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西之絕境》是一款由索尼發行的動作RPG遊戲,榮獲了2022年金搖桿最佳敘事獎。2024年3月21日於Steam平臺正式發售,也讓PC玩家能夠體驗這一絕美之作。
前作《地平線:零之曙光》和新作《地平線:西之絕境》存在劇情關聯,如果直接體驗新作可能對人物對話以及做法產生一些疑惑。在這裏比較推薦B站UP主“小路障大冒險”對本作產出的視頻。
在畫質分析前,建議N卡玩家先將GeForce Game Ready驅動更新至551.86版本,以獲得更出衆的遊戲體驗。
一、畫質表現與性能對比
1、紋理質量
該選項在顯存夠用的情況下,對性能無影響。在2K分辨率全特效(無DLSS)下,極高比極低多了2.2G左右的顯存佔用。
從畫面差異來看,中到高的區別最大。以樹木根蔓爲例,低和中設置下的紋理質量都比較欠缺。高與極高之間的紋理差距就比較小了。
2、紋理過濾
三線性到2倍各項異性,性能損失約0.7%;2倍各向異性到4倍各向異性,性能損失約0.6%;4倍各向異性到8倍各向異性,性能損失約0.6%;8倍各向異性到16倍各向異性,性能損失約0.5%。
該選項調節的越高,紋理細節越平滑,微量細節也會更豐富一些。由於性能損失極小,可選擇全到最高。
3、 陰影質量
關閉到極低,性能損失約3.2%;極低到低,性能損失約3.3%;低到中,性能損失約1.7%;中到高,性能損失約17.7%;高到極高,性能無明顯損失。
關閉到極低之間最爲明顯,這是陰影從無到有的根本區別。從中畫質開始,陰影之間便不會有明顯的連斷,整體更加完整,往後越高陰影效果越清晰。
由於該選項從中到高有着極大的性能消耗,建議大部分玩家調到中畫質即可。又因爲高到極高沒有明顯性能損失,所以配置較高的玩家想要更好的畫面可直接一步到位到極高,無需調成高。
4、屏幕空間陰影
關到開,性能損失約3.8%。
圖中的主要區別在於樹幹內部空間的陰影效果,開啓後陰影質感更強,顏色也更深。
5、環境光遮蔽
關到SSAO,性能損失約1.4%。
關到開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相當於陰影效果的史詩級升級。不在於某一個區塊,而是整個畫幅都會受到影響,建議開啓SSAO。
6、屏幕空間反射
關閉到低,性能損失約2.6%;低到高,性能無明顯損失。
關閉到低的區別最明顯,直觀來看,低相較於關陰影效果更深。高反而和低區別不大,由於低到高無明顯性能損失,所以如果要開就開到高。
7、細節程度
極低到低,性能損失約2.6%;低到中,性能損失約1.4%;中到高,性能損失約13.6%;高到極高,性能損失約7.1%。
細節程度並不單指圖中樹葉這一項區別,還體現在上圖之外的其他物理模型細節上。畫面分水嶺在低到中的躍進,樹葉細節更多的同時,葉片細節也要好於低設置下的水平。根據上述數據結論,設置爲中,性價比比較高。
8、頭髮質量
極低到低,性能損失約0.7%;低到中,性能損失約0.65%;中到高,性能損失約1.3%。
區別主要在辮子以及髮尾處。極低設置下,辮子的細節幾乎被塗抹掉了,低開始有了客觀的輪廓,再往上辮子的細節越好,同時髮尾頭髮的色澤相對更自然。
9、人羣質量
該選項在CPU未成爲瓶頸時(顯卡佔用率滿載),對性能無影響。開啓該選項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CPU佔用率,特別是在NPC及單位較多的城鎮中。
10、地形質量
該選項對性能無明顯影響。
此選項越高,地形細節越完善,塗抹感也越低。
11、水體質量
低到中,性能無明顯損失;中到高,性能損失約1.4%。
圖中的區別在於水體漣漪所體現的效果,設置越高,漣漪效果越豐富。結合數據結論,該選項可至少開到中。
12、雲質量
低到中,性能損失約3.6%;中到高,性能損失約5%;高到極高,性能損失約1%。
低到中,區別最爲明顯。設置越高,雲層的密度更高。由於雲層整體的精細程度並不會因爲調節該選項而改變,所以即便是低設置也是能夠接受的,只是少了一些密集型小云團。
13、半透明質量
該選項對性能無明顯影響。
畫面區別在靜態表現下幾乎無差異。即便是在粒子效果明顯的場景下,單看粒子本身,兩檔設置也無明顯觀感區別。
14、視差遮蔽映射
關到開,性能損失約3%。
在關的狀態下,石塊表面的苔蘚更趨向於平鋪的狀態,設置爲開後,苔蘚的高度有所提升,立體感得到輕微的加強。
15、抗鋸齒
關到SMAA,性能損失約1.4%;SMAA到TAA,性能損失約0.07%;TAA到DLAA,性能損失約2.1%。
該選項至少開到TAA纔能有比較舒適的觀感效果。上圖主要區別在於,人物弓箭的弓弦處和水流邊緣。設置越高鋸齒感越小,且噪點控制越好。
16、DLSS(無DLSS 3幀生成)
關到畫質,性能提升約25.7%;關到平衡,性能提升約34.4%;關到性能,性能提升約38.6%;關到超高性能,性能提升約53%。
區別相對比較小,當DLSS越往超高性能遷移時,草叢葉片遮蔽陰影則會越深,但在細節上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損失。
17、FSR 2.2
關到畫質,性能提升約24.2%;關到平衡,性能提升約30.7%;關到性能,性能提升約38.5%;關到超高性能,性能提升約41.4%。
FSR可能是因爲版本的問題,在《地平線:西之絕境》中的表現不盡人意。即便是畫質選項,也能非常明顯看出差異,其水面噪點及失真十分明顯。
18、XeSS
關到最高畫質,性能提升約10.7%;關到畫質,性能提升約19.3%;關到平衡,性能提升約24.3%;關到性能,性能提升約31.4%。
XeSS同樣存在噪點化生成表現,但處理方式上比FSR 2.2更加討巧,銳利度更低,所以看起來更加柔和,減少了突兀感。
19、“紅綠藍”三家對比(無DLSS 3幀生成)
“紅綠藍”三家對比指的是AMD的FSR,NVIDIA的DLSS以及Intel的XeSS,來看看僅在《地平線:西之絕境》遊戲中,三家哪個表現比較好,並排出優先級供玩家參考。
通過與原生畫質對比可以發現,DLSS的表現無疑是最好的。FSR的噪點及失真感太明顯,XeSS雖然有所控制,但也會伴隨着一定的模糊。
畫質表現優先級如下:
DLSS > XeSS > FSR
二、畫質優化實操
將遊戲特效全開並關閉DLSS / FSR / XeSS並記錄平均幀,再通過圖像優化使其達到畫質損失最小且相對滿意的性能表現。
全特效 / 平均59幀
優化後 / 平均112幀
全特效下平均59幀,優化後平均112幀數,幀數提升53幀,性能提升約89.8%。優化策略主要是針對陰影、雲層、細節這三大性能損耗嚴重的特效選項進行調節。值得一提的是《地平線:西之絕境》的優化做的很不錯。下面是畫質選項的具體調節圖解,供玩家參考。
三、自定義畫質調節優先級
自定義畫質調節優先級是以最少的畫質損失換來更多的幀數提升,從而獲得畫面與幀數的雙豐收。懶人玩家可先特效全開,然後根據以下設置依次調節。每調節1-2個就關閉設置頁面查看實際遊戲流暢度或幀數表現,若是覺得滿意可停止,若是不滿意 繼續依次向下即可。
小白玩家可參考,深度玩家可根據「畫質表現和性能對比」得出的數據與畫面差異自行取捨。
雲質量:高
↓
雲質量:中
↓
陰影質量:高
↓
DLSS畫質(非RTX顯卡跳過)
↓
屏幕空間反射:低
↓
陰影質量:中
↓
頭髮質量:中
↓
視差遮蔽映射:關
↓
細節質量:高
↓
細節質量:中
↓
XeSS最高畫質(RTX顯卡跳過)
↓
DLSS繼續加擋(非RTX顯卡跳過)
↓
XeSS繼續加擋(RTX顯卡跳過)
以上就是《地平線:西之絕境》遊戲深度優化的全部內容了,由於現在遊戲本體比較貴,建議玩家可以先收藏或Cy文章內容,便於往後購買遊戲時起到作用。對於上述內容疑問以及其他優化方式操作分享,都可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