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是唯一好人?施耐庵造谣武潘?水浒传辟谣贴(一)

近几年,有关四大名著原著的辟谣贴越来越多,原著读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一些“经典”谣言已然深入人心,即使经过辟谣仍难改变大众的印象。因此,我收集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有关水浒传的谣言并进行辟谣。

先叠甲:

1.楼主读的是一百二十回本

2.文章主要针对谣言,对于“招安是不是投降派”这种争议不予讨论

3.全部辟谣均基于原著,但存在每个人对原著内容理解不同的现象,欢迎各位讨论

4.本文为水浒传辟谣贴第一篇,也可能是最后一篇,如果评论区有人提出了其他谣言,那么就再开一贴

正文开始

1.施耐庵造谣武大郎和潘金莲

根据相关县志和族谱记载: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原名武植,生活在明朝初年,且是永乐(朱棣年号)年间进士。从他的骨殖测算数据看,他至少有180cm高,这和《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形象简直天差地别。武大郎的夫人也姓潘,但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潘金莲,而是知州的千金、一个大家闺秀。

武大郎被污蔑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个曾经资助过武大郎的人(名叫黄堂,清河县志记载姓王)因遭受灾祸投奔武大郎,武大郎为官清廉,为避嫌,他悄悄地为黄堂重建家园,没有告诉黄堂,黄堂就以为武大郎不理睬他,忘恩负义,就不辞而别。

回家路上,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黄堂一路散播武大郎的谣言,把武大郎说成了我们熟知的形象,这个故事就被传遍大江南北,最后传到了施耐庵的耳朵里,于是,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就被搬到了《水浒传》里。

这是营销号给出的潘金莲武大郎被造谣的过程,但是其中漏洞百出

首先,营销号所说的武植生活在明朝初年,是永乐年间进士。因此,其做官以及被造谣的时间应在永乐年间。但是,水浒传写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在明洪武三年左右就去世了。那么,施耐庵是穿越到未来去造谣的吗?

其次,虽然现在的《清河县志》可以查到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传说,但是

“自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清河县志》首次修志以来,先后经历了7次重修,其中都没有关于武潘的任何记载。只是因为当地民间传说甚多,在新编《清河县志》时,才以民间文学的形式收录了武大与潘金莲的故事”

另外,虽然有武植墓志铭的记载: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但是,“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八个字可见此墓志铭记载时间与武植所在的年代相隔甚远,其中“万民伞”最早被记录于清中后期《壶天录》中。所以这个墓志铭中的事迹也有极大的编造嫌疑。

因此,可以明确的是,施耐庵造谣武大郎和潘金莲是纯粹的谣言,而武植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也要打一个问号。

2.方腊只有八员大将,却能打的梁山伤亡惨重

营销号常说的八大将一般是

石宝、邓元觉、厉天闰、司行方、吕师囊、庞万春、王寅、方杰

这么一听,好像方腊那边像是兵力少的一边了,实际上恰恰相反。

首先,方腊那边文武官员不少,不完全统计如下:

方天定、方垕、方貌、娄敏中、祖士远、沈寿、桓逸、谭高、郑彪、包道乙、蒲文英、冯喜、邢政、方杰、石宝、邓元觉、厉天闰、司行方、杜微、贺从龙、王寅、高玉、卫忠、吕师囊、厉天佑、吴值、赵毅、黄爱、晁中、汤逢士、王绩、薛斗南、冷恭、张俭、元兴、姚义、温克让、茅迪、王仁、崔彧、廉明、徐白、张道原、凤仪、张韬、苏泾、米泉、贝应夔、严勇、李玉、钱振鹏、金节、许定、家余庆、李韶、韩明、杜敬臣、鲁安、潘文得、程胜祖、吴升、蒋印、卫亨、段恺、庞万春、雷炯、计稷、伍应星、白钦、景德、夏侯成、弓温、叶贵、吴成、陈观、陈益、陈泰

另外,双方兵力差距巨大,梁山全体不超过十万人

宋先锋分领将佐攻打常、苏二处,正偏将共计四十二人,正将一十三员,偏将二十九员......

 大小正偏将佐四十二员,随行精兵三万人马,宋先锋总领。副先锋卢俊义亦分将佐攻打宣、湖二处,正偏将佐共四十七员,正将一十四员,偏将三十三员。朱武偏将之首,受军师之职。......大小正偏将佐四十七员,随征精兵三万人马,卢俊义管领。

——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征方腊分兵时,宋、卢各带三万,共六万,后面没有见到明文写兵员补充,即使有补充,总兵力也不会超过十万。

再看方腊一边(依旧是不完全统计):

润州:且说润州城郭,却是方腊手下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守把江岸...话说枢密使吕师囊,统领着五万南兵,据住江岸。

邢政援军:次日,邢政引军来恢夺润州。(兵力不详)

——第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常州:这常州原有守城统制官钱振鹏,手下两员副将(兵力不详)

宣州:方腊部下镇守宣州经略使家余庆,手下统制官六员,都是歙州、睦州人氏(兵力不详)

——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卫忠援军:却说吕师囊引着许定,逃回至无锡县,正迎着苏州三大王发来救应军兵,为头是六军指挥使卫忠,带十数个牙将,引兵一万,来救常州,合兵一处,守住无锡县。

苏州方貌兵马+卫忠败军:且说吕枢密会同卫忠、许定三个,引了败残军马,奔苏州城来告三大王方貌求救...方貌道:“权且寄下你项上一刀,与你五千军马,首先出哨。我自分拨大将,随后便来策应。”...当下三大王方貌,亲自披挂,手持方天画戟,上马出阵,监督中军人马,前来交战。马前摆列着那八员大将,背后整整齐齐有三十二个副将,引五万南兵人马,出阊阖门来,迎敌宋军。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秀州:吴江县已无贼寇,直取平望镇,长驱人马进发,前望秀州而来。本州守将段恺闻知苏州三大王方貌已死,只思量收拾走路。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前队大将关胜、秦明已到城下,便分调水军船只,围住西门。段恺在城上叫道:“不须攻击,准备纳降。”(投降,兵力不详)

杭州:三员大将,分调三路,各引军三万。(九万)

——第一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白钦、景德援军:右丞相祖士远,当差两员亲军指挥使,引一万军马前来策应。正指挥白钦,副指挥景德,两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

乌龙岭水军:那寨里也屯着五百只战船,船上有五千来水军

——第一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御林军:臣知御林军兵总有三万

睦州拦路贼军:至小半岭,已有一伙军兵拦路,宋江便叫李逵、项充、李衮冲杀入去,约有三五百守路贼兵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昱岭关:这两个副将都蹬的七八百斤劲弩,各会使一枝蒺藜骨朵。手下有五千人马

歙州:统领十数员战将,屯军二万之众,守住歙州城郭。

——第一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有明确说明的军队二十六万左右,再加上三个兵力不详的州(不会少于一万)和几路援军,保守估计方腊总兵力不会低于三十万。

也就是说,乐观估计梁山和方腊的兵力比是1:3。而且,梁山是攻方,作战地区还是南方,将领染病、溺水者甚多。梁山在各组debuff加身的情况下,战死+病故+意外死亡一半的将领,以不到十万兵力横扫方腊三十万以上南军,战斗力堪称彪悍。

3.鲁智深是梁山上唯一的好人

这句话一般后面会接上“武松滥杀无辜算半个,林冲太窝囊不算”。

说这句话的人对于是不是好人好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鲁智深是好人,那么梁山上好人一堆。所以,要么说梁山有很多好人,要么就说梁山没有好人,偏偏拉出鲁智深说是唯一好人,那就太云了。

先提一个人吧,裴宣:

邓飞道:“不瞒兄长说,也有一年之上。只近半载之前,在这直西地面上遇着一个哥哥,姓裴名宣,祖贯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亦会拈枪使棒,舞剑轮刀,智勇足备。为因朝廷将一员贪滥知府到来,把他寻事刺配沙门岛,从我这里经过,被我们杀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三二百人。这裴宣极使得好双剑,让他年长,见在山寨中为主。烦请二位义士同往小寨相会片时。”

——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这裴宣做官公正、一丝不苟,落草为寇甚至都不是主动的。如果他不算好人,我真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了。

这里只反驳“鲁智深是唯一好人”,梁山上没有作恶(至少罪过比鲁智深小)的人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实在是太多了。

4.吴用只会耍小聪明

说这句话的人一般会说“你猜吴用为什么叫无用?”,莫名其妙嘛简直

很多人说吴用只会算计人、使阴招...这和会打仗不矛盾,说什么吴用打仗阴损,上一个打仗光明磊落的是宋襄公。

先统计一下吴用的胜率吧:

吴用军事生涯一共献计60次,成功57.5次,失败2.5次,成功率高达95.83%,其中0.5次是因为看守史进的牢头(敌方)记错了日期导致史进没有按时间执行计划,一次是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太乙混天象阵),只有一次是因为自身谋划失当导致的,如果去除这1.5次后吴用计谋成功率高达98.30%
此外宋江先后共有五次失败是由于没有采纳吴用的正确意见,另有两次吴用求稳,但是宋江的冒险的计划实施成功(方成山、杭州吊孝)
梁山军主要是根据吴用计策攻克的城池包括: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东昌、蓟州、益津关、文安县、霸州、幽州、盖州、壶关、昭德、襄垣、威胜、山南、纪山关、润州、苏州、德清县、杭州、乌龙岭、清溪县,共二十五处
其对攻城起到一定作用但并非主要因素的:凌州、东平、檀州、陵川、宛州、荆南、睦州,共七处
书中明确数据表明吴用是以少胜多的战绩有:祝家庄、大名府(三次)、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实际五次)、战兀颜光、盖州、决战田虎、苏州、杭州、睦州,前后累计十七次

这其中不止有小规模战斗,也包括大规模攻城战,还有对辽国的外战。如果只有小聪明,那么如何有这么高的胜率?

很多人说,吴用只会里应外合。首先,吴用并非只会里应外合。其次,里应外合想实现是很困难的。再者,里应外合不丢人。最后,不是谁都能玩明白里应外合,比如营销号非常喜欢的朱武

宋江与吴用说道:“怎地定计去救史进、鲁智深?”朱武说道:“华州城郭广阔,濠沟深远,急切难打。只除非得里应外合,方可取得。”吴学究道:“明日且去城边看那城池,如何用计,却再商量。”

吴学究道:“且差十数个精细小喽罗下山,去远近探听消息。”三日之间,忽有一人上山来报道:“如今朝廷差个殿司太尉,将领御赐金铃吊挂来西岳降香,从黄河入渭河而来。”吴用听了便道:“哥哥休忧,计在这里了。”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你只说得里应外合,但是一不探察城池、二不说具体计策,你玩什么里应外合。最后不还是吴用来谋划。

5.林冲被宋江气死

这个我不知道文字出处是哪,不知道央视水浒是从哪找到的灵感搞了这么一出,或许是荡寇志?

先说说水浒中林冲对招安和高俅的态度吧。

首先,梁山上林冲追杀高俅这是原著中没有的,应该也是央视水浒原创的

高俅见了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猛烈,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惧怯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这就是林冲在高俅被捉上山后的全部表现了。

比及起程,不想林冲染患风病瘫了,杨雄发背疮而死,时迁又感搅肠沙而死。宋江见了,感伤不已。丹徒县又申将文书来,报说扬志已死,葬于本县山园。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

——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林冲是征方腊后病死的

这个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辟谣了,完全子虚乌有的东西,结论就是,没这回事

正文就到这吧,暂时还不知道有什么好写的

下一篇文章继续写辟谣还是做央视水浒和水浒传原著的对比,看各位的兴趣吧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