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發表在《神經學》在線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相較於經常進行社交活動的老年人,社交接觸較少的老年人的整體大腦容量減少以及易受癡呆症影響的大腦區域更容易出現損失。《神經學》是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醫學雜誌。
這項研究並沒有證明社交隔離導致大腦萎縮,只是揭示了兩者之間的關聯。
“社交隔離對老年人來說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研究作者、日本福岡九州大學的仁宮敏治醫學博士說。“這些結果表明,爲人們提供支持,幫助他們開始並保持與他人的聯繫可能有益於預防大腦萎縮和癡呆症的發展。”
這項研究涉及到8,896名平均年齡爲73歲的沒有癡呆症的人。他們接受了MRI大腦掃描和健康檢查。爲了確定社交接觸程度,參與者被問了一個問題:您與不和您同住的親戚或朋友有多頻繁的聯繫(如見面或電話交談)?答案選擇有每天、每週幾次、每月幾次和很少。
社交接觸最少的人羣的整體大腦容量顯著低於社交接觸最多的人羣。與最高接觸羣體的67.8%相比,最低接觸羣體的總腦容量(白質和灰質總和)佔顱內總容量(包括大腦、腦膜和腦脊液在內的顱骨內容量)的百分比爲67.3%。他們在大腦的海馬和杏仁核等區域的容量也較低,這些區域在記憶中起作用並受到癡呆症的影響。
研究人員考慮了年齡、糖尿病、吸菸和鍛鍊等可能影響大腦容量的其他因素。
與社交頻繁的人相比,社交孤立的人在大腦中的小損傷區域,即白質病變,也更多。社交孤立羣體的顱內容量中白質病變所佔的百分比爲0.30,而最具社交聯繫的羣體爲0.26。
研究人員發現,抑鬱症狀部分地解釋了社交隔離與大腦容量之間的關係。然而,抑鬱症狀僅解釋了15%到29%的關聯。
仁宮敏治說:“雖然這項研究只是一個時間點的快照,不能確定社交隔離導致大腦萎縮,但一些研究已經表明,讓老年人蔘加社交刺激性團體可以阻止甚至逆轉大腦容量的減少,並改善思維和記憶能力,所以有可能通過改善人們的社交隔離來預防大腦容量減少和隨之而來的癡呆症。”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該研究僅涉及老年日本人,其侷限性在於結果可能無法推廣至其他種族和年輕人。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