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不許酗酒!蘇聯如何與酒作鬥爭?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了俄羅斯人爲什麼愛喝酒傳送門:同志,伏特加!俄羅斯人爲什麼愛喝酒?

俄羅斯人喜歡喝酒是可以從天氣、地理、文化、歷史等等方面找到原因。酒精帶給了俄羅斯人民歡樂,帶給了國家財富,但所產生的危害也在酒精氾濫的同時湧現,乃至現代社會因酗酒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劇仍在每日上演。

當時的禁酒海報,一張圖內表現了因爲酒而導致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

  • “你手中的酒杯裏面是致人死地的毒藥”

這句禁酒協會的歌詞對豪飲的俄羅斯人來說並不過分。無節制的飲酒所帶來的就是悲劇,男人散盡家財只爲買醉,在醉酒後家暴他們的妻子,毆打他們的孩子,毀掉他們的健康,更有甚者在醉酒回家的途中凍死在路上,或是被動物啃食。女人喝酒後放棄了道德、禮義廉恥,甚至連孩子也無法逃過這瘋狂的飲酒文化,主動或被動的讓父母、他人、長輩灌下一整杯的伏特加,爲成爲下一代酒徒做準備。

乃至現代俄羅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12年俄羅斯死亡人口中高達30.5%都是與酒精有關,遠超其他國家。至於在飲酒後出現的酒駕醉駕、酒後鬥毆、醉酒殺人等犯罪事件更是數不勝數。

  • 沙皇賣酒,沙皇禁酒

時間回到十月革命之前,俄羅斯帝國已經發現人民飲酒後產生的危害。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適齡應徵入伍的士兵存在大量酗酒者,併發的酒精中毒、肝臟疾病、失明、精神渙散、身體虛弱甚至影響了整體戰鬥力與戰爭走向,另一邊因爲酗酒,農村的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百姓身體孱弱,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不穩定性加劇。

所以當時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成爲了俄羅斯近代史上第一個提出嚴厲禁酒令的人,儘管沙皇正確的認識到國家的財富不應該建立在百姓的身體健康之上,但彼時的俄羅斯帝國已經進入末期,和外憂內患相比,禁不禁酒顯然已經無足輕重了。1917年二月革命後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十月革命後尼古拉二世本人及家人被布爾什維克祕密警察處決,但是沙皇的禁酒令卻得以被布爾什維克繼續傳承。

  • 蘇聯的禁酒史

偉大導師列寧同志說過:“伏特加和其他流毒會把我們領回到資本主義時代”1917年11月布爾什維克政府便繼承沙皇時代的禁酒令,禁止生產酒類飲品。但是考慮到新生政權剛剛建立,涉及牽扯各方利益較多,也亟需俄羅斯各方的支持,新蘇聯的禁酒令並沒有得到長時間的執行,1923年8月26日被禁止生產銷售6年的酒類再次回到大衆視野,列寧同志也只能採取更加溫和的方式來不斷緩解人民對酒的渴望,例如允許生產銷售酒精度數低一些的“里科夫加”酒。

到了斯大林執政時期,1928年《戒酒—生活的準則》雜誌發行,雜誌內容嚴格抨擊了喝酒的危害並宣傳健康生活理念,教育讀者健康生活方式。1929年蘇聯政府連同地方政府決議出臺了《勞動者規章》,其中明確表明禁止酗酒,同時各類雜誌期刊跟進發布的各類酗酒危害、禁酒文章。上述舉措導致當時蘇聯諸多小酒館、酒廠生意受損,蘇聯羣衆對酒需求下降,一些酒廠、酒館只得轉型、減產或倒閉。

儘管採取了諸多禁酒措施,但是蘇聯對於禁酒仍然處於一種曖昧不清的態度,作爲社會主義國家完全有能力上下一心將酒類“一刀切”,但是從斯大林時期到勃列日涅夫時期一直沒有非常嚴格的禁酒令出臺或執行。

一方面歷史、政治、文化等原因導致的俄羅斯人飲酒習慣難以根除,甚至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本人都喜歡飲酒。另一方面,即便是在蘇聯時期酒類市場確實賺到了許多錢,而蘇聯禁酒舉措導致酒廠、酒館倒閉,失去了大量的財政收入,令這個新生的國家也肉疼不已。

最後就是戰爭原因,在30年代斯大林同志就下令做好備戰準備,同時期的伏特加產量大幅提升,後續無論是蘇芬戰爭還是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上,酒類尤其伏特加作爲戰略物資供應到每個紅軍士兵手中。酒緩解了士兵壓力,爲即將上場的戰士壯膽,幫助軍人度過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夜晚,所以民間將伏特加稱爲蘇聯戰勝德國的兩大法寶之一的說法也並不爲過(另一個法寶是喀秋莎火箭炮)。儘管蘇聯軍隊在二戰結束後便取消了軍隊伏特加的供給,但是俄羅斯人的飲酒習慣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柏林戰役MVP結算畫面

二戰結束後,爲了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蘇聯也試圖繼續讓人民擺脫對酒的依賴,赫魯曉夫執政時期1958年發佈的《關於加強同酗酒鬥爭以及引導烈酒類飲品售賣秩序的決議》明確要求禁止在火車站、飛機場、工廠、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售賣伏特加。

1972年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也曾出臺了《關於加強同酗酒鬥爭的管理辦法》,通過削減烈酒類產量、提高酒水販賣價格、停止銷售高度伏特加、限制烈酒銷售時間、刪減電影中飲酒片段、將酗酒者自願或非自願的送進診療所等手段形成組合拳同酗酒開戰。

儘管都相繼出臺法律法規,成立多個反酗酒委員會宣傳飲酒危害,對過度酗酒者實施勞動教養等等,但是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的禁酒措施依然成效甚微。很有意思的是同時期蘇聯的禁酒海報憑藉簡單直白的話語、大膽醒目的設計、蘊含的蘇聯美學價值,令人印象深刻,到了現代還被彙編成冊供人蔘考欣賞,在遊戲《原子之心》中我們也能看到相似的禁酒海報。

現實中的禁酒海報

《原子之心》中的禁酒海報

  • 歷史的輪迴:蘇聯與酒的最後一戰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與其他領導人不同,戈爾巴喬夫本人就不喜飲酒。同時酗酒危害在當時的蘇聯也是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婦女羣體、工人羣體、專家學者等等紛紛寫信上告中央表達對所在行業酗酒問題的擔憂,蘇聯部分高層也認爲蘇聯的經濟停滯部分原因是因爲勞動者價值觀因酗酒墮落,受到新自由主義影響且充滿理想化政治設想的戈爾巴喬夫在上任後的“第一把火”就是通過了蘇聯有史以來最嚴格的禁酒令。

1985年5月7日,《關於克服酗酒的管理辦法》和《關於克服酗酒以及禁止私自釀酒的管理辦法》出臺,5月16日《關於加強同酗酒的鬥爭以及禁止私自釀酒》指令賦予了執法者對酗酒者及酒類生產者的執法權和處罰權。此次禁酒令規模空前,蘇聯機關單位、工會、學校、醫院、公共組織、社會團體等等紛紛加入禁酒宣傳行列,一場全民禁酒運動正式開始。

這場轟轟烈烈的禁酒運動中,出臺了嚴格限制了銷售酒類、飲用酒類的時間、地點;酒類飲品漲價;在公共場合、交通工具上飲酒、醉酒、酗酒者都會被抓捕受到懲罰;鼓勵舉辦參與“無酒”宴會;在工作時間飲酒者會被解僱;因酒被捕會留下案底導致很難再找到工作;爲了從釀酒源頭遏制酒類生產,蘇聯境內的葡萄園被取締;電影、書本、歌曲等文藝作品中飲酒片段被刪減等等多種禁酒舉措。

在蘇聯全社會嚴格貫徹落實禁酒指令後,禁酒後的益處很快顯現,酒的消耗量、生產量的減少與之對應的是同期蘇聯公民死亡率的下降,壽命的提升,生育率提升,戈爾巴喬夫的禁酒令確實起到了實質性效果。

俄羅斯預期壽命統計表:不難看出戈爾巴喬夫上臺後有所改善

限制售酒時間與場所也導致指定開放的售賣點每日都排起長龍,且酒水價格飆升,導致爭搶盜掠酒水情況頻發。酒鬼因喝不到酒於是渴不擇酒,選擇任何含有酒精的藥品、漱口水、工業酒精、空氣清潔劑等等替代,因假酒導致傷亡的人數持續上升。與此同時地下酒莊、私人釀酒的生意逐漸火熱,黑幫、律賊、墮落的執法者都盯上了私酒生意,一時間爭奪私酒市場、假酒氾濫進一步加大社會不穩定因素。

最重要的是蘇聯擁有大量的酗酒人口就意味着蘇聯擁有同樣體量的酒類產品市場。禁酒運動讓全國酒類減產,酒精收入大幅下滑,直接影響到了蘇聯整體的財政收入。例如當時僅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的一年酒類稅收就高達3000多萬盧布(在當時幾乎可以用來生產63輛T-80主戰坦克),而在禁酒令頒佈後酒稅直接減少2100萬盧布。大量的酒廠、酒館、賣酒商店倒閉,“黑海明珠”克里米亞的葡萄種植園被推平鏟除,從事酒類生產銷售經營的工人、生產者、經銷商也紛紛下崗失業,同時期蘇聯又無法立刻消化如此之多的下崗人員,社會不穩定因素進一步增長。

1988年,施行3年的禁酒令逐漸淡出蘇聯人民的視野,相關的文件指令、決議雖未中止,但以停止實施。1992年葉利欽政府正式撤銷中止了禁酒令。

其實早就在50多年前蘇聯的死對頭—美國就憑藉禁酒的騷操作導致整個國家社會亂象、荒誕事件頻發,黑幫橫行,爲了爭搶私酒生意火拼、人民越禁止喝酒反而喝的也多,最終成功“搬起酒桶砸了自己的腳”。不知道戈爾巴喬夫在推進禁酒令前期是否做了充分的調研和考察工作,也不知貿然大刀闊斧的與酒開戰到底是對全國酗酒問題的輕視還是重視。總之在50年後,蘇聯重新讓禁酒令在另一套社會體系下實現了跨越時間、空間的完美復刻,禁酒令導致美國的後果是遺毒萬年,而在蘇聯則成了“壓垮駱駝的其中一根稻草”。

往期傳送門:

美國如何與酒作鬥爭?

美國如何與毒品作鬥爭?

蘇聯與芭蕾有何不解之緣?

#steam遊戲##pc遊戲##單機遊戲##盒友日常#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