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德語簡介
二、德語難嗎?
三、我的德語學習過程
四、德語學習建議
一、德語簡介
德語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還有英語和荷蘭語,如下圖所示。
日耳曼語族
德語水平一般參照歐洲共同語言標準(簡稱歐標),包括6個等級:A1, A2,B1,B2,C1,C2(如下圖),英語也可以按這個體系分等級,例如大學英語四級(雅思4.5-5分)相當於B1、六級(雅思5.5-6分)相當於B2水平。
歐標語言能力分級
二、德語難嗎?
結論:我認爲有英語基礎(詞彙量6000,語法概念較清晰)的前提下,德語學習長期來看比英語學習更簡單。
(1) 發音
德語是表音文字,首先要學的就是發音規則,單個字母和常見字母組合都會學到,學會之後看到就能讀,聽到就能寫。德語比英語多了四個字母äöüß,其實這對中國人來說不難,我們的拼音裏就有ü,而字母變音遵循的規則是一樣的,比如從u→ü,是在u音的基礎上,舌尖稍後縮,舌根上頂。a→ä和o→ö也是同樣的道理。ß想必你也不陌生吧?不過它的單獨的字母發音是s-z(德語字母發音),在單詞中ß相當於ss
整體上德語發音是比英語簡單的,德語字母發音有一些跟拼音完全一樣,還有一些就是更加“奔放”的中文發音,因此有時候德語可以空耳成字正腔圓的中文。
說明一下,扮演元首的演員德語帶有濃重的瑞士口音,跟標準德語差距還是挺大的。
這句臺詞原文是:Und doch habe ich allein,
(allein auf mich gestellt, ganz Europa erobert!)
意思是:我只身一人,(靠自己征服了整個歐洲!)
(2) 語法
比英語複雜很多,德語在英語語法的基礎上衍生了很多概念。
如名詞分性數格,對應不同的定冠詞和不定冠詞,理論上分別有4×4=16種和3×4=12種情況,如下圖。
定冠詞
不定冠詞
別慌!雖然理論上定冠詞有16種情況,但其實定冠詞只有6種;同樣,不定冠詞也只有6種。不過跟英語比的話這的確是硬傷,畢竟英語只有the、a/an。
其實跟着老師按照一 四 三 二格的順序學也不是很難,因爲它本質上就是更細節的英語語法,第一格=主格和表格,第四格=直接賓格,第三格=間接賓格,第二格=名詞所有格,如果你有意向學德語,請馬上把這些表忘了,因爲德語老師會帶着你循序漸進地學,這些表起的是查詢作用,實際學習時並不是抱着一堆表硬背!!
德語語言框架也跟英語有出入。
最有特點的是常見的框形結構,簡化版就是 主語+助動詞+其他成分+賓語+動詞。如:
框形結構
動詞在句末,這一點乍一看很不可接受,但實際上這種現象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我們中文裏的把字句和被字句就是動詞後置,只要習慣了就還好。
有點複雜的可能是動詞的人稱變位,“變位“的語法概念在英語學習中沒有提出來(我學的時候老師沒提過),是因爲英語一般現在時中只有一種人稱變位,那就是第三人稱單數。德語幾乎每個人稱都有自己專屬的變位規則。我以最簡單的動詞be和have舉例,對比一下德語和英語的動詞變位:
動詞變位
這只是一般現在時的變位,不同時態當然還有各自的變位,但是學了之後真的不算難,不騙你
順便提一嘴,德語人稱還有自己的變格,同樣這個變格在英語中體現較少,例如:
你還記得英語的人稱變格嗎?主格、賓格……
(3) 數字
先讀個位再讀十位,比如54是vierundfünfzig,換成英語就是four and fifty,這是一個初學需要克服的難點之一。
(4) 形容詞
形容詞也有變位!想不到吧!這裏真的不得不說,比英語複雜很多了。
在德語中,當形容詞作定語時,必有詞尾變化,這個變化不止是要看修飾的名詞的性數格,還要看形容詞前面是定冠詞還是不定冠詞還是零冠詞,共3類情況,與名詞16種性數格的情況排列組合一下,理論上形容詞詞尾會有3×16=48種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
混合變化詞尾規則
弱變化詞尾規則
強變化詞尾規則
不要被嚇到,仔細數數,其實詞尾一共才只有5種!但是這裏不得不承認,和沒有“詞尾”一說的英語相比,德語要稍微麻煩一些。
以上四點都是德語初學者會遇到的問題,這也是爲什麼我建議初學德語最好報班學,自己找錄播課學可能很快就從入門到放棄了。不過不要擔心,過來人告訴你學到B2及以上的時候這些語法概念會都變成一種潛意識,不需要在腦子裏查表,下意識就把詞尾寫對了。
但是也有好消息:德語詞彙量有一部分可以直接從英語繼承!
因爲德語和英語是語言譜系中關係最近的語言,詞彙上必然有相似之處。實際學久了之後是可以感受到一些轉化規則的,你會發現有些“德語詞”雖然從未學過,但是看到了就感覺似曾相識甚至可以立刻認出來。
常見的轉換規則有:
- ty結尾的名詞直接變成tät,其他不變
- c(發k音時)換成k,因爲德語中發(拼音k)這個音的就是字母k,這一點更符合我們的母語直覺
- c(發c或s音時)換成z
- 由於德語中沒有th“咬舌音”,th這個字母組合在德語中直接忽略h讀t,因此有時可見th會被換成t或者tt
- 很多直接從英語“借來”的動詞在末尾稍作變動後以-ieren結尾。
來測測你的德語詞彙量吧 (誤
例:
Universität, Dokument, Familie, Vater, Mutter, Alkohol, Zigarette, Fußball, Freund, trainiren, Respekt, gratulieren, Kritik, kontrolieren, Differenz, interessieren, Musik
相信到這裏你已經能看出來一些單詞對應的英文是什麼了吧!你的英語詞彙量越大,你的德語學習過程就越輕鬆。
還有一部分德語單詞則長得和英語一模一樣,只是德語的名詞首字母需大寫,且要加上詞性,看起來就是這樣的:
der Student, der Name, der Bus, das Problem...
當然,有時候單詞拼寫跟英語一模一樣,但是含義卻完全不一樣的也不少見,不過多出現在初級詞彙,學久了也不容易搞混,如:man的意思不是男人,是people(泛指);fast不是快,是“幾乎”;an是介詞,不是不定冠詞……
(5) 常見誤區:德語單詞很長很難
這個說法半對半錯,德語的長單詞確實多,但其實不難。因爲德語的名詞構詞邏輯跟中文極其相似,就是簡單的合成;與之相對的,在英語中,很多詞並不能進行簡單的加合組成新詞,而是會重新造一個詞,增加了記憶負擔。下圖是英德對比:
合成詞
英語也常把兩個詞分開寫,比如ballpoint pen圓珠筆,而德語則是合寫爲Kugelschreiber,所以德語單詞看起來長,但學了就會發現,它在構詞邏輯上反而比英語簡單,更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
細心的盒友可能已經發現了,德語合成詞的詞性取決於後一個詞,也就是這個詞的核心詞,比如“國界”本質上是一種“邊界”,因此整個合成詞的詞性取決於“邊界”的詞性,你只需要知道“邊界”就可以知道整個詞的詞性。這既符合直覺又符合邏輯。
(有時候詞與詞之間可能會加一個s,這是起“膠水”的作用把兩個詞粘在一起,沒有實義。)
有了這些鋪墊,那麼你就可以輕鬆看懂德語合成詞了!德語合成詞普遍有初級+初級=中級的規律,也就是兩個或多個初級詞可以合成爲中級詞,只要你初級詞彙學得紮實,那麼到了中高級別你背單詞會輕鬆不少,很多都是直接合成,就算從來沒見過也能知道詞性,猜出意思。
實戰一下吧!
1. 已知die Kuh牛,die Milch奶,那麼Kuhmilch和Milchkuh分別是什麼意思?
2. 已知:die Kraft動力,das Fahrzeug車輛,die haftpflicht第三方法律責任,die Versicherung保險,der Teilnehmer參與者。問:Kraftfahrzeughaftpflichtversicherungsteilnehmer是什麼詞性什麼含義?
(在評論區寫出你的答案吧)
(6)德英語言考試要求對比
這部分內容要聊的就是我認爲德語長期學習比英語更簡單的最有力原因了。語言考試指的是出國語言考試,對語言要求較高,要求學習者適應並掌握母語人士的語言習慣。
我們學英語的時候最常聽老師說的就是,你要多用小衆的表達,高級的詞彙,不要用大家都用的詞,會顯得很low,你在考試的時候用的詞彙越高級,考官越喜歡。而備考高級別英語時要求你背的那些所謂的“高級詞彙”可能你一輩子都不會再用到了,而且長得千奇百怪,例如:
你不會只認識第一個吧?
在英語語境中,使用高級詞彙的要求大大增加了記憶負擔,咱就是問,背這麼多大概率一輩子也用不到的詞(或者要用的時候已經忘了),是嫌自己腦細胞過剩嗎?(注:此處並不是拉踩詞彙量大的uu,記憶力好會背很多詞彙也很厲害)
德語則並非如此,備考任何德語出國語言考試的時候,德語老師一般會強調沒必要去追求寫出什麼稀奇古怪的詞,儘量將常用表達用對,這樣就已經很出色了。德國人更看重實用性,在他們眼裏只有衝着得文學獎去的人才會絞盡腦汁地使用冷門小衆的高級詞彙,普通人只要具備辯證思維,邏輯嚴密,能表達你想表達的意思就行了,沒必要整那些花裏胡哨的。不過德國人不愛重複用詞,追求不同的表達方式的切換,比如名詞動詞轉換,(只能死記硬背的)功能動詞結構等,但還是不會跳出常用詞彙的範疇。
從兩種語言的使用習慣可以看出德國人嚴謹務實、循規蹈矩不愛改變的國民性格,以及英語母語人士偏向於犧牲實用追求漂亮,對華麗詞藻有一種別樣的執着。
到了中後期,德語學習就是學過的常用表達重複出現加深你的印象,記憶負擔遠遠低於英語學習。因此很多同樣更看重實用性的人在學習德語的過程中就好像找到了知己一樣,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三、我的德語學習經歷
去年大三下的暑假開始本來是打算考研的,備考了半個月發現自己的心態不適合考研,於是果斷在8月報了國內比較老牌的(針對德福考試的)德語機構的暑假半天班,高強度A1網課,一週6天,每天3小時直播,日常就是直播上課積極互動,課下看錄播補筆記(A級別主要學語法,筆記特別特別多),按時完成作業,一天學習時間不低於10小時。
當時還受到22年下半年疫情的影響,我被封在家裏不讓返校,所以大四上的整個學期都在家裏上網課,所以我就連着暑假、大四上學期、寒假,一口氣從A1學到B1。(加上20年大一下的時候也被封家裏一個學期,我大學只有三年是在線下度過的)
因爲23年要畢業了,學校事務繁多,所以22年寒假學完B1之後,23暑假複習英語準備APS,到現在才快要結束B2階段的學習。
德語從開始學至少需要一年半才能去考德福,如果你要申請某一年的冬季學期,那麼最晚得過了那一年的3月場德福!
四、德語學習建議
1. 初學者不建議自學。
正如我第二節介紹的,德語其實就是入門難,這個階段最好有老師帶着你搭建語言框架,還能糾正發音,打好基礎。我的建議是至少報班學完A2,也就是把大部分常用的語法都學完,到中級階段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繼續報班或者轉自學。
報班選擇線上線下全看你自己的偏好,我學語言的時候比較社恐,如果學發音的時候是在線下課堂我可能反而不好意思練習,所以網課反而能讓我對着屏幕跟着老師酣暢淋漓地練,基礎打得很紮實。如果你是社牛也可以選擇線下班,也許還能找到另一半(真的!)。
當然也有一位工科老哥大二大三期間從A1自學到德福,一年半拿了德福19分(差1分滿分),本科畢業直接無縫讀TU9德碩。如果你決定自學請直接看第三條。
2. 報班的機構選擇。
德語有官方的歌德語言中心,但是其實他們的教師信息是不公開的,也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你報的班到底是哪個老師上,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給新老師當了小白鼠,從我當時在網上找的信息來看,不同地方的歌德、甚至同一個歌德內不同的老師的上課風格迥異,能不能進入教學水平好、頗受學生喜愛的老師班級純靠運氣。
如果你能夠脫產學,那麼我不推薦歌德,他們的教學速度慢,信息量不大,初學會感覺進度太慢,上課甚至還帶你做遊戲(類似幼兒園),不適合每天能拿出很多時間、想要保證知足夠知識量輸入的學習者。
建議選名氣大,且能將每個班級的教師信息列出來的機構,然後儘可能報名教學總監帶的課。我學A1的時候就誤打誤撞報名了機構裏初級教學總監的課程(時間剛好合適),真的感覺她對學生學習進度的把控非常好,能把語法框架循序漸進地搭建起來,對我們的問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非常幽默風趣,每節課還會巧妙地 “預告”下節課的內容,當時學習熱情真的一直拉滿。
一定要自己去各個機構公衆號或者官網看他們的課程信息,一般機構都會提供全級別免費試聽課,可以多報名幾個評估一下適不適合自己,不要只是小馬過河總是問別人,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機構。
3. 如果確實想要自學
那麼我的建議是:一定要去網上搜尋大機構的錄播課,同時需要具備堅定的決心和自律能力。
重視初級階段的語法學習。初學不要去網上看一些德語up主或者外國人的單詞語法短視頻,那些語法很碎不成體系,你會感覺很混亂。可以等學到中高級別拿來查漏補缺。德語語法不學成完整的體系,地基沒打好你會越來越痛苦。我在B2班就感覺到班裏一些同學的初級語法基礎沒打好,常犯低級語法錯誤甚至很多初級語法概念混淆。
初級階段一定要多做筆記,筆記不要學到哪記到哪,最好一節課聽完之後自己理順了再總結記錄,找到語法之間的關聯性。
做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一定要第一時間去翻自己的筆記,先不要去網上查,通過勤翻筆記的方式慢慢熟悉你的筆記,不然筆記等於白做!如果發現確實是筆記裏缺失的內容,再去網上查資料補全,這樣才能在腦子裏構建好語法體系,後期才能得心應手!
創作不易,讀到這裏的盒u們也不容易!在此高調求電!!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