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说德语难的留下,其他人出去!

目录

一、德语简介

二、德语难吗?

三、我的德语学习过程

四、德语学习建议


一、德语简介

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同属西日耳曼语支的还有英语和荷兰语,如下图所示。

日耳曼语族

德语水平一般参照欧洲共同语言标准(简称欧标),包括6个等级:A1, A2,B1,B2,C1,C2(如下图),英语也可以按这个体系分等级,例如大学英语四级(雅思4.5-5分)相当于B1、六级(雅思5.5-6分)相当于B2水平。

欧标语言能力分级

二、德语难吗?

结论:我认为有英语基础(词汇量6000,语法概念较清晰)的前提下,德语学习长期来看比英语学习更简单。


(1) 发音

德语是表音文字,首先要学的就是发音规则,单个字母和常见字母组合都会学到,学会之后看到就能读,听到就能写。德语比英语多了四个字母äöüß,其实这对中国人来说不难,我们的拼音里就有ü,而字母变音遵循的规则是一样的,比如从u→ü,是在u音的基础上,舌尖稍后缩,舌根上顶。a→ä和o→ö也是同样的道理。ß想必你也不陌生吧?不过它的单独的字母发音是s-z(德语字母发音),在单词中ß相当于ss


整体上德语发音是比英语简单的,德语字母发音有一些跟拼音完全一样,还有一些就是更加“奔放”的中文发音,因此有时候德语可以空耳成字正腔圆的中文

说明一下,扮演元首的演员德语带有浓重的瑞士口音,跟标准德语差距还是挺大的。

这句台词原文是:Und doch habe ich allein,

(allein auf mich gestellt, ganz Europa erobert!)

意思是:我只身一人,(靠自己征服了整个欧洲!)


(2) 语法

比英语复杂很多,德语在英语语法的基础上衍生了很多概念。

如名词分性数格,对应不同的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理论上分别有4×4=16种和3×4=12种情况,如下图。

定冠词

不定冠词

别慌!虽然理论上定冠词有16种情况,但其实定冠词只有6种;同样,不定冠词也只有6种。不过跟英语比的话这的确是硬伤,毕竟英语只有the、a/an。

其实跟着老师按照一 四 三 二格的顺序学也不是很难,因为它本质上就是更细节的英语语法,第一格=主格和表格,第四格=直接宾格,第三格=间接宾格,第二格=名词所有格,如果你有意向学德语,请马上把这些表忘了,因为德语老师会带着你循序渐进地学,这些表起的是查询作用,实际学习时并不是抱着一堆表硬背!!


德语语言框架也跟英语有出入。

最有特点的是常见的框形结构,简化版就是 主语+助动词+其他成分+宾语+动词。如:

框形结构

动词在句末,这一点乍一看很不可接受,但实际上这种现象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中文里的把字句和被字句就是动词后置,只要习惯了就还好。


有点复杂的可能是动词的人称变位,“变位“的语法概念在英语学习中没有提出来(我学的时候老师没提过),是因为英语一般现在时中只有一种人称变位,那就是第三人称单数。德语几乎每个人称都有自己专属的变位规则。我以最简单的动词be和have举例,对比一下德语和英语的动词变位:

动词变位

这只是一般现在时的变位,不同时态当然还有各自的变位,但是学了之后真的不算难,不骗你


顺便提一嘴,德语人称还有自己的变格,同样这个变格在英语中体现较少,例如:

你还记得英语的人称变格吗?主格、宾格……


(3) 数字

先读个位再读十位,比如54是vierundfünfzig,换成英语就是four and fifty,这是一个初学需要克服的难点之一。


(4) 形容词

形容词也有变位!想不到吧!这里真的不得不说,比英语复杂很多了。

在德语中,当形容词作定语时,必有词尾变化,这个变化不止是要看修饰的名词的性数格,还要看形容词前面是定冠词还是不定冠词还是零冠词,共3类情况,与名词16种性数格的情况排列组合一下,理论上形容词词尾会有3×16=48种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混合变化词尾规则

弱变化词尾规则

强变化词尾规则

不要被吓到,仔细数数,其实词尾一共才只有5种!但是这里不得不承认,和没有“词尾”一说的英语相比,德语要稍微麻烦一些。


以上四点都是德语初学者会遇到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初学德语最好报班学,自己找录播课学可能很快就从入门到放弃了。不过不要担心,过来人告诉你学到B2及以上的时候这些语法概念会都变成一种潜意识,不需要在脑子里查表,下意识就把词尾写对了。


但是也有好消息:德语词汇量有一部分可以直接从英语继承!


因为德语和英语是语言谱系中关系最近的语言,词汇上必然有相似之处。实际学久了之后是可以感受到一些转化规则的,你会发现有些“德语词”虽然从未学过,但是看到了就感觉似曾相识甚至可以立刻认出来。


常见的转换规则有:

  • ty结尾的名词直接变成tät,其他不变
  • c(发k音时)换成k,因为德语中发(拼音k)这个音的就是字母k,这一点更符合我们的母语直觉
  • c(发c或s音时)换成z
  • 由于德语中没有th“咬舌音”,th这个字母组合在德语中直接忽略h读t,因此有时可见th会被换成t或者tt
  • 很多直接从英语“借来”的动词在末尾稍作变动后以-ieren结尾。


来测测你的德语词汇量吧 (误

例:

Universität, Dokument, Familie, Vater, Mutter, Alkohol, Zigarette, Fußball, Freund, trainiren, Respekt, gratulieren, Kritik, kontrolieren, Differenz, interessieren, Musik

相信到这里你已经能看出来一些单词对应的英文是什么了吧!你的英语词汇量越大,你的德语学习过程就越轻松。


还有一部分德语单词则长得和英语一模一样,只是德语的名词首字母需大写,且要加上词性,看起来就是这样的:

der Student, der Name, der Bus, das Problem...


当然,有时候单词拼写跟英语一模一样,但是含义却完全不一样的也不少见,不过多出现在初级词汇,学久了也不容易搞混,如:man的意思不是男人,是people(泛指);fast不是快,是“几乎”;an是介词,不是不定冠词……


(5) 常见误区:德语单词很长很难

这个说法半对半错,德语的长单词确实多,但其实不难。因为德语的名词构词逻辑跟中文极其相似,就是简单的合成;与之相对的,在英语中,很多词并不能进行简单的加合组成新词,而是会重新造一个词,增加了记忆负担。下图是英德对比:

合成词

英语也常把两个词分开写,比如ballpoint pen圆珠笔,而德语则是合写为Kugelschreiber,所以德语单词看起来长,但学了就会发现,它在构词逻辑上反而比英语简单,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细心的盒友可能已经发现了,德语合成词的词性取决于后一个词,也就是这个词的核心词,比如“国界”本质上是一种“边界”,因此整个合成词的词性取决于“边界”的词性,你只需要知道“边界”就可以知道整个词的词性。这既符合直觉又符合逻辑。

(有时候词与词之间可能会加一个s,这是起“胶水”的作用把两个词粘在一起,没有实义。)


有了这些铺垫,那么你就可以轻松看懂德语合成词了!德语合成词普遍有初级+初级=中级的规律,也就是两个或多个初级词可以合成为中级词,只要你初级词汇学得扎实,那么到了中高级别你背单词会轻松不少,很多都是直接合成,就算从来没见过也能知道词性,猜出意思。


                   实战一下吧!

1. 已知die Kuh牛,die Milch奶,那么Kuhmilch和Milchkuh分别是什么意思?


2. 已知:die Kraft动力,das Fahrzeug车辆,die haftpflicht第三方法律责任,die Versicherung保险,der Teilnehmer参与者。问:Kraftfahrzeughaftpflichtversicherungsteilnehmer是什么词性什么含义?

(在评论区写出你的答案吧


(6)德英语言考试要求对比

这部分内容要聊的就是我认为德语长期学习比英语更简单的最有力原因了。语言考试指的是出国语言考试,对语言要求较高,要求学习者适应并掌握母语人士的语言习惯


我们学英语的时候最常听老师说的就是,你要多用小众的表达,高级的词汇,不要用大家都用的词,会显得很low,你在考试的时候用的词汇越高级,考官越喜欢。而备考高级别英语时要求你背的那些所谓的“高级词汇”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再用到了,而且长得千奇百怪,例如:

你不会只认识第一个吧?

在英语语境中,使用高级词汇的要求大大增加了记忆负担,咱就是问,背这么多大概率一辈子也用不到的词(或者要用的时候已经忘了),是嫌自己脑细胞过剩吗?(注:此处并不是拉踩词汇量大的uu,记忆力好会背很多词汇也很厉害)


德语则并非如此,备考任何德语出国语言考试的时候,德语老师一般会强调没必要去追求写出什么稀奇古怪的词,尽量将常用表达用对,这样就已经很出色了。德国人更看重实用性,在他们眼里只有冲着得文学奖去的人才会绞尽脑汁地使用冷门小众的高级词汇,普通人只要具备辩证思维,逻辑严密,能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就行了,没必要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不过德国人不爱重复用词,追求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切换,比如名词动词转换,(只能死记硬背的)功能动词结构等,但还是不会跳出常用词汇的范畴。


从两种语言的使用习惯可以看出德国人严谨务实、循规蹈矩不爱改变的国民性格,以及英语母语人士偏向于牺牲实用追求漂亮,对华丽词藻有一种别样的执着。


到了中后期,德语学习就是学过的常用表达重复出现加深你的印象,记忆负担远远低于英语学习。因此很多同样更看重实用性的人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就好像找到了知己一样,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三、我的德语学习经历

去年大三下的暑假开始本来是打算考研的,备考了半个月发现自己的心态不适合考研,于是果断在8月报了国内比较老牌的(针对德福考试的)德语机构的暑假半天班,高强度A1网课,一周6天,每天3小时直播,日常就是直播上课积极互动,课下看录播补笔记(A级别主要学语法,笔记特别特别多),按时完成作业,一天学习时间不低于10小时。


当时还受到22年下半年疫情的影响,我被封在家里不让返校,所以大四上的整个学期都在家里上网课,所以我就连着暑假、大四上学期、寒假,一口气从A1学到B1。(加上20年大一下的时候也被封家里一个学期,我大学只有三年是在线下度过的)


因为23年要毕业了,学校事务繁多,所以22年寒假学完B1之后,23暑假复习英语准备APS,到现在才快要结束B2阶段的学习。


德语从开始学至少需要一年半才能去考德福,如果你要申请某一年的冬季学期,那么最晚得过了那一年的3月场德福!


四、德语学习建议

1. 初学者不建议自学。

正如我第二节介绍的,德语其实就是入门难,这个阶段最好有老师带着你搭建语言框架,还能纠正发音,打好基础。我的建议是至少报班学完A2,也就是把大部分常用的语法都学完,到中级阶段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继续报班或者转自学。


报班选择线上线下全看你自己的偏好,我学语言的时候比较社恐,如果学发音的时候是在线下课堂我可能反而不好意思练习,所以网课反而能让我对着屏幕跟着老师酣畅淋漓地练,基础打得很扎实。如果你是社牛也可以选择线下班,也许还能找到另一半(真的!)。


当然也有一位工科老哥大二大三期间从A1自学到德福,一年半拿了德福19分(差1分满分),本科毕业直接无缝读TU9德硕。如果你决定自学请直接看第三条。


2. 报班的机构选择。

德语有官方的歌德语言中心,但是其实他们的教师信息是不公开的,也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你报的班到底是哪个老师上,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给新老师当了小白鼠,从我当时在网上找的信息来看,不同地方的歌德、甚至同一个歌德内不同的老师的上课风格迥异,能不能进入教学水平好、颇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班级纯靠运气。


如果你能够脱产学,那么我不推荐歌德,他们的教学速度慢,信息量不大,初学会感觉进度太慢,上课甚至还带你做游戏(类似幼儿园),不适合每天能拿出很多时间、想要保证知足够知识量输入的学习者。


建议选名气大,且能将每个班级的教师信息列出来的机构,然后尽可能报名教学总监带的课。我学A1的时候就误打误撞报名了机构里初级教学总监的课程(时间刚好合适),真的感觉她对学生学习进度的把控非常好,能把语法框架循序渐进地搭建起来,对我们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非常幽默风趣,每节课还会巧妙地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当时学习热情真的一直拉满。


一定要自己去各个机构公众号或者官网看他们的课程信息,一般机构都会提供全级别免费试听课,可以多报名几个评估一下适不适合自己,不要只是小马过河总是问别人,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构。


3. 如果确实想要自学

那么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去网上搜寻大机构的录播课,同时需要具备坚定的决心和自律能力。


重视初级阶段的语法学习。初学不要去网上看一些德语up主或者外国人的单词语法短视频,那些语法很碎不成体系,你会感觉很混乱。可以等学到中高级别拿来查漏补缺。德语语法不学成完整的体系,地基没打好你会越来越痛苦。我在B2班就感觉到班里一些同学的初级语法基础没打好,常犯低级语法错误甚至很多初级语法概念混淆。


初级阶段一定要多做笔记,笔记不要学到哪记到哪,最好一节课听完之后自己理顺了再总结记录,找到语法之间的关联性。


做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一定要第一时间去翻自己的笔记,先不要去网上查,通过勤翻笔记的方式慢慢熟悉你的笔记,不然笔记等于白做!如果发现确实是笔记里缺失的内容,再去网上查资料补全,这样才能在脑子里构建好语法体系,后期才能得心应手!


创作不易,读到这里的盒u们也不容易!在此高调求电!!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