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蚊國度”神話破滅,冰島確認首次在野外捕獲蚊子

冰島自然歷史研究所近日證實:該國在野外首次檢出蚊子樣本——三隻屬 Culiseta annulata 的成蟲。這一發現打破了長期以來冰島“居住地區無蚊”的印象,科學家警告稱氣候變暖可能使冰島更容易爲蚊蟲提供繁殖棲息地。

10月中旬,昆蟲愛好者比約恩·哈爾塔森在首都雷克雅未克以北的Kiðafell、Kjós地區的家中連續三晚在誘捕裝置中捕獲到外形異常的飛蟲,並將標本送交冰島自然歷史研究所鑑定。研究所的昆蟲學家Matthías Alfreðsson對標本檢驗後確認,這三隻均爲蚊子,學名爲 Culiseta annulata。這是有記錄以來首次在冰島戶外環境發現並確認的蚊子個體。

Alfreðsson 對媒體表示,這一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因爲此前所見到的蚊子多爲乘客或貨物的偶發“搭便車”個體例如在飛往冰島的航班上被發現,但從未在本土野外檢測到成蟲並確認屬種。此次三隻樣本中含兩雌一雄,採集時間集中在10月16日至18日

發現者哈爾塔森在社交媒體與媒體採訪中推測,這類蚊子很可能借助人類貨運或集裝箱通過海運被帶入冰島——他提到了距其居住地約6公里的一處長期有跨國貨物停靠的工業區,作爲一個可能的輸入點。研究所表示,將繼續追蹤調查以判斷是否存在本地繁殖羣落。

氣候學與昆蟲學專家指出,冰島並非缺乏蚊子繁殖所需的水體:沼澤、池塘和湖泊廣泛存在,但長期寒冷氣候阻止了多數蚊種在島內定居。然而,近年來冰島的升溫速率顯著高於北半球平均水平——部分媒體援引的資料顯示冰島正以大約北半球平均速度的四倍速度變暖——這將增加某些耐寒蚊種存活、越冬與繁殖的可能性。學界此前早有預測,隨着氣溫上升,部分冷耐受性較強的蚊子有望向北擴散並在冰島找到適宜生境。

儘管此次發現引起關注,專家也提醒不必恐慌:被確認的 Culiseta annulata 屬於耐寒性較強的北歐種類,短期內並不意味着熱帶病媒蚊(例如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 或白紋伊蚊 Aedes albopictus)會隨即在冰島紮根。不過,生態學家強調,這一事件是氣候變化如何改變物種分佈的又一明確信號,值得加強監測與生物入侵防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