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給大家寫了一篇明朝歷史的薦書文章,其中熱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筆下的大明王朝從巔峯走向落寞,故事寫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話題又被炒得很熱,這篇文章結合明史大佬顧誠教授的學術著作,繼續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兒》後面沒有寫完的那些歷史。
01 南明
南明的國祚,恰似帝國黃昏最後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曆——三帝更迭如走馬,
開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機,可執棋者卻步步錯算,
將反攻的銳氣消磨於派系的爭鬥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權臣的籌碼,前線的忠魂反而淪爲內Dou的棄子,
一個本有一戰之力翻盤的局面,最終卻因人心的潰散而滿盤皆輸。
前面六期已經講完了南明的第一個朝廷弘光,
從1644年崇禎自縊,到1645年弘光被俘,
南明最大的一個朝廷僅僅只堅持了不到一年就覆滅,
開局南明就是天崩,史可法在擁立福王問題上受東林黨人影響非常猶豫,
直接給到奸臣馬士英和江北四鎮武將可乘之機,
憑藉武力拿到定策首功,文官集團開始無法節制武將,
弘光初期手握半壁江山,本有反攻之力,然而卻採取聯虜平寇的策略,
將李自成的大順軍視爲頭號敵人,幻想與清軍議和偏安東南,
錯失了清軍主力兵力空虛時北伐的絕佳時機,
而整個南明唯一的一次北伐,也以明軍降清、高傑戰死草草收場,
等到清軍擊敗李自成,騰出手來南下,
江北四鎮幾乎一槍未發就全部潰散降清,
史可法無力守住揚州以身殉國,清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打進南京俘虜弘光。
南京明城牆
02 東林文人
在整個南明,東林黨人絕對是朝廷之上的核心勢力,
這些人自詡爲清流,在南明建立是否該擁立福王的問題上,
東林黨人以程朱理學爲思想武器,標榜道德純潔性,
他們批判福王這個人不賢,認爲如果想要匡扶大明,
必須選擇立賢王潞王朱常淓繼位,
結果武將橫插一槓子立了福王,雙方積怨極深,直接導致弘光滅亡。
南明被攻破後,被東林黨人寄予厚望的“賢王”朱常淓,
成爲法理上最無可爭議的繼承人,
馬士英護送皇太后鄒氏逃至杭州,然後與杭官員共同擁立潞王朱常淓爲監國,
但是這位“賢王”朱常淓其實就是貪生怕死之輩,而且毫無主見,
當上監國的第二天,他就和馬士英派出了臭名昭著的陳洪範去和清軍商議投降,
等到清軍逼近杭州時,馬士英故技重演拔腿逃跑,但被譁變的士兵逮住,
朱常淓在己方與清軍交戰時做出投降的決定,還公然犒賞圍城的敵人,
結果忠於大明的將士心灰意冷,清軍不費吹灰之力佔領杭州,
就這樣,“賢王”朱常淓和福王朱由崧一起被俘,南明弘光宣告覆滅,
東林黨人一直標榜的正人君子神話也徹底破滅,
“賢王”朱常淓與福王朱由崧不過是一路貨色。
福王朱由崧
03 清流文人
在晚明時期,東林黨人一度被視爲清流,
他們多數源於江南的東林書院,強調士大夫的道德責任和擔當,
在天啓年間,東林黨人是反抗大太監魏忠賢及其“閹黨”的中堅力量,
他們不畏酷刑和屠殺,與黑暗的宦官進行了殊死鬥爭,
楊漣、左光斗等人慷慨赴死,
這種風骨和氣節爲東林黨人贏得了巨大的聲望和同情,將“清流”的形象推向頂峯。
然而,當剝去道德光環,從政冶運作的現實角度看,
東林文人的“真面孔”則複雜得多,甚至可以說是導致晚明政冶敗壞的重要因素。
他們多數都出身江南,理論水平很高,但很多人缺乏處理軍國大事的實際經驗,
東林文人喜歡高談闊論心性義理,卻對邊防、財政等具體問題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甚至在國家危亡之際,他們最關心的仍然是朝廷內部的“正統”和“名分”問題,
所以明末時期種種不顧大局的瞎逼叨叨,也直接葬送了整個南明。
04 多爾袞的失算
其實在弘光被俘之後,南明也有機會,但這羣東林黨人仍然沒能抓住天賜良機。
攝政王多爾袞在1645年初下達命令南下,結果一路暢通無阻,
不到半年時間先後剿滅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南明弘光,
他也因爲勝利來得太快而產生嚴重誤判,
多爾袞驕狂地認爲天下已定,剩下的只是接收和享受勝利果實,
僅派遣孫之獬等無恥文人充當說客,希望不戰而定南方七省,
與此同時還開始全面推行高壓恐怖Z策,
清軍凡是遇到抵抗,破城之後便不分軍民、一概圖戮或掠爲奴隸,
除了廣爲人知的“揚Z十日”、“嘉定三T”,還有大同、廣州等多地T城慘案。
最讓人忍不了的還是“剃髮令”,當時很多鄉村百姓對朝代更迭本不關心,
說好聽的就是天高皇帝遠,說不好聽就是誰贏他們幫誰,
甚至連大順軍餘部也曾有在“不剃髮”前提下歸順的意向,
但等到多爾袞剃髮令一下,原本準備投降的人立即反抗,已經投降的地方也紛紛揭竿而起。
反觀東林領袖錢謙益,他卻站出來主動向清廷投降,率百官剃髮迎接清軍。
05 八旗圈地
一邊是恨鐵不成鋼的東林黨人,另一邊是殘酷無情的清軍,
多爾袞佔領大片漢地後,幹出了比明末朝廷還狠的事情,就是圈地。
清廷將大量的漢族地主和農民逐出田地,將妻女財產盡數搶掠,
造成京畿地區大量漢族農民流離失所,
然後多爾袞緊接着推出了第二項Z策,就是投充,
本意是讓因圈地而失去生計的漢人,可以“投充”到八旗旗下爲奴僕喫飽飯,
但是如果我們從生產關係上分析——漢人其實就是農奴。
很快,投充就從自願變爲強制,其中最惡劣的是“帶地投充”,
一口氣把漢人的土地全部收走,然後把漢人全部變爲農奴。
這已經很反動了,但沒想到清廷又推出了第三項Z策,就是“緝捕逃人法”,
清廷希望長期奴役漢人,他們不想農奴們逃跑,
於是就對那些收容、救助逃人的漢族百姓(“窩主”)處以極刑,
並實行殘酷的“連坐”制度。
這些“逃人”多數都是旗下的漢人奴僕,來源有三:
一是清軍入關前在遼東和華北歷次戰爭中俘掠的上百萬漢人;
二是通過“圈地”和“投充”被剝奪土地和自由的漢人;
三是在征服戰爭中新掠得的人口;以上三點總數加起來達到數千萬。
這些奴僕過着牛馬不如的生活,世代受役,毫無人身自由,且常遭家主虐待,
“緝捕逃人法”甚至成了“清朝第一急務”,
從生產關係來看,清廷直接倒退回了野蠻的奴隸制經濟。
06 江陰八十一日
面對清廷的征服,江南士紳階層也開始反抗,主要體現爲三大類別,
一類是選擇投降屈服剃髮令,其中很多人是“髮短心長”日後圖謀反抗,
第二類是以自殺殉國來保全名節,
第三類則是直接反抗,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江陰抗清,
在原任典史閻應元、陳明遇等低級官吏的領導下,
江陰全城軍民同心協力,以血肉之軀對抗數萬清軍(包括攜帶重炮的滿洲主力)圍攻,堅守長達81天!
城破後,全城軍民展開巷戰,“竟無一人降者”,
最終幾乎全部壯烈犧牲,昨天我用一篇文章介紹了史可法的功過,
但是大多數人讀書時都忽略了,江陰百姓的英勇遠比史可法等這些高G更值得歌頌,
他們纔是南明史上最光彩奪目的一頁,這也是人民史觀的意義所在。
除江陰外,嘉定(侯峒曾)、崑山(顧炎武)、太湖(吳日生等地)也爆發了類似的反抗,
但均遭到清軍的殘酷Z壓和T城,比如“嘉定三T”。
在湖北、安徽交界的大別山區,當地原有的地方武裝“蘄黃四十八寨”也聯合起來,抗擊清軍,拒絕剃髮,
不過蘄黃四十八寨最大的失誤就是推舉曾在崇禎朝擔任兵部尚書的張縉彥爲盟主,
就在義軍對抗清軍時,張縉彥卻選擇降清,再次印證了南明士大夫們的軟弱與變節,
在領袖背叛後,義軍轉進大別山山區,仍然繼續抗清堅持了數年之久。
抗清三公:閻應天、陳明遇、馮原敦
07 抗清運動
清廷雖然迅速拿下大順和弘光,但並不代表他們的統治就穩定了。
在弘光朝大將黃得功戰死後,安徽南部地區徽州府和寧國府的士紳和民衆,
也因不願接受剃髮令,自發組織起義,
主要領導者是金聲、邱祖德、尹民興等前明官員和地方名士。
義軍一度聲勢浩大,民衆響應積極,先後收復了寧國、旌德、石埭等多個縣城,
還與福建新建立的隆武朝廷取得了聯繫,獲得了隆武的正式任命和支持。
但清廷派遣提督張天祿等漢人降將率兵進剿,
義軍在圍攻宣城時失利,領導者邱祖德等人被俘,
隨後,清軍分路進攻,逐一攻破義軍據點,
核心領袖金聲在績溪被俘,後在南京英勇就義,其餘義軍被擊潰。
另一邊是大順軍的老巢陝西,1645年初,大順軍和清軍主力先後撤離陝西,
導致西安清軍兵力極度空虛,清朝陝西總督孟喬芳對投降的原大順軍將領賀珍等人心存猜忌,
而賀珍爲求自保,於1645年底在漢中舉兵反清,
他的反叛立即得到了駐防副將武大定、地方武裝首領孫守法等人的響應,
聯合組成了數萬人的大軍,以“復明”爲號召(先後使用弘光和隆武年號),
對省會西安發起了猛烈圍攻,,一度聲勢極盛,清朝在陝西的統治岌岌可危。
不過隨着何洛會、肅親王豪格等率領的清朝主力大軍先後抵達陝西,
在長達一年多的清剿中,義軍主力被消滅,領導者孫守法戰死,武大定等人敗走入川,
比較可惜的是這些自發缺乏統一指揮和強大後援的起義都很脆弱,
面對清朝強大的軍事機器,最終還是難以取得成功,
但是他們的鬥爭,也構成了南明史上最爲悲壯的一頁。
金聲
08 錢謙益降清
這邊清廷極度高壓殘酷不得人心,百姓開始思變,
江陰人民甚至喊出了“頭可斷,發不可剃”的口號,
不過此時的東林領袖錢謙益,卻站出來主動投靠清廷,率百官剃髮迎降。
縱觀整個南明時期,東林黨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錢謙益,
這裏還有個趣事,1645年清軍攻破南京前夕,
時任南明禮部尚書的錢謙益面臨生死抉擇,小妾柳如是勸他投水殉國,
但錢謙益以“水太冷,不能下”爲由拒絕,
最終選擇率南明文武官員開城剃髮迎降,成爲首位剃髮降清的南明重臣,
他的好友河南巡撫越其傑、兵部官員袁樞均絕食殉國,更凸顯錢謙益降清的爭議。
錢謙益本人其實也是個投機分子,當年就曾因爲擁立潞王與弘光對立,
不過爲了自保又向馬士英低頭,甚至舉薦閹黨阮大鋮,背離東林黨立場,
等到清軍滅亡弘光,錢謙益這位東林領袖再次滑跪投降,
清廷授他禮部右侍郎,參與修撰《明史》,但僅半年即以病辭官返南京,
晚年,錢謙益又暗中支持抗清力量,多次被捕,
錢謙益作爲東林領袖本身就是一個極爲矛盾的人,
他以“清流”自居,卻因熱衷於功名而屢次陷入漩渦,留下諂事閹黨、降清失節的污名,
他對忠君本就不執著,卻在降清後反覆橫跳、又當又立,
所以夾在中間裏外不是人,
後世清朝皇帝也特別討厭錢謙益,乾隆直接把他列入了《貳臣傳》之首。
09 文人誤國
很多傳統文人的三觀是非常歪的,比如有些人討論南明滅亡,
認爲東林黨人也有不少人以身殉國,把南明滅亡的原因歸咎到奸臣馬阮身上,
但是討論這些東林文官,當然也要看他們的具體Z策,
就拿“立賢”這件事來說,在東林黨人看來,
弘光帝朱由崧是“貪、淫、酗酒”的“不賢”之君,
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南明滅亡是因爲不聽他們的話立賢。
但等到被他們寄予厚望、素有“賢名”的潞王朱常淓,一旦面臨真正的政冶和軍事考驗,
他的表現甚至比朱由崧更加不堪,面對監國重任毫無擔當,
對權臣馬士英滑軌速度比福王還快,而且投降速度也是整個南明之最。
而且你可能沒有想到,這位“賢王”的投降還帶來一個極壞的結果,
因爲他是弘光去世後唯一能夠凝聚南方所有反清力量的天然核心,
如果他能振臂一呼,哪怕是象徵性地抵抗,也能爲各地抗清力量提供一個統一的旗幟和法理依據,
但他不僅自己投降,還把代表南明法統的弘光太后一併斷送,
正是他這位合法領袖主動退場,造成其他血緣更遠的宗室都有了稱帝監國的理由和機會,
比如後來的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
直接引發後來的“唐、魯不合”,乃至永曆朝內部的持續紛爭,
毫不誇張地說,朱常淓的投降,親手打開了南明內部自相C殺的潘多拉魔盒。
唐王朱聿鍵
10 東林文人的真面孔
所以,再回到本文的標題,東林文人的真面孔到底是什麼?
自詡清流有道理,因爲在那個黑暗的時代,
確實有一大批東林黨人堅守了良知和氣節,用生命去對抗權奸,
但是他們也不只是清流,因爲作爲一個政冶團體,
他們有着D派政冶的一切弊病:偏執、排他、空談、僞善,
甚至爲了派系利益不惜損害國家利益。
東林黨人熱衷於將複雜的政冶問題簡化爲“君子”(東林及其同情者)與“小人”(所有Z敵)之間的道德鬥爭,
正是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讓政冶失去妥協和商議的空間,
所以他們攻訐Z敵時,往往不是就事論事,
而是從道德上徹底否定對方,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朝堂也就變成了不死不休的角鬥場。
另一方面,“清議”本是監督朝廷的工具,
但後期逐漸演變爲東林黨人排除異己、爭奪權力的武器,
恰恰是他們的作所爲,加劇了晚明朝廷的內耗和分裂,在客觀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11 人民史觀
可以說,東林黨的悲劇在於,
他們以拯救者的姿態出現,卻在鬥爭中變成了他們所反對的另一種形式的“亂源”,
但如果我們秉承人民史觀去回顧這段歷史,會發現,
當那些自詡爲“清流”的士大夫們還在爲誰當皇帝、誰是“君子”、誰是“小人”而爭論不休,甚至在敵人兵臨城下時盤算着個人得失與榮辱時,
真正撐起民族脊樑、用血肉捍衛家園的,恰恰是他們從未正眼瞧過的黎民百姓。
東林文人關心的是“道統”與“法統”,是抽象的禮義廉恥,
而江陰城裏的典史、兵丁、農夫、工匠們關心的,是更爲具體和實在的東西:
他們不願像奴隸一樣被剃掉頭髮,不願世代居住的家園被圈佔,不願妻女被掠奪,不願自己淪爲任人宰割的“逃人”。
他們的抵抗,不是爲了某個姓朱的皇帝,而是爲了生而爲人的基本尊嚴。
當錢謙益以“水太冷”爲由放棄殉國、率百官開城投降時,
江陰的百姓正用滾木礌石、沸水熱油,對抗着清軍的紅衣大炮;
當“賢王”朱常淓在城頭犒賞圍城的敵人時,
嘉定的鄉勇正“相蹈藉而死”,用身體堵塞清軍前進的道路;
這是一種鮮明到殘酷的對比——
所謂的上層精英,在改朝換代的巨浪面前,展現的是投機、軟弱與背叛,
他們手握國家最多的資源,享受着最高的榮譽,卻在危難關頭率先拋棄了國家和人民。
而那些被他們統治、被他們漠視的底層民衆,卻在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爆發出了最頑強、最壯烈的生命力。
(由於時間關係和尺度問題,本文就暫時寫到這裏,今天這期相當於給南明弘光收個尾,最近能夠堅持看下來的讀者越來越少,接下來的隆武、永曆需要的篇幅都很多,所以我也可能隨時斷更,大家喜歡看的話可以多多支持~)
往期歷史相關:
精羅落淚——羅馬史該如何入坑?
歷史天花板——中國通史必讀:從入門到進階!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寫完的歷史
明末1644——天下無敵的大明,《明事》未竟的歷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闖王之路!
明末1644——張獻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陽之役,闖王東山再起!
明末1644——孫傳庭的悲歌,大明最後的脊樑!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禎爲何不南遷?
明末1644——李自成爲何失利,沒能成爲劉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吳三桂爲何投清,衝冠一怒爲紅顏是真的嗎?
明末1644——山海關大戰,李自成爲何快速崩盤?
南明1644——南明爲何曇花一現?
南明1644——誰能拯救南明危局?
南明1644——南明弘光爲何只堅持了一年?
南明1644——南明爲何沒有聯合李自成?
南明1644——南明初唯一的北伐,爲何迅速失利?
南明1644——揚州失守,史可法爲何沒能拯救南明?
明朝歷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兒》,還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歷史——《刺客信條:王朝》,唐朝歷史神作有哪些?
三國曆史——看完《三國演義》,還有哪些三國曆史神作?
魏晉南北朝——《東晉門閥政治》,魏晉南北朝好書推薦!
春秋戰國——讀完《商君書》,春秋戰國史有哪些經典著作?
考古尋秦記——《秦始皇的兵與城》有多麼偉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遊戲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條王朝》,做成遊戲靠譜嗎?
冷門佳作——《康熙的紅票》,一段不爲人所知的歷史
漢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王莽是“穿越者”嗎?
八王之亂——《全戰三國》,司馬家爲何是短命王朝
歷史神作——《東晉門閥政治》,史學天花板!
國劇巔峯——《大明王朝1566》,被埋沒的歷史劇
裸體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樂古典名曲
明朝懸案——朱元璋臉上,真的有72顆麻子嗎?
天涯神貼——《明朝那些事兒》,一個時代的離去!
#gd讀書#
#gd歷史雜談#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