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前線》:當取名成爲了行爲藝術之後,它的內容應該同樣重要

作爲五好青年,自然是要時不時打開嗶哩嗶哩進行學習和交流。但是最近發現嗶哩嗶哩和平時有點不一樣了,各種經典的影視作品用上了大家通俗易懂的標題。而且標題和內容還差不多的吻合,例如《瑞克和莫蒂》的名字是《聰明姥爺淘氣孫》,《進擊的巨人》叫《你地鳴至》,而《東京小饞貓》更是讓人拍手叫絕。想要起這個名字,只是皮毛的瞭解可不行,需要對作品的內容瞭如指掌。想出這樣的名字,其中包含對作品的熱情可想而知,就像當初的字幕組一樣充滿熱情而又飽含活力。

不知道這股風潮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波及範圍越來越大了。之前就有索尼音樂把嗶哩嗶哩當雲盤使用,上傳了23萬個視頻。就連最近的索尼PS官方也開始了整活,遊戲還是那個遊戲。但是加了副標題之後,有股別樣的味道。例如《水果巴士》加了個“長期素食,巴適得很”。《星際卡車司機》則是“願此行終達星辰!”而《嚴陣以待》甚至可以叫“百特曼不在的星期天!”

B站是B站,小黑盒是小黑盒。老是講他們的故事也不好,咱們小黑盒前幾天也有一股潮流。那就是老外開發者來到小黑盒,請求大家取一個符合遊戲的中文名字。你還別說,看到評論區大家的你來我往和奇思妙想還真有意思。閒着沒事逛了逛新品節,忽然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凜冬前線》。我掏出手機打開小黑盒一看,這不是趕巧了嗎?這款遊戲也曾經在小黑盒“求過名字”,那就乾脆體驗體驗demo吧。所幸遊戲的體驗還不錯,於是把感受分享給大家。

遊戲非常符合它的名字《凜冬前線》,因爲就是在無盡的凜冬環境下進行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前線防範怪物們的進攻,用一張張張卡牌在前線佈置。肉鴿+卡牌+塔防的遊戲類型,僅僅是demo的耐玩性就十分之高。

遊戲玩法很簡單:抵擋一波又一波的敵人從右向左的進攻,不讓任意一個敵人進入到我們最左邊的城池就算勝利。至於怎麼贏,那就要看我們的卡牌構建了。

我們的戰場就在前線開始,而這個前線被分割的涇渭分明。一共七道戰線,根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可以承載的卡牌數量也不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敵人佔領戰線以後我們就不能在被佔領戰線上放置卡牌。每回合我們都會獲得固定的行動點數,通過行動點數我們可以使用這些卡牌進行佈置和防禦。

這裏可能就有朋友要發問了,凜冬是擺設嗎?非也,因爲凜冬的寒冷異常,會讓大部分卡牌只能存在一回合。一回合以後,一部分卡牌無論是否消耗完畢都會去到棄牌區。所以我們就需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如何的物盡其用和拒絕浪費。

足夠多的卡牌纔可以發動玩家們的大腦,構建各種各樣的流派。所以《凜冬前線》提供了超過五百張卡牌的混合卡池,卡牌主要分爲四大類。其中包括攻擊、建築、防禦和技能。建築可以爲我們提供各種buff和攻擊,攻擊防禦人如其名,技能卡牌則是有各種攻擊效果和buff加成。

到底該選擇哪種流派並沒有固定的套路,適合大家的最好。主要就是通過精英卡和其他卡牌進行疊加和構建,而且精英卡也有各種神奇的效果。例如存在手裏每經過一回合,消耗點數就會減一。但是如果精英牌釋放出去提前培養也同樣強大,如何選擇是一個問題。之後我在嗶哩嗶哩搜索,發現許多人也在研究。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遊戲的優秀,僅僅是demo就值得許多玩家一同進行思考和鑽研。

一局遊戲結束以後,遊戲開放了五位英雄給我們選擇。與其說是英雄,我更覺得像是被動buff。技能各不相同,增加攻擊力、提高駐場能力、增加遠程攻擊等。這些buff搭配卡牌可以更快的讓我們結束戰鬥。

戰鬥並不是只體現在前線之上,戰鬥結束我們還會迎來各種隨機事件。我們同樣擁有三點行動點數,我們可以隨意選擇各種事件進行完成。例如增強我們的防禦建築,獲得各種道具和救助居民等。有的事件選擇除了消耗行動點數,還會消耗各種道具和金幣。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頗具思考,真實性增加了不少。另外隨機事件中還會有商店出現,我們可以在商店升級和刪除卡牌,或者是購買卡牌等。

隨機事件除了消耗道具還有另外一種擲骰子的參與方式。根據我們的選擇不同,骰子需要擲出對應大的點數。需要的點數越大,自然我們的收益越高。如果擲出的點數不足,自然收益也會降低。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左下角的可消耗道具來提高自己的點數,道具不同增加的點數自然也是不同。

總結:新品節很不錯的demo體驗,遊戲的中文名字和遊戲內容搭配的十分合適。局內的超過五百種卡牌帶來的獨特流派構建,局外的隨機事件和擲骰子帶來的成長共同構成了這個遊戲的多重體驗。儘管是demo,但是已經體現了足夠的完整度。正式版本會帶來更多的隨機事件體驗和英雄拓展,而且還會有更高的難度進階,相信不會讓大家失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