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的诞生故事非常有趣,它源于一个意外,从一个 medicinal tonic(药用饮料)演变成了全球流行的碳酸饮料。
约翰·彭伯顿——可乐的生物爹
彭伯顿是一名药剂师,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最初想创造的是一种缓解头痛和疲劳的药用糖浆。当时,酒精和从古柯叶中提取的可卡因(cocaine)常被用作药物成分。他的配方中就包含了古柯叶(Coca) 和可乐果(Kola nut)(咖啡因的来源),饮料的名字“Coca-Cola”也正是来源于这两种主要成分。
当时法国有一种名为“Vin Mariani”的葡萄酒(含有古柯叶),非常流行。彭伯顿想创造一种不含酒精的替代品,以适应当时美国一些地区正在兴起的禁酒运动。
,1886年5月8日,彭伯顿的助手维恩·肯尼迪(Venice Kennedy)在配制糖浆时,误将苏打水(carbonated water)与糖浆混合,而不是普通的自来水。混合后产生了奇妙的起泡口感,彭伯顿本人尝过后非常喜欢。他们决定不再将其仅仅作为需要兑水服用的糖浆,而是作为一种即饮的碳酸饮料来销售。
含有“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水
彭伯顿的合伙人兼记账员弗兰克·罗宾逊(Frank M. Robinson) 认为“Coca-Cola”这个名字朗朗上口,并用流畅的斯宾塞字体书写了著名的商标Logo,这个Logo至今仍在沿用。
世界上第一杯可乐在亚特兰大的雅各布斯药房(Jacobs‘ Pharmacy) 的冷饮柜台以每杯5美分的价格出售,但销量惨淡平均每天只卖出去9杯。
阿萨·坎德勒——可乐成功之父
1888年,彭伯顿因健康不佳和财务困难,将股权陆续卖给了另一位精明商人阿萨·坎德勒。坎德勒是真正的营销天才。他敏锐地意识到可乐的未来在于作为提神饮料,而非药物。
真正的可乐之父
所以他采取了激进的营销策略:
1.大量投放广告(在报纸、日历、墙壁上)。
2.分发免费兑换券,培养消费习惯。
3.推动瓶装业务,保证运输(气泡不丧失)
商人阿萨·坎德勒通过卓越的营销和瓶装授权体系,将其从一种地方性饮料打造成全球商业帝国。1892年,坎德勒正式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The Coca-Cola Company)。
可乐走向世界的起点——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美军走向世界的“生命线”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当时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特·伍德拉夫(Robert W. Woodruff) 发布了一项极具远见的命令:“无论我们的军队在何处,无论成本多少,我们都要确保每个军人能花5美分买到一瓶可口可乐。”
提升士气的重要物资,可口可乐被成功地定位为不仅是提神的饮料,更是能勾起士兵思乡之情的,甚至是战争时必要的“生命线”,其重要性被认为仅次于弹药和燃料。艾森豪威尔将军甚至特别要求军方提供设备和人员来建立装瓶厂。
最终,在整个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为美军供应了超过100亿瓶可乐。数百万盟军士兵在战争中免费品尝并爱上了这个味道,战争结束后士兵们将这种味道带回了家乡,这些遍布世界的装瓶厂自然转型为商业基地,开始向当地民众销售。一代欧洲和亚洲人第一次接触到的美国消费品,就是可口可乐。
圣诞老人的经典形象也来源于可乐
20世纪30年代,可口可乐聘请艺术家海顿·桑布隆(Haddon Sundblom)创作了那个穿着红白衣服红帽子、快乐亲切的在孩子屋里找可乐的现代圣诞老人形象。这个形象通过可口可乐的广告席卷全球,几乎定死了现代人对圣诞老人的视觉认知,品牌也因此与快乐、分享的节日气氛紧密相连。
如果可口可乐被迫撤出中国市场,我们会喝不到可乐吗?
2023年中国碳酸饮料市场规模约为1232亿元,可乐型碳酸饮料约占整体市场的45% - 50%。在2024年的有糖汽水市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大窑稳居前三,珍珍升至第四。国产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和本土化创新,抢占了约45%的市场份额。
不会,只要地球不毁灭,人类就永远喝得到可乐,中国拥有完备的食品饮料产业链和成熟的研发体系,经典可乐的配方虽然是保密的,但其主要风味来自肉桂、香草、柠檬精油等常见香料的组合。现代食品工业中,仿制甚至创新出受欢迎的风味并非难事。
生产可乐所需的二氧化碳、糖(白砂糖、果葡糖浆等)、酸味剂(磷酸)、咖啡因、焦糖色等,在中国都有充足且稳定的供应链。
如果可口可乐被迫撤出中国公司的话,那国内的汽水厂商估计会当场笑出声来,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补充掉可口可乐的市场,提供价格显著低于原品牌产品的选项。届时不到一天我们就能喝到1.99元的原滋原味的可口可乐风味,只是包装会变成“可中可乐”或者蓝色的包装。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