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客
導語
成功的商人鮑比·科蒂克(Robert A. Kotick)可能弄不懂,爲什麼大家會如此狠自己?但對廣大玩家而言,遊戲可遠不止是買賣與生意。01
得知大反派即將下臺後的狂歡
2023 年 10月13日,微軟以687億美元的價格正式完成了對動視暴雪的收購,結束了這場長達20個月的多方博弈。
而與這個轟動業界的大新聞相比,動視暴雪總裁鮑比·科蒂克將於2024年離任,似乎卻成了更加令玩家們振奮的消息。
根據鮑比·科蒂克本人說法,微軟Xbox 主管菲爾·斯賓塞讓他留任到年底,協助完成團隊合併等過渡工作。
雖然在
公司被收購以後,原總裁離任本屬於是業內十分普遍的常規操作
。但鮑比·科蒂克即將走人的消息,卻着實讓遊戲圈內各方人士歡呼雀躍了一波。
不光國內外玩家們紛紛慶幸“鮑比·科蒂克”終於要滾蛋了,就連動視暴雪自己的員工,也都提前開起香檳。這一幕就好像是《哈利·波特》故事的開頭,整個魔法界都在大肆慶祝“神祕人”伏地魔走了。
這其中反應尤爲強烈的,是暴雪娛樂部門的員工。根據彭博社記者Jason Schreier的採訪,絕大多數暴雪娛樂的員工對管理層變動感到“興奮”。並期待Xbox能夠在未來更好地引導暴雪娛樂的發展方向。
而部分暴雪娛樂的員工更是立刻便選擇與動視“割席”,將自己的備註從“動視暴雪”更替爲“微軟暴雪”,彷彿這一天他已經等待了上萬年。
事實也的確如此,早在 2021 年,科技媒體The Verge就曾報道,動視暴雪有上千名員工簽署了實名請願書,逼宮鮑比·科蒂克卸任總裁職務。
如今又過了接近兩年時間,好在總算是有部分員工能熬出頭了……
按理來說,在被微軟收購以後,動視暴雪肯定會經歷一系列的裁員與部門整合。大多數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飯碗都算不上是安全。
但似乎沒關係,只要科蒂克走人,今天這香檳還是要開的……
在這個節骨眼上,甚至微軟 Xbox原聯合創始人西姆斯·布萊克利都跳出來諷刺科蒂克,說如今的一切都是他罪有應得。
通常在現實生活裏,很少會存在遊戲裏那樣的大反派。即便現實中並不缺乏“牆倒衆人推”的事例,但想成爲科蒂克這樣的“業界公敵”,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積累起來的。
在媒體AskMen針對科蒂克的採訪中,甚至許多受訪者將他比作“遊戲圈的希特勒”。
實在很難想象,這樣一個任期長達30餘年的總裁,究竟是怎麼把名聲搞臭成這樣的。
02
科蒂克究竟做了什麼?
鮑比·科蒂克是一位擁有猶太血統的美國商人。不得不說,他在商業上所展現出的天賦,是毋庸置疑的。
他很小就擁有自己的名片,到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獨立經營起生意了。
他聽從喬布斯的建議從密歇根大學退學,專注於軟件方面的業務。並與合夥人布萊恩·凱利在1990年購買了當時已瀕臨破產的Mediagenic公司25%的股份,並於1991年成爲了這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恢復了其原本的名字“動視(Activision)”。
憑藉着優秀的經營能力,他讓動視迅速恢復盈利,並在接下來的十幾年中不斷收購遊戲工作室,擴張動視旗下的產品。在此期間,動視產出了像《使命召喚》《吉他英雄》這樣的經典熱門遊戲。
在2006年,科蒂克敏銳地覺察到大型多人線上遊戲(MMO)的市場潛力,爲了得到《魔獸世界》,他向維旺迪提出了收購其旗下暴雪娛樂的建議。
最終,動視與維旺迪合併爲動視暴雪,科蒂克成爲動視暴雪的首席執行官,但維旺迪擁有52%的股份,董事長也由維旺迪的勒內·彭尼森擔任。
藉助維旺迪在亞洲市場取得成功後,動視暴雪持續爆發式增長。在2010年前後,一度成爲全世界最大的遊戲發行公司,《使命召喚》系列也多次打破當時的娛樂銷售紀錄。
事實上,科蒂克在經商上的才能,確實讓曾瀕臨過破產的動視與暴雪,在商業上迎來了巨大成功。
在2013年,動視暴雪開始尋求從維旺迪“贖身”,購回了大量自己的股份,直至動視暴雪徹底脫離出維旺迪。
在被微軟收購之時,動視暴雪在全球遊戲公司當中排名第七,僅次於騰訊、索尼、蘋果、微軟、谷歌以及網易這些綜合型的科技巨頭。
所以說,科蒂克確實是個傑出的商人。除了動視暴雪的職位,他還在2003 年至 2008 年 以及2012 年至 2022 年 間分別在雅虎與可口可樂公司的董事會任職。從商業角度來看,這麼多年身居高位、蒸蒸日上,
讓動視暴雪的淨利潤從2006年財報上的1.39億美元一路暴漲至2021年的26.99億美元
,“不僅沒罪,反而有功”。
但也正是因爲他身上的“商人”味兒太濃,當玩家們細品之下回過勁兒來,科蒂克與動視暴雪在遊戲圈裏的口碑,便開始遏制不住地雪崩。
對於科蒂克而言,只要有益於生意,很多東西其實都可以拿來利用。
早在2009年,他曾用手中的遊戲IP威脅索尼,如果不降低平臺收費的價格,動視暴雪將不再爲索尼的遊戲機開發遊戲。
而同年,當有記者提及《使命召喚》的售賣價格在市場經濟萎縮的情況下不降反增時,科蒂克卻不屑地回應稱 “如果我自己能做主的話,價格還應該定得更高。”
他曾說:
“我將大量對產品進行宣傳包裝的人員招進動視,就是想要去除掉遊戲產品當中樂趣的成分
。”
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又怎麼可能與他的用戶(也就是玩家們)共情?又怎麼可能發自內心地喜歡遊戲?
按照西姆斯·布萊克利的說法,科蒂克在購入《吉他英雄》前曾多次唱衰這部作品,還當面與他鼓吹 Xbox 最終將會失敗,把一手PUA操作玩得滾瓜爛熟。
而 Infinity Ward 原本的首席開發團隊在開發出當時最賣座的一代《使命召喚》作品後,也因遭受科蒂克爲首的高層不公正對待,最終與動視不歡而散。
公司內,科蒂克助漲了拉幫結派的“兄弟會文化”及辦公室政治的風氣。在2021年,動視暴雪內部因性別歧視及性騷擾等問題遭到大量指控,僅一年間,相關訴訟便高達114起。但科蒂克卻對如此重大的內部問題始終不以爲意。
而也是這樣的人,在疫情期間動視暴雪大規模裁員的檔口,卻拿着高達3000萬美元以上的年薪以及2億美元的獎金,引起了巨大爭議。
只能說這一系列 “死道友不死貧道” 的利己主義做法,可能就是他堅定不移的商人本心……
03
遊戲不止是生意
鮑比·科蒂克不明白,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對他懷恨在心?
畢竟即便是離任之前,他還是憑藉商業遠見,早早地就讓動視暴雪抱上了微軟這條大腿。
之前接受Variety採訪時,他甚至曾經懷疑,可能是如今“反猶太主義”有所抬頭,所以他纔會遭受如此“不公正”的抨擊。
但事實上,這位精明的商人應該弄不懂:對玩家而言,遊戲可遠不止是買賣與生意。
特別是動視暴雪旗下那些曾經作爲一代經典的優秀作品。
這些遊戲裏可能珍藏着玩家們最美好的時光與回憶,它們可能是維繫友情的牢靠紐帶,可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寄託,亦或是從勞苦現實生活中得到的一絲喘息之機。
他就好像親戚熊孩子的家長永遠搞不明白,不小心弄壞幾個手辦玩具,有啥好值得讓人生這麼大氣,幾個錢而已。
希望永遠不復相見吧,即便這意味着科蒂克離開前會捲走幾億美元的遣散金。
就這麼一別兩寬吧,至少送走動視暴雪這麼多年最大的反派後,我們興許還能期待一個比如今更好的結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