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創始成員質疑微軟多平臺戰略 硬件業務“慢性退出”

Laura Fryer 曾是1995年微軟遊戲工作室(Microsoft Game Studios)的首批製作人之一,後擔任過《戰爭機器》(Gears of War)系列最初版本的製作人,並出任Xbox高級技術組(Advanced Technology Group)負責人,2000年代末離職後又在WB Games Seattle和Epic Games Seattle任要職。她以深厚的Xbox項目經驗,轉爲在YouTube上發表評論、解讀業界動態。

Fryer 在視頻中直言:“從我的視角來看,Xbox 似乎已無意願,或已經無法再推出自家硬件……所以這次(與外部廠商的)合作,本質上就是微軟在硬件業務上的‘慢性退出’。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爲Xbox 硬件業務已經死了。”

她批評微軟標榜的“Xbox Anywhere”多平臺營銷只是“噱頭(style, with no substance)”,並不代表真正的硬件創新或核心競爭力,而是利用概念包裝來掩蓋對自研主機的放棄意圖。

Fryer 指出,近期與華碩推出的 ROG Xbox Ally 只是“把一臺Windows掌機貼上Xbox標籤”,並非微軟自主研發的新主機;從這點可看出微軟未來硬件或將完全依賴第三方OEM製造,而非自己設計、生產。

她認爲,微軟已將重點放在拉昇Game Pass訂閱,以軟件與服務取代硬件利潤。Fryer 甚至猜測,這也許是微軟將《外部世界2》(The Outer Worlds 2)定價爲80美元的原因之一:“計劃就是把所有人都引向Game Pass。”。

Fryer 認可重製《晨風之隕》(Oblivion Remastered)等老IP帶來的可觀收益,但質疑長期戰略:“我想知道,未來的新爆款在哪?僅靠懷舊遊戲無法維繫平臺活力。”

Xbox 將於2026年迎來25週年,Fryer 表示希望屆時微軟能拿出更清晰的硬件與軟件藍圖,但她也坦言“也許明年一切都會明朗,但現在我仍在等待答案”。

除了Fryer本人,其他開發商和發行商也對微軟大範圍多平臺發佈策略表示“困惑”,擔心若Xbox硬件吸引力減弱,開發者繼續爲其主機投入的動力將不足,從而影響整個生態的健康發展。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