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奶奶毛師花,小小的她卻有偉大的影子

“這麼便宜誰知道摻了什麼”

“摻了良心

這是引文

浙江衢州衢江區黃壇口鄉的晨霧還未散盡時,中心小學門口幾步之遙的老位置曾總有個佝僂的身影在忙碌。

四個煤爐騰起裊裊炊煙,三口鋁鍋咕嘟作響,石磨轉動的吱呀聲混着鴨蛋餅的香氣,在 1991 年到 2018 年的每個清晨準時迴盪 —— 這是 早餐奶奶 毛師花和她的早餐攤留下的印記。

2023 年 12 月 18 日 13 時 30 分許,91 歲的毛師花在家中永遠告別了這片她守護半生的土地。

消息傳來,無數曾喫過她早餐的人回到空蕩的攤位前,撫摸着斑駁的早餐車,那些關於五毛錢的溫暖記憶瞬間翻湧。

“小學 6 年都在這兒喫,上班後還總惦記糯米粿的味道。” 一位市民的哽咽,說出了黃壇口鄉幾代人的共同懷念。

而黃壇口鄉中心小學的師生們,也自發爲這位 校園旁的守護者 舉辦了悼念儀式。

每樣五毛,管飽

“糉子、糯米粿、豆漿,每樣五毛,管飽。”

這句承諾,毛師花一守就是 27 年。物價翻了數倍,周邊攤位早已調價,唯有她的早餐攤像個 “時光標本”,固執地停留在最初的價格。

有人算過賬:每天凌晨一兩點起牀,磨豆漿、捶糯米糰、煎蛋餅,從清晨 5 點 30 分出攤到 7 點 30 分收攤,忙碌 6 個多小時,營業額最多五六十元,

遇到家裏條件不好的小朋友甚至主動請客,每月還要貼進三四百元退休金和丈夫的撫卹金。

可她總說:“我不傻,只是不靠這個生活。山裏孩子父母掙錢難,漲價了,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們會喫不飽。”

這份 虧本買賣 裏藏着最實在的真誠。豆漿必須當天現磨現煮,鴨蛋要從農家收最新鮮的,糯米粿的肉餡要實打實填滿,就連餅都要煎得薄些才符合孩子口味。

爲了不影響同行生意,她從不多做,賣完就收攤。孫女葉婷婷記得,奶奶的小屋每天深夜準點亮起燈,昏黃燈光下,瘦弱的身影在磨盤與竈臺間穿梭,近 30 年幾乎從未間斷。

那些被木槌反覆敲打的糯米糰,不僅揉出了筋道的口感,更揉進了對孩子的疼愛。

沒錢?喫飽了再說

毛師花的早餐攤從不缺動人的細節。有孩子忘帶錢,她笑着把雞蛋餅塞過去:“下次再給,先喫飽上學。”

有一年級小同學口渴卻沒錢,她直接把豆漿裝袋遞過去;四年級學生打碎碗嚇哭,她第一時間關心是否受傷而非追究碗的損失。

收攤時剩下的食物,總會分給來晚的孩子,只收一半錢甚至免費。

她騎壞了 4 輛三輪車,換過四五十個煤爐,卻捨不得給自己添件新衣,破了的衣服縫補後繼續穿,30 多平米的小屋堆滿原料,卻放棄了兒女備好的小洋樓。

2018 年,腰椎間盤突出加重讓她力不從心,起初將攤位挪到家門口,後來實在幹不動才徹底停攤。

躺在病牀上的日子,她最惦記的還是巷口的爐火:“要是能年輕 10 歲,還想給孩子們做早餐。

這份牽掛並非單向奔赴 —— 忙不過來時,孩子們會自己打豆漿、壓錢、洗碗;公益團隊常來幫忙,B 站上記錄她的視頻裏,“致敬”“一路走好” 的彈幕至今仍在刷屏。

熄滅?不可能的

毛師花走後,女兒葉仙把磨盤、粿模、煎鍋一一擦拭乾淨,存放在臥室對面的房間代代相傳。這些帶着煙火氣的老物件,見證了一位老人 用良心做早餐 的堅守。

而她的精神,早已在衢州大地上生根發芽:公益組織延續愛心,開出 1 元愛心早餐店;江山等地啓動免費早餐項目,爲環衛工人、孤寡老人送去溫暖。

她的榮譽冊上寫滿分量:2016 年獲 中國好人稱號,2017 年當選 浙江驕傲人物 並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018 年 11 月被授予 誠信之星

但榮譽加身的毛師花始終只認一個身份 ——給孩子做早餐的奶奶。

正如央視網所評:她騎壞的三輪車、換過的煤爐,都在訴說着 “偉大出自平凡” 的真諦。

如今,黃壇口鄉的晨霧依舊,只是少了那抹佝僂的身影。但那些五毛錢的早餐裏藏着的善意,那些清晨的煙火氣與喚聲,早已化作永不熄滅的溫暖,留在了無數人的生命裏。

今人有詩評之曰:

黃壇晨霧鎖階涼,煤火初明照鬢霜。

石磨碾殘長夜色,木槌敲暖糯米香。

五毛遞出春風意,廿七堅守赤子腸。

縱使爐寒人遠去,溫情猶繞校旁巷。

早餐奶奶不是去世了,而是功德圓滿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