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考公王牌?夕陽紅專業?
法學或許是最常被人誤解的社科專業之一,諸如“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法皇漢帝宇宙機”等名言警句也是層出不窮。
那麼,報考法學相比其他人文社科專業有哪些優劣?法學專業究竟要學什麼“法術”?法考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大考嗎?律師的工作又是否真的像我們在影視作品和相關遊戲中看到的那樣?
好在現在志願填報時間已經結束了,我也不用承擔任何由“勸入”和“勸退”所引發的被“誤了終身”的盒友追殺的風險。因此我撰寫了這篇“簡明法學志願指南”,以增進各位“準法學生”和對法學抱有濃厚興趣的高中生對這個披着一層神祕色彩的專業的瞭解。
當然,如果你並不打算從事相關行業,只是感到好奇或單純爲了找樂趣而點進來,那麼我同樣歡迎你過來看個樂子。
正文目錄
個人經歷:一見法學誤終身(大誤)
什麼樣的人適合學法?
學法有哪些好處?
假期準備(知識、思維、心理)
主線任務(專業課、畢業論文、法考)
支線任務(考研、考公、社團、實習)
職業選擇(律師、公務員、法務)
院校推薦
個人經歷:一見法學誤終身(誤)
五年前的夏天,與許多黑盒的朋友一樣,我也面臨着高考志願填報的困境。那時候的我自詡文藝青年,填志願也是以興趣爲導向,一心想扎進文學、歷史和哲學這些典型的人文學科,憧憬着將來成爲一名作家(不過現在倒是成了“社區創作者”,某種程度上也算實現了夙願)。而我的父母和其他長輩則以就業爲導向,苦口婆心地勸我學醫、學法、學金融。
顯然,觀念上的代溝一時是難以填平的,氣盛的年輕人的想法就像出籠的鳥一樣不受羈絆。苦勸無果後,老爹帶我去見了他的一位律師朋友,讓他來幫我做思想工作,和我講講學法的利弊得失。
儘管用處不大,但是這次律所之行還是讓我直觀地感受到了法學是一個能賺錢的專業(尤其是這位伯伯半開玩笑地說找他諮詢按小時計費的時候),律師是一個相對體面(如果能熬過實習期並能有穩定的案源)的職業。
之後又經過了幾輪拉扯,胳膊拗不過大腿的我作出了妥協:學醫是不可能的,學金融更是不可能的,那就折衷一下學法好了,正好我中學政治歷史都學的不錯,想來記法條也在行,反正將來考研還能報考我心愛的歷史和漢語言文學。
如今,已經取得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上岸法學學碩的我(文學、哲學:終究是錯付了!)看着當初包括文史哲的朋友在就業和升學時面臨的一些困境(算是身邊統計學),不免會暗暗慶幸:薑還是老的辣,多聽聽家人的話,看來興趣愛好和喫飯的傢伙還是要分開,學法真香。
擁有什麼條件的人適合學法?
其一,經濟條件。廣義的法律職業薪酬上限很高,下限也不低(除了實習期倒貼律所的苦力),因此法學專業是一個能讓你溫飽的職業,在一定條件下(專業能力過硬或案源豐富)還能取得高收入的職業。所以無論你家庭條件一般還是富裕,學法都是不錯的選擇。
像張偉這樣有自己的律所,能獨立執業的律師已經算是混得好的了
形成鮮明對照的就是文史哲等人文專業,就業比較難,變現慢,讀研的話要做好坐冷板凳準備,像我比較瞭解的歷史專業光是買文獻典籍和工具書就很燒錢,相對適合家裏有礦的朋友讀。
其二,家庭背景。家人有從事廣義法律職業(公檢法司等公務員、律師、法務)或有相關人脈的朋友比較適合讀法學。一來有家學淵源,耳濡目染,學起來輕鬆些。二來有利於實習和就業。
無獎競猜:圖片中出現了哪些法律職業?
其三,個人能力。首先是可靠的記憶力。像我們在律政劇上看到的律師口若懸河,法條倒背如流的場景往往是假的,因爲要引用的法條事先就會準備在辯護意見書等法律文書中。但是爲了應對期末考試和法考,記憶力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要行使法學生特有的緊急立法權(指編造法條)了。
其次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畢竟律師是和人打交道的行業,無論是與當事人和三法司的交涉,還是法庭上針鋒相對的辯論,抑或出具規範的法律文書,這兩種表達能力都是缺一不可的。
此外,法條與案例檢索能力,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所以並不是只有文科生才適合學法,像一些有理工科知識背景的人在知識產權法方面甚至更加喫香),團隊協作能力,抗壓能力也很重要。
學法有哪些好處?
第一,在人文社科專業中,法學專業相對好就業,薪資相對高(尤其是做房地產、破產、證券、涉外等商經領域的律師)。法學與漢語言文學合稱“法皇漢帝”,可選擇的崗位多,司法類公務員還有司法津貼,是名副其實的考公王牌專業。
第二,知識面相對廣。比如學習法制史能拓寬視野(如五刑、八議、春秋決獄、會審公廨),學習稅法有助於瞭解稅務領域知識(能自己計算個稅了),學習保險法買保險不易被坑(比如哪些情況是免責事由),學習國際公法能增進國際關係知識(比如瞭解大使和代辦的區別)。
第三,法學實用性強,法學生的維權意識和能力都很突出。在小賣部買到過期一週的可樂?進了飯店被告知餐具要額外收費?在網店上買到了劣質產品而商家卻不肯退款?這些都是我和室友們真實經歷,只要有相關知識,一點厚臉皮和硬鋼到底的勇氣,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我們校友甚至還有因禁帶飲食規定起訴上海迪士尼樂園的(調解結案,但是從結果看算勝訴了)。
現在上海迪士尼樂園不禁自帶飲食了
假期準備
我其實是比較支持大家利用假期考個駕照,和朋友們打打遊戲或一起出去旅個遊的(拒做卷王從我開始)。不過如果你想更好更快地實現從高中畢業生到法學本科生的身份轉變,那麼倒是有一些準備工作可以做。
積累法律知識
我不太建議毫無相關基礎的朋友上來就看晦澀高深的教科書(點名王澤鑑的《民法總則》),或是直接給你們開一長串書單。個人建議先看一看院校的培養計劃,瞭解法學生四年來要學什麼專業課,區分公法和私法,對各個部門法的內容有所瞭解。
有了宏觀認知之後,便可以從微觀着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比如和法理學有關的《西窗法語》《洞穴奇案》《電車難題》,與刑法和刑訴法有關的《無罪辯護》等。如果你目的性特別強,早早就定下了法考和考研計劃,那麼可以有針對性地看一些相關視頻(強烈建議關彈幕以免影響觀感)。
培養法律思維
法律思維比法律知識更加抽象。法學專業和其他專業學生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習慣說法言法語(在外人看來就是學魔怔了),具有較強的法治思維。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證據思維,與不熟悉的朋友有較大數額的金錢往來時保存好證據,如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這樣做能爲後續採取救濟措施省去很多麻煩。
逆轉裁判裏的“逆轉思維”也是一種法律思維
做好心理準備
這點和我之前說到的抗壓能力有關。因爲法律職業的特殊性,法學生在實習和工作中難免會接觸更多的社會陰暗面,所以我建議要做的心理準備,既包括面臨學業、升學和法考壓力的準備,也包括忍受實習期低薪高壓的牛馬生活和麪對重大抉擇時不忘初心的準備。
主線任務
如果把法學本科生活比作打遊戲的話,畢業自然是主要目標,完成所學課程,撰寫畢業論文並通過答辯是主線任務。雖然法考不是畢業的必備要求,但鑑於其重要性,這裏也將其列爲主線任務。
課程
法學的主要課程包括法理學、中國法制史(部分院校還開設外國法制史)、憲法、民法總論與分論(債法、物權法、侵權法、婚姻家庭法、人格權法等)、刑法(賺錢的祕訣都寫在裏面)、商法(真正賺錢的祕訣*1)、經濟法(真正賺錢的祕訣*2)、知識產權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三國法(不是魏蜀吳三國,而是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三國法),這些就是我們作爲法師要學的“法術”。
課堂是第一戰線,學好課程內容對鞏固法律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老師的授課方式以講解教材爲主(講理論,講法條,講案例),偶爾會有學生課堂展示環節。期末考察的方式包括考試(開卷或閉卷,但開卷不意味着簡單,因爲意味着老師可以肆意考冷門甚至考試範圍外知識了)、課堂展示和論文提交(有時交簡單的作業也可)。如果想要推免(也就是所謂的保研),那麼高績點自然是必要的。此外,一手好看的成績單對於考研和考公(相關單位有時會要求提交)來說也是加分項。
相比理工科和其他人文社科,個人認爲法學生平時的學業壓力並不大,但是期末要記憶的知識點多,所以相對依賴靠前突擊。我的經驗一是重在平時(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掌握好最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理,但也不要提前太早背書(因爲到了後面還會忘記)。
背不下去就去撞豆腐
二是利用出題老師的惰性(懶得自己編題)和慣性(喜歡把往年的題不經更改就用到今年),多看看與專業課相關的法考真題,或者去打印店看看有沒有往年考試真題(問學姐學長也可)。我有一次考試就納悶,怎麼背書背得這麼牢名次卻是中游,而同學們一個個考了不到半小時就紛紛交卷了,後來才知道班上一大半的同學早就從不同途徑拿到了往年考試卷子,而老師一個字都沒有動過。
小貼士一:學到的知識是自己的,不應當依賴投機取巧,否則以後執業了可能會“還賬”。
小貼士二:不過鑑於課堂所學(理論知識)、法考所考(法考命題人愛好的學說)和實踐所用(實務知識)三者的脫節,所以有時投機取巧了也未必會有還賬的時候。
論文
沒啥好說的,本科畢業論文只要認真寫了大都能過,注意原創性和查重即可。我目前只見過掛科太多延畢的,沒有見過因爲畢業論文寫的差而畢不了業的。
法考
法考素來有“天下第一大考”之稱,近年來通過率在12-15%左右。不過很多報考法考的是社會人士(像我的考場裏就有四五十的大叔),所以本科應屆生考過的概率要大一些。而且法考成績是也有加權分機制的(就是和四六級一樣按照名次賦分),因此比起考駕照那樣的通過性考試,它更接近選拔性考試。
通過法考並不意味着你的生活質量能獲得顯著提升,但它不僅是對你相關能力(指背書和做題)的認可,也是是從事特定法律職業的門檻(如律師、法官、檢察官)和加分項(如法務),類似遊戲裏的通行證和入場券。關於法考的更多信息和相關備考經驗,可以參考我去年寫的這篇文章:從三伏到三九——老狄的法考經歷分享
支線任務
考研
法學專業考研分爲學碩(法學碩士)和法碩(法律碩士,也叫專碩,又可以分爲法本和非法本兩類),個人感覺近年來競爭壓力是越來越大了。法學學碩的相關經驗可參考我這篇文章:從雙非到五院四系————老狄的法學學碩考研初試經歷分享
考公
我在等考研初試成績時看了一個多月的考公資料,除此之外並沒有任何考公經驗。不過就報考崗位來說,根據我的刻板印象和道聽途說,公安崗位的體能要求比較大,危險性高一點,基層法院比較忙(我的室友做過半年書記員,深有體會),基層檢察院相對閒一些,司法局最閒(就我去領法律職業資格證那天的所見所聞來說,是這樣的)。另外也可以考慮包括一些單位的法制科或行政複議崗。
檢察官是很多法學生嚮往的職業
社團
根據我四年的經歷,學生會和宿管站等學生組織對於升學和求職的作用不大(主要作用是交朋友,加素質拓展分,加宿管分)。個人建議的社團是法律援助社團(有些學校的法援社團能學到關於材料準備、證據蒐集、代理等實務知識)和辯論隊(能鍛鍊口才,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實習
實習是培養法律實踐能力的最佳手段,公檢法司、律所和企業爲法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習崗位(廉價勞動力)。找實習的途徑一般是三種,一是學院推薦(多看輔導員發的招聘信息),二是家人或親戚介紹,三是毛遂自薦。
我去律所實習比較多,本科四年間每年暑假或寒假基本都會去(大四要考研,去沒啥事的企業法務崗待了一段時間)。早期沒學過訴訟法,知識體系不完整,那就幫團隊裏的師傅師兄幹些打雜勤務(拿盒飯,打印文件,整理材料),空閒時看看卷宗和其他材料。
真實的法庭辯論,並沒有魔法和拍桌子大喊異議
學了訴訟法後,我參與了一些民刑案件的討論,出差,會見當事人,旁聽庭審。雖說沒有薪酬(因爲那時我還沒有過法考),但是確實掌握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與技能,比如對律所執業規範和職業道德的理解,對律師執業生態的瞭解,對真實案件相關卷宗的解讀能力的提高(這個對法考主觀題幫助很大),風險規避等。
職業選擇
律師和公務員職業我之前已經有所介紹,因此這裏簡單談談其他法律職業。因爲平時接觸較少,所以如有錯誤請多多指正。如有冒犯(沒錯,說的就是法務),也請多多包涵。
公司法務:法律共同體歧視鏈的最底端,企業中經常被忽視的崗位(就我的個人經驗來說也是這樣的),因爲通常被認爲用處不大,出了事公司也傾向於外聘律所的律師來代理案件。
法律科研人員:指高校教職人員和研究所研究員,有志於從事與學術和教學的法學專業研究生可以考慮。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基層法律服務所中執業,爲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
公證員:很冷門的法律職業,負責法律文書和其他文件的公證事項。
院校推薦
“五院四系”,是中國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學的法律系的簡稱,這幾所高校的法律學科在中國法學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對中國法制發展與法治建設具有重大影響。
除了是否是985,211外,是否是“五院四系”也是擇校時的重要考慮標準。五院四系包括:中國政法大學(簡稱法大或中政)、西南政法大學(西政)、西北政法大學(西法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政)等“五院”(前身都是學院)和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等“四系”(前身都是這些大學的法律系)。
因爲我本人目前在華政就讀,所以順便向大家推薦(吐槽)一下我的母校。
地理位置與學校環境:華政有兩個校區,老校區位於長寧,靠近市中心,交通便利,老式建築風格。新校區在松江大學城,去市區需要乘坐地鐵,比起老校區略有不便,景色秀麗,歐式建築風格,體現“中西合璧、古樸典雅和內斂穩重”的特徵,莊嚴大氣統一,芳草地、紅磚牆,有“東方霍格沃茨”之稱(真就培養巫師了是吧?)。《微微一笑很傾城》也是在這裏拍攝取景的。
法學學科實力與師資力量:學科實力方面,華政在第四輪法學學科評估中評定爲A,僅次於人大和法大。師資方面,學校有多少長江、多少傑青不是我關心的。就我接觸的老師而言,都是教學態度負責,專業素養過硬,且富有個性的。
行政與後勤:與科研教學實力形成鮮明對比,華政的行政管理經常被學生吐槽。教學樓的桌椅不去修(現在在修了);體育部削減預算影響部分運動校隊參賽;研究生補貼發放不及時……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要打印重要文件,跑了幾個地方發現那裏的自助打印機都壞了,手機應用裏的自助打印系統也連不上去,差點壞了我大事。
升學與就業:華政的認可度在江浙滬地區很高,在律所和公檢法機關裏校友隨處可見。前兩天和一位英語專業的初中同學兼現在的校友喫飯,聊到暑期實習的事,他表示自己在涉外的律所評估機構(類似律師事務所界的大衆點評)上班,身邊的同事幾乎也都是華政校友。
不過學校還是喫了雙非的虧,沒什麼選調生名額,推免率也很低,因此想要考公和考研的朋友還是要多努力了。
圖書館門口以手指天的柏拉圖雕像,造型參考了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結語:既來之,則安之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實怕這兩件事不分性別)。與許多專業一樣,法學的“圍城”色彩濃厚,裏面的人想出去(要背的東西太多,學不下去了;忍不了律師實習期的苦;沒有案源要餓死了),外面的人想進來(能溫飽;好考公;能獨立解決遭遇的法律問題)。
對此我只能說既來之,則安之。紮紮實實學四年,不浪費光陰,這個專業並不會虧待你。當然如果你真的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這個專業或者實在提不興趣,那麼選擇大二轉專業,考研考其他專業或者畢業後從事其他行業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興趣愛好、大學專業和從事行業從來就沒有必要綁定在一起。
之後我會在“老狄說法”欄目裏結合自己與朋友們的實際經歷,爲大家介紹更多有趣或實用的法律知識,並聊聊身爲法學生玩逆轉裁判系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敬請期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