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给大家写了一篇明朝历史的荐书文章,其中热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笔下的大明王朝从巅峰走向落寞,故事写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话题又被炒得很热,这篇文章结合明史大佬顾诚教授的学术著作,继续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儿》后面没有写完的那些历史。
01 南明
南明的国祚,恰似帝国黄昏最后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历——三帝更迭如走马,
开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机,可执棋者却步步错算,
将反攻的锐气消磨于派系的争斗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权臣的筹码,前线的忠魂反而沦为内Dou的弃子,
一个本有一战之力翻盘的局面,最终却因人心的溃散而满盘皆输。
前面六期已经讲完了南明的第一个朝廷弘光,
从1644年崇祯自缢,到1645年弘光被俘,
南明最大的一个朝廷仅仅只坚持了不到一年就覆灭,
开局南明就是天崩,史可法在拥立福王问题上受东林党人影响非常犹豫,
直接给到奸臣马士英和江北四镇武将可乘之机,
凭借武力拿到定策首功,文官集团开始无法节制武将,
弘光初期手握半壁江山,本有反攻之力,然而却采取联虏平寇的策略,
将李自成的大顺军视为头号敌人,幻想与清军议和偏安东南,
错失了清军主力兵力空虚时北伐的绝佳时机,
而整个南明唯一的一次北伐,也以明军降清、高杰战死草草收场,
等到清军击败李自成,腾出手来南下,
江北四镇几乎一枪未发就全部溃散降清,
史可法无力守住扬州以身殉国,清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打进南京俘虏弘光。
南京明城墙
02 东林文人
在整个南明,东林党人绝对是朝廷之上的核心势力,
这些人自诩为清流,在南明建立是否该拥立福王的问题上,
东林党人以程朱理学为思想武器,标榜道德纯洁性,
他们批判福王这个人不贤,认为如果想要匡扶大明,
必须选择立贤王潞王朱常淓继位,
结果武将横插一杠子立了福王,双方积怨极深,直接导致弘光灭亡。
南明被攻破后,被东林党人寄予厚望的“贤王”朱常淓,
成为法理上最无可争议的继承人,
马士英护送皇太后邹氏逃至杭州,然后与杭官员共同拥立潞王朱常淓为监国,
但是这位“贤王”朱常淓其实就是贪生怕死之辈,而且毫无主见,
当上监国的第二天,他就和马士英派出了臭名昭著的陈洪范去和清军商议投降,
等到清军逼近杭州时,马士英故技重演拔腿逃跑,但被哗变的士兵逮住,
朱常淓在己方与清军交战时做出投降的决定,还公然犒赏围城的敌人,
结果忠于大明的将士心灰意冷,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杭州,
就这样,“贤王”朱常淓和福王朱由崧一起被俘,南明弘光宣告覆灭,
东林党人一直标榜的正人君子神话也彻底破灭,
“贤王”朱常淓与福王朱由崧不过是一路货色。
福王朱由崧
03 清流文人
在晚明时期,东林党人一度被视为清流,
他们多数源于江南的东林书院,强调士大夫的道德责任和担当,
在天启年间,东林党人是反抗大太监魏忠贤及其“阉党”的中坚力量,
他们不畏酷刑和屠杀,与黑暗的宦官进行了殊死斗争,
杨涟、左光斗等人慷慨赴死,
这种风骨和气节为东林党人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和同情,将“清流”的形象推向顶峰。
然而,当剥去道德光环,从政冶运作的现实角度看,
东林文人的“真面孔”则复杂得多,甚至可以说是导致晚明政冶败坏的重要因素。
他们多数都出身江南,理论水平很高,但很多人缺乏处理军国大事的实际经验,
东林文人喜欢高谈阔论心性义理,却对边防、财政等具体问题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甚至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们最关心的仍然是朝廷内部的“正统”和“名分”问题,
所以明末时期种种不顾大局的瞎逼叨叨,也直接葬送了整个南明。
04 多尔衮的失算
其实在弘光被俘之后,南明也有机会,但这群东林党人仍然没能抓住天赐良机。
摄政王多尔衮在1645年初下达命令南下,结果一路畅通无阻,
不到半年时间先后剿灭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南明弘光,
他也因为胜利来得太快而产生严重误判,
多尔衮骄狂地认为天下已定,剩下的只是接收和享受胜利果实,
仅派遣孙之獬等无耻文人充当说客,希望不战而定南方七省,
与此同时还开始全面推行高压恐怖Z策,
清军凡是遇到抵抗,破城之后便不分军民、一概图戮或掠为奴隶,
除了广为人知的“扬Z十日”、“嘉定三T”,还有大同、广州等多地T城惨案。
最让人忍不了的还是“剃发令”,当时很多乡村百姓对朝代更迭本不关心,
说好听的就是天高皇帝远,说不好听就是谁赢他们帮谁,
甚至连大顺军余部也曾有在“不剃发”前提下归顺的意向,
但等到多尔衮剃发令一下,原本准备投降的人立即反抗,已经投降的地方也纷纷揭竿而起。
反观东林领袖钱谦益,他却站出来主动向清廷投降,率百官剃发迎接清军。
05 八旗圈地
一边是恨铁不成钢的东林党人,另一边是残酷无情的清军,
多尔衮占领大片汉地后,干出了比明末朝廷还狠的事情,就是圈地。
清廷将大量的汉族地主和农民逐出田地,将妻女财产尽数抢掠,
造成京畿地区大量汉族农民流离失所,
然后多尔衮紧接着推出了第二项Z策,就是投充,
本意是让因圈地而失去生计的汉人,可以“投充”到八旗旗下为奴仆吃饱饭,
但是如果我们从生产关系上分析——汉人其实就是农奴。
很快,投充就从自愿变为强制,其中最恶劣的是“带地投充”,
一口气把汉人的土地全部收走,然后把汉人全部变为农奴。
这已经很反动了,但没想到清廷又推出了第三项Z策,就是“缉捕逃人法”,
清廷希望长期奴役汉人,他们不想农奴们逃跑,
于是就对那些收容、救助逃人的汉族百姓(“窝主”)处以极刑,
并实行残酷的“连坐”制度。
这些“逃人”多数都是旗下的汉人奴仆,来源有三:
一是清军入关前在辽东和华北历次战争中俘掠的上百万汉人;
二是通过“圈地”和“投充”被剥夺土地和自由的汉人;
三是在征服战争中新掠得的人口;以上三点总数加起来达到数千万。
这些奴仆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世代受役,毫无人身自由,且常遭家主虐待,
“缉捕逃人法”甚至成了“清朝第一急务”,
从生产关系来看,清廷直接倒退回了野蛮的奴隶制经济。
06 江阴八十一日
面对清廷的征服,江南士绅阶层也开始反抗,主要体现为三大类别,
一类是选择投降屈服剃发令,其中很多人是“发短心长”日后图谋反抗,
第二类是以自杀殉国来保全名节,
第三类则是直接反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江阴抗清,
在原任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等低级官吏的领导下,
江阴全城军民同心协力,以血肉之躯对抗数万清军(包括携带重炮的满洲主力)围攻,坚守长达81天!
城破后,全城军民展开巷战,“竟无一人降者”,
最终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昨天我用一篇文章介绍了史可法的功过,
但是大多数人读书时都忽略了,江阴百姓的英勇远比史可法等这些高G更值得歌颂,
他们才是南明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一页,这也是人民史观的意义所在。
除江阴外,嘉定(侯峒曾)、昆山(顾炎武)、太湖(吴日生等地)也爆发了类似的反抗,
但均遭到清军的残酷Z压和T城,比如“嘉定三T”。
在湖北、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区,当地原有的地方武装“蕲黄四十八寨”也联合起来,抗击清军,拒绝剃发,
不过蕲黄四十八寨最大的失误就是推举曾在崇祯朝担任兵部尚书的张缙彦为盟主,
就在义军对抗清军时,张缙彦却选择降清,再次印证了南明士大夫们的软弱与变节,
在领袖背叛后,义军转进大别山山区,仍然继续抗清坚持了数年之久。
抗清三公:阎应天、陈明遇、冯原敦
07 抗清运动
清廷虽然迅速拿下大顺和弘光,但并不代表他们的统治就稳定了。
在弘光朝大将黄得功战死后,安徽南部地区徽州府和宁国府的士绅和民众,
也因不愿接受剃发令,自发组织起义,
主要领导者是金声、邱祖德、尹民兴等前明官员和地方名士。
义军一度声势浩大,民众响应积极,先后收复了宁国、旌德、石埭等多个县城,
还与福建新建立的隆武朝廷取得了联系,获得了隆武的正式任命和支持。
但清廷派遣提督张天禄等汉人降将率兵进剿,
义军在围攻宣城时失利,领导者邱祖德等人被俘,
随后,清军分路进攻,逐一攻破义军据点,
核心领袖金声在绩溪被俘,后在南京英勇就义,其余义军被击溃。
另一边是大顺军的老巢陕西,1645年初,大顺军和清军主力先后撤离陕西,
导致西安清军兵力极度空虚,清朝陕西总督孟乔芳对投降的原大顺军将领贺珍等人心存猜忌,
而贺珍为求自保,于1645年底在汉中举兵反清,
他的反叛立即得到了驻防副将武大定、地方武装首领孙守法等人的响应,
联合组成了数万人的大军,以“复明”为号召(先后使用弘光和隆武年号),
对省会西安发起了猛烈围攻,,一度声势极盛,清朝在陕西的统治岌岌可危。
不过随着何洛会、肃亲王豪格等率领的清朝主力大军先后抵达陕西,
在长达一年多的清剿中,义军主力被消灭,领导者孙守法战死,武大定等人败走入川,
比较可惜的是这些自发缺乏统一指挥和强大后援的起义都很脆弱,
面对清朝强大的军事机器,最终还是难以取得成功,
但是他们的斗争,也构成了南明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金声
08 钱谦益降清
这边清廷极度高压残酷不得人心,百姓开始思变,
江阴人民甚至喊出了“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
不过此时的东林领袖钱谦益,却站出来主动投靠清廷,率百官剃发迎降。
纵观整个南明时期,东林党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钱谦益,
这里还有个趣事,1645年清军攻破南京前夕,
时任南明礼部尚书的钱谦益面临生死抉择,小妾柳如是劝他投水殉国,
但钱谦益以“水太冷,不能下”为由拒绝,
最终选择率南明文武官员开城剃发迎降,成为首位剃发降清的南明重臣,
他的好友河南巡抚越其杰、兵部官员袁枢均绝食殉国,更凸显钱谦益降清的争议。
钱谦益本人其实也是个投机分子,当年就曾因为拥立潞王与弘光对立,
不过为了自保又向马士英低头,甚至举荐阉党阮大铖,背离东林党立场,
等到清军灭亡弘光,钱谦益这位东林领袖再次滑跪投降,
清廷授他礼部右侍郎,参与修撰《明史》,但仅半年即以病辞官返南京,
晚年,钱谦益又暗中支持抗清力量,多次被捕,
钱谦益作为东林领袖本身就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
他以“清流”自居,却因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
他对忠君本就不执著,却在降清后反复横跳、又当又立,
所以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后世清朝皇帝也特别讨厌钱谦益,乾隆直接把他列入了《贰臣传》之首。
09 文人误国
很多传统文人的三观是非常歪的,比如有些人讨论南明灭亡,
认为东林党人也有不少人以身殉国,把南明灭亡的原因归咎到奸臣马阮身上,
但是讨论这些东林文官,当然也要看他们的具体Z策,
就拿“立贤”这件事来说,在东林党人看来,
弘光帝朱由崧是“贪、淫、酗酒”的“不贤”之君,
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南明灭亡是因为不听他们的话立贤。
但等到被他们寄予厚望、素有“贤名”的潞王朱常淓,一旦面临真正的政冶和军事考验,
他的表现甚至比朱由崧更加不堪,面对监国重任毫无担当,
对权臣马士英滑轨速度比福王还快,而且投降速度也是整个南明之最。
而且你可能没有想到,这位“贤王”的投降还带来一个极坏的结果,
因为他是弘光去世后唯一能够凝聚南方所有反清力量的天然核心,
如果他能振臂一呼,哪怕是象征性地抵抗,也能为各地抗清力量提供一个统一的旗帜和法理依据,
但他不仅自己投降,还把代表南明法统的弘光太后一并断送,
正是他这位合法领袖主动退场,造成其他血缘更远的宗室都有了称帝监国的理由和机会,
比如后来的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
直接引发后来的“唐、鲁不合”,乃至永历朝内部的持续纷争,
毫不夸张地说,朱常淓的投降,亲手打开了南明内部自相C杀的潘多拉魔盒。
唐王朱聿键
10 东林文人的真面孔
所以,再回到本文的标题,东林文人的真面孔到底是什么?
自诩清流有道理,因为在那个黑暗的时代,
确实有一大批东林党人坚守了良知和气节,用生命去对抗权奸,
但是他们也不只是清流,因为作为一个政冶团体,
他们有着D派政冶的一切弊病:偏执、排他、空谈、伪善,
甚至为了派系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东林党人热衷于将复杂的政冶问题简化为“君子”(东林及其同情者)与“小人”(所有Z敌)之间的道德斗争,
正是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让政冶失去妥协和商议的空间,
所以他们攻讦Z敌时,往往不是就事论事,
而是从道德上彻底否定对方,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朝堂也就变成了不死不休的角斗场。
另一方面,“清议”本是监督朝廷的工具,
但后期逐渐演变为东林党人排除异己、争夺权力的武器,
恰恰是他们的作所为,加剧了晚明朝廷的内耗和分裂,在客观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11 人民史观
可以说,东林党的悲剧在于,
他们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却在斗争中变成了他们所反对的另一种形式的“乱源”,
但如果我们秉承人民史观去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
当那些自诩为“清流”的士大夫们还在为谁当皇帝、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而争论不休,甚至在敌人兵临城下时盘算着个人得失与荣辱时,
真正撑起民族脊梁、用血肉捍卫家园的,恰恰是他们从未正眼瞧过的黎民百姓。
东林文人关心的是“道统”与“法统”,是抽象的礼义廉耻,
而江阴城里的典史、兵丁、农夫、工匠们关心的,是更为具体和实在的东西:
他们不愿像奴隶一样被剃掉头发,不愿世代居住的家园被圈占,不愿妻女被掠夺,不愿自己沦为任人宰割的“逃人”。
他们的抵抗,不是为了某个姓朱的皇帝,而是为了生而为人的基本尊严。
当钱谦益以“水太冷”为由放弃殉国、率百官开城投降时,
江阴的百姓正用滚木礌石、沸水热油,对抗着清军的红衣大炮;
当“贤王”朱常淓在城头犒赏围城的敌人时,
嘉定的乡勇正“相蹈藉而死”,用身体堵塞清军前进的道路;
这是一种鲜明到残酷的对比——
所谓的上层精英,在改朝换代的巨浪面前,展现的是投机、软弱与背叛,
他们手握国家最多的资源,享受着最高的荣誉,却在危难关头率先抛弃了国家和人民。
而那些被他们统治、被他们漠视的底层民众,却在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爆发出了最顽强、最壮烈的生命力。
(由于时间关系和尺度问题,本文就暂时写到这里,今天这期相当于给南明弘光收个尾,最近能够坚持看下来的读者越来越少,接下来的隆武、永历需要的篇幅都很多,所以我也可能随时断更,大家喜欢看的话可以多多支持~)
往期历史相关:
精罗落泪——罗马史该如何入坑?
历史天花板——中国通史必读:从入门到进阶!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儿》没有写完的历史
明末1644——天下无敌的大明,《明事》未竟的历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闯王之路!
明末1644——张献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阳之役,闯王东山再起!
明末1644——孙传庭的悲歌,大明最后的脊梁!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祯为何不南迁?
明末1644——李自成为何失利,没能成为刘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吴三桂为何投清,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的吗?
明末1644——山海关大战,李自成为何快速崩盘?
南明1644——南明为何昙花一现?
南明1644——谁能拯救南明危局?
南明1644——南明弘光为何只坚持了一年?
南明1644——南明为何没有联合李自成?
南明1644——南明初唯一的北伐,为何迅速失利?
南明1644——扬州失守,史可法为何没能拯救南明?
明朝历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历史——《刺客信条:王朝》,唐朝历史神作有哪些?
三国历史——看完《三国演义》,还有哪些三国历史神作?
魏晋南北朝——《东晋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好书推荐!
春秋战国——读完《商君书》,春秋战国史有哪些经典著作?
考古寻秦记——《秦始皇的兵与城》有多么伟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游戏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条王朝》,做成游戏靠谱吗?
冷门佳作——《康熙的红票》,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汉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王莽是“穿越者”吗?
八王之乱——《全战三国》,司马家为何是短命王朝
历史神作——《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天花板!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被埋没的历史剧
裸体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乐古典名曲
明朝悬案——朱元璋脸上,真的有72颗麻子吗?
天涯神贴——《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时代的离去!
#gd读书#
#gd历史杂谈#
#gd的ai&游戏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