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4——南明为何没有联合李自成?

上个月,我给大家写了一篇明朝历史的荐书文章,其中热度最高的自然是《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笔下的大明王朝从巅峰走向落寞,故事写到1644年便戛然而止,今年明末的话题又被炒得很热,这篇文章结合明史大佬顾诚教授的学术著作,继续和大家聊聊《明朝那些事儿》后面没有写完的那些历史。

01 南明

南明的国祚,恰似帝国黄昏最后的悲歌,

弘光、隆武、永历——三帝更迭如走马,

开局尚有半壁江山的生机,可执棋者却步步错算,

将反攻的锐气消磨于派系的争斗之中,

江南的富庶成了权臣的筹码,前线的忠魂反而沦为内Dou的弃子,

一个本有一战之力翻盘的局面,

最终却因人心的溃散而满盘皆输。

上文讲到南明初期其实本有翻盘机会,

坐拥东南富裕之地、依靠长江天险,再加上清军刚刚入关立足未稳,

南明显然是优势在我,弘光不至于只坚持了不到一年就覆灭。

然而在拥立问题上,首席大臣史可法出于派系之私和个人优柔寡断,

未能果断拥立第一顺位的福王朱由崧,

导致马士英抢到定策首功,江北四镇武将集团骄横跋扈,

文官集团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史可法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

更糟糕的其实还是整个弘光朝的短视,他们未能认清清廷是主要威胁,

反而将李自成的大顺军视为首要敌人,

幻想“借虏平寇”,反而延续了崇祯先解决农民军的错误战略。

北京昌平 明十三陵的“思陵”

02 借虏平寇

借虏平寇简而言之,就是联合清军对抗李自成农民军,

思想最早起源于吴三桂,当崇祯自缢的消息传到山海关时,

吴三桂投降清军,为了找借口,就说自己是借清兵为君父报仇,

李自成败逃陕西,清军主力也紧随其后,

史可法、马士英等人错判形势,派出北使团与清廷商议借虏平寇,

而且还带上十万两白银、一千两黄金的重金去犒赏吴三桂,

结果清廷将钱照单全收,还拒绝谈判,斥责南明“不忠不孝”,

南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清廷的不理睬视而不见,

史可法回信言辞自我矮化极力讨好清廷。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军在基本控制华北后,

摄政王多尔衮制定了分兵两路、同时进攻的战略,

西路军由阿济格、吴三桂率领,主攻李自成在西安的大顺,

南路军由多铎率领,准备南下消灭南京的弘光朝廷,

此时大顺在河南地区发起怀庆之役,连续攻克济源、孟县,

清怀庆总兵金玉几乎全军覆没,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等均被击毙,

大顺的胜利直接帮南明解围。

多尔衮

03 致命短视

多尔衮命令本应南下的多铎军团转而西进,

然后与阿济格军团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共同对付大顺军,

李自成这次局部胜利虽然暂时缓解了自身的压力,

但从战略全局看,却把清军的两路主力全部吸引到了自己身上,陷入了被动。

可南明朝廷丝毫没有感谢大顺,反而站到了清廷的一边,

当时清军主力已经全部被吸引到西线的陕西战场,

在华北中部的河北、山东和河南东部的防守变得异常空虚,

留守的清军将领豪格兵力不足,甚至不敢轻易接应前来投降的明朝将领,

对于南明来说,前线镇守淮安、扬州的总兵刘泽清距离前线仅有一步之遥,

南明的王永吉、袁继咸等人敏锐地洞察到了清军的弱点,

于是上疏朝廷,主张抓住清军主力西调、后方空虚的天赐良机,

立即出兵北上,收复山东、河南失地,掌握战略主动权。

他们警告说,如果等清军消灭了李自成,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江南,

然而,以马士英、史可法为首的弘光朝廷最高决策层利令智昏,

他们一方面幸灾乐祸地看待清军与大顺军的火拼,

另一方面又害怕出兵会“挑激”清廷,破坏他们“借虏平寇”和偏安一隅的幻想。

04 潼关失守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豫亲王多铎部击败河南的大顺军后进逼潼关,

清廷增派援军并调集大炮,做好了充分的攻坚准备,

李自成得知潼关守将马世耀兵力薄弱,难以抵挡清军主力,

于是亲率原计划北上抗击另一路清军的主力部队,驰援潼关,

十二月二十九日,潼关战役正式打响,

大顺军主将刘宗敏、刘芳亮乃至李自成亲率的部队,

在与清军的正面交锋中接连失利,步兵损失惨重,

正月初九,清军的大炮运抵前线,大大增强了攻坚能力,

更致命的是,另一路清军主帅英亲王阿济格已率大军南下,直逼大顺的首都西安。

李自成面临潼关正面有强敌多铎,后方首都又受阿济格威胁的绝境,

为了保存主力被迫战略性放弃陕西,开始向河南方向转移,

留守潼关的马世耀于十二日诈降清军,

但他与李自成联络、意图里应外合夹击清军的密信被截获,

多铎设下圈套,将马世耀及其麾下七千余名大顺军将士全部诱杀。

潼关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大顺彻底失去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

李自成撤离只带走了西安附近的主力部队(约十三万人),形成东路军,

原先驻守陕西北边的李过、高一功等部,则无法南下会合,

只能向西经汉中入四川,另寻路线,形成西路军

(西路军这部分是后话了,留到接下来几期继续聊)。

05 空城武昌

多尔衮这边重新分派任务,豫亲王多铎则继续按原计划,率军南下进攻南京的南明弘光,

英亲王阿济格因之前绕道蒙古、延误军机,

被责令负责追剿李自成的大顺军残部,以将功补过。

三月下旬,李自成率部抵达湖北襄阳,与当地守将白旺部会合,总兵力达二十万,

李自成决定抽调白旺驻守襄阳、荆州等四府的七万精锐,

全军水陆并进,意图抢在清军之前夺取南京,

但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战略失策,镇守大将白旺曾提出反对,

因为襄阳、荆州是夺取或保卫江南的必争之地,

而且也是大顺军当时仅存的稳固根据地,

一旦放弃,意味着全军将彻底变为无后方支援的流寇,后勤和补给都将成为严重问题。

结果李自成不听劝阻直接南下,襄阳、荆州等地被追击而来的清军轻易占领,

大顺的东进也引发连锁反应,

南明将领左良玉不敢抵抗,率全军东下并焚毁武昌,

李自成虽进驻空城武昌,但旋即被阿济格部追上并包围,出战失利后被迫再次弃城东逃,

此时大顺军已陷入绝境,无根据地补给,指挥混乱。

四月下旬,在江西九江附近,清军攻破大顺军的“老营”,

最高将领汝侯刘宗敏(李自成的第一猛将)被俘后遇害,

军师宋献策、丞相牛金星投降清朝,李自成的两位叔父及大批将领家属被俘,

李自成试图率残部转入湖南,五月初,当他行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时,

为探查道路,仅带二十余名卫士先行,意外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伏击而牺牲。

陕西米脂 李自成家乡

06 南渡三案

大顺败亡过程中,南明全程作壁上观,没有任何去打击清军的意思,

内部则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模仿起万历时期的明末三大案,

制造了弘光朝廷的南渡三案,分别是“大悲案”、“伪太子案”和“童妃案”。

万历时期的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都是围绕太子和福王之争,

南明弘光帝自己就是老福王的儿子,南渡三案看似孤立,

背后其实也是一条共同的政冶暗流——部分东林-复社党人因对福王朱由崧继位不满,

利用这些事件兴风作浪,制造政冶动荡,意图推翻弘光帝。

首先是“大悲案”,一位自称是明朝亲王的和尚(大悲)在南京行骗,

言语颠倒,声称应由潞王即位,最后这个和尚被审明是骗子遭到处决;

第二个是“伪太子案”,一个名叫王之明的少年自称是崇祯帝的太子,

这个案件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

曾担任太子老师的大学士王铎,当面盘问后,一眼识破其为假冒,

其他见过真太子的官员和太监也均表示不认识,

王之明在审讯之下,最终下跪承认自己是冒牌货,受人指使,

虽然大臣早就知道他是假的,但对弘光帝继位不满者却借机散布谣言,

使远近军民越发怀疑其为真,朝廷百口莫辩,造成了极大的风波。

第三是“童妃案”,一名童姓妇人自称是朱由崧在藩王时期的继妃,

童氏在被护送途中,行为举止粗俗不堪,毫无王妃风范,

但仍然起到了和“伪太子案”类似的作用。

07 东林谣言

黄宗羲等浙东史派学者散布的谣言,他们把福王(朱由崧)继位为党Z的重大失败,

所以终点抓住这“三案”的把柄大做文章,

必欲将其推倒,另立他们属意的潞王才肯罢休。

我们可以看到明末的黄宗羲、万斯同、林时对、钱秉镫等人,

在著作中大肆造谣,将“三案”与弘光帝的身份直接挂钩,抛出各自惊人言论,

比如弘光帝是假冒的、太后是假冒的、童妃才是真的,

但是这些谣言都假得离谱,朱由崧确实是个昏庸荒淫的君主,但身分无可怀疑,

他从洛阳逃出时,是带着嫡母、舅舅在内的大批王府官员、宗亲随行,

继位之前没有人怀疑他是假冒的,怎么即位后一些一眼假的谣言,

却成为南明朝廷上下大做文章的事情呢?

答案也非常简单,就是东林党人这帮子人,从来就不以国家大局为重,

他们关心的始终是所谓的道德教化、正统,自我标榜正人君子,

大批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乱Z,

实际上东林党人就是一群祸国殃民的无用文人,甚至不少是起反作用的奸臣。

人们常常受旧史籍影响,以为东林—复社人士大体上都是骨鲠正直之人,

其实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团体,其中光明磊落者固不乏人,

但由于明末东林—复社名满天下,往往具有左右朝局的势力,

许多热衷名利的人也混迹其间,东林变成一个大杂烩,

一些东林的骨干分子为夺取权力往往采取阴谋手段,

对弘光帝进行人身攻击,几乎都是出于私利。

08 北伐难产

顺治二年(1645年)初,史可法安排高杰率军北上,

这是弘光朝廷唯一一次向黄河流域的军事行动,

其目的并非抗清,而是想在镇压大顺军的过程中充当清军的“盟友”,

高杰出发时写给清肃亲王豪格的信件就是一个明证,

信中反复表达“会师剿闯”的愿望,试图以此为筹码,换取清廷在和谈中的认可,

清廷征服全国的方针已定,豪格在回信中对此不予理会,反而直接招降高杰。

高杰大军抵达河南睢州,而当地的明朝总兵许定国早已暗中投靠清廷,并送儿子到清营为人质,

许定国自知兵力不敌,便设下毒计,他假意恭敬,在城中设宴款待高杰。

高杰为人粗犷,不听劝告,自恃兵多,只带三百亲兵赴宴,

席间,许定国用伏兵将酩酊大醉的高杰及其随行人员全部杀害,

高杰部众攻入睢州报复性图城,许定国率部渡过黄河,正式降清,

而史可法所谓的北伐及“联虏平寇”计划至此全盘落空。

所以你看,整个南明唯一的一次北伐都如此难绷,

高杰北上的目的仅仅只是给清军递一个求和的投名状。

高杰死后,部下群龙无首,史可法前去安抚,

高杰的妻子邢氏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这本是史可法收拢军队的大好时机,

他的幕僚阎尔梅等人也提出趁着拿下睢州,继续出兵北伐收复山东的建议

但史可法内心鄙视高杰部是“流贼”出身,竟坚决拒绝,

反而让高杰之子去拜太监高起潜为父,

史可法认为“退保扬州为上策”,所以又仓皇率军南逃。

09 南明为何背刺李自成

再回到本文标题的问题,南明为何背刺李自成,不去联合大顺军抗清。

答案再清晰不过。

因为南明弘光从未将李自成当作盟友,反而还制定联虏平寇的荒唐策略,

在南明统治集团眼中,他们宁可与“异族”的清廷议和,

也绝不能容忍颠覆他们统治根基的“流寇”。

再退一万步讲,即使你不想和李自成合作,

至少独立北伐也是有不少的好机会,

但是以史可法、马士英为代表的南明决策层,完全误判了形势,

他们天真地认为,可以与清廷“划江而治”,

从内心深处,他们也惧怕与清军作战。

而且,南明朝廷忙于处理南渡三大案,上上下下都在借着谣言做文章,

自诩为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他们对清军动向、南明北伐毫不关心,

反而掀起永无休止的内部纷争,严重影响弘光朝廷的稳定,

使南明无暇北顾、组织有效抵抗,

而且还间接诱发了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的叛乱

(实际上左良玉就是看到前有大顺后有清军,所以找借口逃跑),

正是种种荒唐的战略,导致南明从一开始就对清军出现误判,

而清廷早早就看透了南明的虚弱和愚蠢,

从而在击败大顺军后,毫无后顾之忧地调转马头,挥师南下,不到一年就灭了弘光。

由于时间关系,本文暂时更新到这里,

下面一章将会继续重点介绍左良玉、江北四镇武将们的奇葩举措,

看看弘光一朝的故事到底有多么离谱,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往期历史相关:

精罗落泪——罗马史该如何入坑?

历史天花板——中国通史必读:从入门到进阶!

明末1644——《明朝那些事儿》没有写完的历史

明末1644——天下无敌的大明,《明事》未竟的历史!

明末1644——南明史入坑,明朝末年的故事!

明末1644——李自成的崛起,闯王之路!

明末1644——张献忠的崛起,大西王之路!

明末1644——襄阳之役,闯王东山再起!

明末1644——孙传庭的悲歌,大明最后的脊梁!

明末1644——拯救大明王朝,崇祯为何不南迁?

明末1644——李自成为何失利,没能成为刘邦、朱元璋?

明末1644——吴三桂为何投清,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的吗?

明末1644——山海关大战,李自成为何快速崩盘?

南明1644——南明为何昙花一现?

南明1644——谁能拯救南明危局?

南明1644——南明弘光为何只坚持了一年?

明朝历史——除了《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哪些明史神作?

唐朝历史——《刺客信条:王朝》,唐朝历史神作有哪些?

三国历史——看完《三国演义》,还有哪些三国历史神作?

魏晋南北朝——《东晋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好书推荐!

秦汉史——看完《大秦帝国》,秦汉史有哪些封神级作品?

春秋战国——读完《商君书》,春秋战国史有哪些经典著作?

宋史——听完大宋摇滚,宋朝有哪些封神作品?

清史——除了B站李正讲史,清史有哪些神书值得看?

考古寻秦记——《秦始皇的兵与城》有多么伟大?

妖怪文化——《日本の妖怪百科》,游戏中的日本鬼!

大唐刺客——《刺客信条王朝》,做成游戏靠谱吗?

冷门佳作——《康熙的红票》,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汉朝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王莽是“穿越者”吗?

八王之乱——《全战三国》,司马家为何是短命王朝

历史神作——《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天花板!

国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被埋没的历史剧

裸体舞曲——《大明王朝》,封神配乐古典名曲

明朝悬案——朱元璋脸上,真的有72颗麻子吗?

天涯神贴——《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时代的离去!

#gd读书# 

#gd历史杂谈#

#gd的ai&游戏杂谈#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