東西,結論就是,沒這回事

正文就到這吧,暫時還不知道有什麼好寫的

下一篇文章繼續寫闢謠還是做央視水滸和水滸傳原著的對比,看各位的興趣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