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蚊国度”神话破灭,冰岛确认首次在野外捕获蚊子

冰岛自然历史研究所近日证实:该国在野外首次检出蚊子样本——三只属 Culiseta annulata 的成虫。这一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冰岛“居住地区无蚊”的印象,科学家警告称气候变暖可能使冰岛更容易为蚊虫提供繁殖栖息地。

10月中旬,昆虫爱好者比约恩·哈尔塔森在首都雷克雅未克以北的Kiðafell、Kjós地区的家中连续三晚在诱捕装置中捕获到外形异常的飞虫,并将标本送交冰岛自然历史研究所鉴定。研究所的昆虫学家Matthías Alfreðsson对标本检验后确认,这三只均为蚊子,学名为 Culiseta annulata。这是有记录以来首次在冰岛户外环境发现并确认的蚊子个体。

Alfreðsson 对媒体表示,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此前所见到的蚊子多为乘客或货物的偶发“搭便车”个体例如在飞往冰岛的航班上被发现,但从未在本土野外检测到成虫并确认属种。此次三只样本中含两雌一雄,采集时间集中在10月16日至18日

发现者哈尔塔森在社交媒体与媒体采访中推测,这类蚊子很可能借助人类货运或集装箱通过海运被带入冰岛——他提到了距其居住地约6公里的一处长期有跨国货物停靠的工业区,作为一个可能的输入点。研究所表示,将继续追踪调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本地繁殖群落。

气候学与昆虫学专家指出,冰岛并非缺乏蚊子繁殖所需的水体:沼泽、池塘和湖泊广泛存在,但长期寒冷气候阻止了多数蚊种在岛内定居。然而,近年来冰岛的升温速率显著高于北半球平均水平——部分媒体援引的资料显示冰岛正以大约北半球平均速度的四倍速度变暖——这将增加某些耐寒蚊种存活、越冬与繁殖的可能性。学界此前早有预测,随着气温上升,部分冷耐受性较强的蚊子有望向北扩散并在冰岛找到适宜生境。

尽管此次发现引起关注,专家也提醒不必恐慌:被确认的 Culiseta annulata 属于耐寒性较强的北欧种类,短期内并不意味着热带病媒蚊(例如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 或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会随即在冰岛扎根。不过,生态学家强调,这一事件是气候变化如何改变物种分布的又一明确信号,值得加强监测与生物入侵防控。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