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ATLAS究竟星際彗星還是外星飛船?

10月29日,星際天體3I/ATLAS將抵達距離太陽最近點,屆時它將在太陽背面隱身,從地球的觀測視野中完全消失。與此同時,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絡已經啓動了一項從11月27日持續至明年1月27日的全球觀測活動,這是該組織首次對星際天體進行系統研究。

3I/ATLAS的非凡之旅

2025年7月1日,位於智利的ATLAS巡天望遠鏡捕捉到了一個高速移動的光點。 這不是普通的太陽系天體,而是繼2017年的“奧陌陌”和2019年的“鮑裏索夫”後,人類發現的第三顆星際訪客,被命名爲“3I/ATLAS”。“I”代表“星際”(interstellar),表明它來自太陽系之外。

7月1日發現 3I/ATLAS(來源:ATLAS/University of Hawaii/NASA)

這顆天體以每秒58公里的驚人速度闖入太陽系,比前兩位星際訪客都要快。天文學家迅速確認了它的“外來身份”,因爲它呈現出偏心率極高的雙曲線軌道,這與普通太陽系天體的橢圓或近拋物線軌道截然不同。3I/ATLAS的規模也令人驚歎,科學家估計它的直徑可能達10至20公里,甚至有天體物理學家估算其寬度接近40公里,相當於整個曼哈頓島的大小。如此龐大的體積,並且以極高的速度在太陽系中穿行,令科學界爲之震驚。

3I/ATLAS軌跡預測(來源:NASA/JPL-Caltech)

關於近期一些關於3I/ATLAS會撞擊地球的末日論調,要注意的是,根據目前的軌道預測,3I/ATLAS將以約2.69億公里的距離從地球附近掠過,這大約是地月距離的700倍,不會對地球構成任何威脅。以及目前任何關於3I/ATLAS的高清影像均未得到證實,大多爲謠言。

3I/ATLAS事件時間線(來源:MarkWave)

關於引發外星猜想的八大疑點

面對這個星際訪客,哈佛大學教授阿維·勒布(Avi Loeb)提出了令人震驚的觀點:“3I/ATLAS可能不是自然天體,而是外星文明的探測器”。很多人不解的是,這個阿維·勒布到底是什麼人,爲什麼他的言論能引起如此大的轟動?

據相關資料顯示,阿維·勒布現任哈佛大學理論天體物理學教授,主要從事星際天體研究、地外文明探測及高能天體物理領域工作。星際天體奧陌陌進入太陽系時,他就提出過可能具有技術起源的假說。2023年發表的黑洞能源理論論文中,系統闡述了利用微型黑洞作爲先進文明能量源的構想。同時,阿維·勒布也是現任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理論與計算研究所主任,並擔任"黑洞倡議"和"伽利略計劃"項目負責人。

阿維·勒布(Avi Loeb)

從這些資料來看,阿維·勒布顯然在天體物理領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他關於3I/ATLAS的外星猜想能引發如此轟動也就不足爲奇了。

當然勒布並非憑空猜測,他列出了這個天體的八大異常特徵

① 軌道異常精確。3I/ATLAS的飛行路徑與太陽系行星的黃道平面對齊誤差在5度以內,這種巧合的概率僅爲0.2%。

② 近距離掠過多顆行星。它的到達時間使其能夠近距離飛越火星、金星和木星而不被其引力捕獲,這種時機選擇隨機發生的概率只有0.005%。

③ 巨大的質量。3I/ATLAS 的質量比奧陌陌彗星大了約一百萬倍,比鮑裏索夫彗星大了約一千倍,而且移動速度比這兩者都快。

④ 鎳鐵分離。3I/ATLAS噴出的氣體中含有鎳,卻完全沒有鐵的跡象。 勒佈告訴媒體,這種鎳鐵分離的特徵在自然彗星中幾乎從未出現過。檢測到的化合物鎳四羰基是一種已知在工業上用於金屬塗層的物質,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領域。

⑤ 向太陽噴流。這個天體顯示出朝向太陽的噴流,與普通彗星的尾跡方向相反。

⑥ 水含量偏低。它的氣體羽流中含水量僅爲4%,遠低於已知彗星。 而且它表現出了極端負偏振,這在所有已知彗星中從未被觀察到。

⑦ 隱藏時機。當10月29日抵達近日點時,本應是觀測3I/ATLAS的最佳時機,但它將恰好運行到太陽的背面,從地球上看,它完全被太陽的光芒淹沒。

⑧ 與“Wow!”訊號來源方向幾乎一致。“Wow!”訊號是Jerry R. Ehman在1977年檢測到的一個明顯的窄頻無線電訊號,其特徵顯示並非是來自類地行星和太陽系內。3I/ATLAS進入太陽系的方向與“Wow!”基本一致,方向差異不超過 9 度。

1977年“Wow!”訊號(6EQUJ5紙帶)

6EQUJ5信號強度變化

因此勒布推測這極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的探測器。

其他異常表現:

從7-8月份的觀測數據來看,所有的望遠鏡觀測都顯示3I/ATLAS爲紅色,但9月7日3I/ATLAS周圍的光暈已轉變爲綠色,這在其缺乏碳鏈分子的情況下成了一個疑團,科學界認爲這可能和氰化物劇增有關。

3I/ATLAS發出綠色光暈

9月8日,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通過三臺望遠鏡對3I/ATLAS的18次偏振觀測,結果顯示3I/ATLAS在相位角6.41度時出現了極深且狹窄的負偏振,這意味着光的振動方向與散射平面垂直部分被削弱,而平行於散射平面的部分更強,這種極端的負偏振此前從未發現過,3I/ATLAS是第一個出現這種負偏振的天體。

3I/ATLAS出現負偏振

科學界普通彗星的自然解釋

面對勒布的大膽假設,主流科學界保持了更爲審慎的態度。絕大多數參與3I/ATLAS研究的科學家認爲,它只是一顆星際彗星。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 3I/ATLAS 照片(來源:NASA)

科學界認爲,3I/ATLAS的塵埃產生率與太陽系彗星並無顯著差異。對3I/ATLAS的光譜觀測顯示,它具有紅色且無特徵的頻譜,這與一些太陽系外的海王星天體或半人馬小行星相似。未檢測到氣體排放是因爲彗星距離太陽尚遠,這是正常現象。

中山大學教授李薦揚表示:“現有觀測數據表明,這顆天體沒有任何明顯的異常之處。” 他個人很欣賞勒佈教授大膽的觀點,但並不同意他的結論。美國宇航局太陽系小天體首席科學家湯姆·斯塔特勒持相似觀點:“3I/ATLAS看起來像一顆彗星,儘管它與太陽系的彗星略有不同,但它幾乎在各個方面都與人們所知的彗星非常相似。”

全球科學家的追擊行動

爲解開3I/ATLAS之謎,全球科學家已經行動起來。國際小行星預警網絡宣佈,將從11月27日至明年1月27日開展專項觀測活動,以改進彗星精確定位方法。 這是IAWN首次系統性研究星際天體。

IAWN關於3I/ATLAS彗星測地公告

科學家們也在考慮利用現有探測器進行近距離觀測。朱諾號探測器在2026年3月3I/ATLAS飛掠木星時,可能利用其上的傳感器進行觀測。歐洲航天局的木星冰衛星探測器也將在2025年11月4日從距3I/ATLAS約6400萬公里的範圍內經過,提供寶貴的觀測機會。

勒布本人建議建立一個量化框架——“勒布量表”,用於評估星際天體或不明飛行物的可能技術起源。 在這個量表中,3I/ATLAS和奧陌陌均被歸類爲等級4,也就是異常性很強,鮑裏索夫則爲0。

2025年12月19日,3I/ATLAS將到達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約2.69億公里。 屆時,全球的天文望遠鏡都將對準這個神祕的來訪者。無論最終答案是彗星還是飛船,3I/ATLAS已經成就了科學探索的一次勝利。阿維·勒布表示:“即使可能性再小,只要潛在影響足夠大,就值得科學界認真對待。”中山大學教授李薦揚用了一個更具詩意的比喻:“3I/ATLAS路過太陽系,就像一位旅人經過我們居住城市,讓我們得以和這位訪客見面,瞭解他的家鄉,以及他在路上的見聞。”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