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放學後如果時間還早,手裏有點零花錢,總會在學校門口的小攤駐留片刻,當時爆火的零食很多,乾脆面就是其中一種,不同品牌的乾脆面搶佔着市場,當時的乾脆面都會附贈一張小卡片,小浣熊-康師傅-魔法士這三家印象最深.
印象中卡片除了水滸系列,還有十二生肖、金庸小說系列、封神榜、三國系列等,對於當時的小學生可是有着很強的吸引力,有時候會爲了集卡一下子買好幾包乾脆面,有多餘的卡片相互之間還會互換,或通過遊戲贏得.
在1999年年末~2001年初統一集團名下的小浣熊乾脆面推出水滸卡108張,加上6張惡人,包括各種閃卡,大卡、中卡等.
第一代:04公孫勝 05關勝 06林沖 07秦明 09花榮 13魯智深 14武松 17楊志 19索超 22李逵 23史進 36燕青,一共出到第十四代.
像乾脆面中這樣的人物立繪卡,畫面中只有人物角色和簡單的背景或單色背景,主要體現人物的設定.如今立繪可以說隨處可見,各種周邊、海報、遊戲中都存在人物立繪.
我國的人物立繪卡可以追溯到起源於楚漢戰爭時期的葉子戲,葉子戲:一種紙牌博戲,類似於升官圖,兼用骰子擲玩,最早出現於漢代,被認爲是撲克、字牌和麻將的鼻祖.葉子戲是世界可考的最早的古代撲克牌雛形,撲克的多種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較爲被人接受的就是現代撲克起源於中國的“葉子戲”.
民國時期的葉子戲用的紙牌
葉子戲的玩法是依次抓牌,大可以捉小,與西方紙牌是一脈相通的.牌未出時部反扣爲暗牌,不讓他人看見,出葉子後一律仰放,由鬥者從明牌去推算未出之牌,以施競技,和撲克牌的打法相差無幾.
這種紙牌很長,所以慢慢有人在上面繪畫和配文.到了明清時期,隨着《水滸傳》的盛行,也有畫上水滸人物的紙牌.
水滸人物紙牌
在明末清初水滸傳到日本後,也興起了水滸熱潮,18世紀的日本文政時期,歌川國芳根據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水滸傳》中108個梁山好漢的人物性格,生動地描繪出富有個性的典型人物肖像.
智多星
黑旋風
日本對於三國文化的喜愛不必多說,光榮系列的《三國志》、《真·三國無雙》、今年光榮特庫摩名下工作室Team NINJA開發的《臥龍:蒼天隕落》,三國文化在日本的影響很深.
正子公也,日本插畫師,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理工學部物理學科,大學就讀時就師從漫畫家寺澤武一,1989年離開寺澤製作公司,作獨立發展.在1997年:發表第二套畫集作品《繪卷三國志》,並且打算在兩年後發表第三套畫集作品《繪卷水滸傳:梁山豪傑壹百零八》.
2008年:授權上海城漫漫畫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出版《百花三國志》、《繪卷水滸傳:梁山豪傑壹百零八》中文版畫集,由重慶出版社印製,許寧譯文.
正子公也畫的百花三國志
而小浣熊乾脆面的水滸系列有一個說法是1997年當時統一集團大 boss 的公子看到了正子公也的《繪卷三國志》,十分喜歡,在得知正子公也打算在1999年發表《繪卷水滸傳:梁山豪傑壹百零八》後,決定兩年之內拿出中國人自己畫風的水滸畫,以卡片的形式投入麪餅,與繪卷水滸畫集同期上市,讓青少年看到自己國人畫的中國風水滸英雄,而不是從小就對日漫風格改造的的古典名著根深蒂固.(這個說法有待考證)
97 年末,統一內部例會發布了這個構思之後,負責美工那些職工都躍躍欲試,但 boss認爲統一美工的風格偏向卡通,不適合古典題材的繪製,最後鎖定在——國畫風格上.於是公司開始全國各地招募國畫高手來共同創作,越重要的人物由資歷越深的國畫大師擔當把關.99年,統一正式發行水滸英雄系列卡片,問市後的市場反響無疑是成功的,在當時風迷一時,如今這些已成爲成爲一代人的回憶.
由於招募不同的畫師進行繪製,不同批次的水滸卡在繪畫風格上也有不同.
早期第一代
早期第二代
在比較早期的繪畫質量都是很不錯的,但到了後面畫風就明顯變了
第五代
第五代
最後欣賞小浣熊"水滸英雄傳系列卡片"與正子公也的《繪卷水滸傳:梁山豪傑壹百零八》
(選取部分)
林沖
吳用
宋江
李逵
楊志
張清
魯智深
武松
公孫勝
宋清
馬麟
柴進
侯進
李袞
李忠
顧大嫂
蔣敬
項充
鬱保四
呂方
郭盛
裴宣
張順
魏定國
朱武
燕青
解寶
石秀
楊雄
龔旺
樊瑞
關勝
孫二孃
如今小浣熊水滸卡已經成爲了一代人的記憶,二十年過去了,再看這些記憶中的畫面也已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