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

[哦,船長,我的船長。]

威爾頓貴族學校,那是一所除了基礎課程外還容納了擊劍,划船,足球等等教學,學校的教學宗旨是傳統、榮譽、紀律和卓越,這座學校以及這些教條的存在都是爲了培養出國家的下一任精銳以及精銳的孩子。

教條的確立與實行導致了這座學校在擁有強大師資力量的同時也無比的壓抑,陳腐的教學方式,死板的授課內容,老師的權威被強化到最大,壓迫感充斥着所有人,故事由新的英語老師,曾經的學生基廷的迴歸開始。

基廷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認爲他是一個存在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集合體,他的教學有趣而又千奇百怪,他讓學生們撕掉課本的前言,因爲那段對詩歌的定義讓他心生厭惡,他讓學生們在庭院奔跑,教他們掌握"自我"的重要性。他教學生們"咆哮",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他站上桌子,告訴學生們登高望遠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不同,他與學生們打成一片,沒有任何的架子,相對於其他老師,他是獨特的,也是前衛的。

死亡詩社

死亡詩社是基廷曾經在校時,跟與他相同的人一起建立的祕密集社,他的學生們在學校的校史上發現了他的過去,也對"死亡詩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追問着基廷,他和盤托出一切,卻告訴學生們將這一切全部忘記。

但學生們卻並未失去興趣,以尼爾爲首的7位學生趁着夜色潛入學校湖邊的洞窟內,開始了第一次集會,尼爾拿出基廷放在他桌子上的詩歌,那上面滿是死亡詩社的過去。

他們朗誦着故事,樂此不疲的交談,在日復一日的集會後,有位學生突然心血來潮,利用職務之便,在校園報紙上刊登了抨擊學校只有男性的文章,在次日的晨會上,他站起身主動承認了是自己,並且再一次出言嘲諷校長,在被校長體罰一頓後,基廷來到了學生們的面前,警告了他:

"被學校開除,這不是勇氣,是愚蠢。你要分清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時候不該做。"

在死亡詩社裏,有兩個學生,一名叫安德森,一名叫尼爾,他們是室友,他們的性格也彼此相反,一位沉默內斂,一位活潑灑脫,他們的出身不同,卻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安德森的家人在他生日時給他的禮物是去年已經送過的文具盒,尼爾的父親強勢而高傲,他不允許尼爾有任何的自主意見,他認爲尼爾的人生只有考上哈佛大學成爲醫生這一條道路,除此之外都是浪費時間。

尼爾酷愛着演戲,他隱瞞了他的父親報名參加了校外的話劇公演並且成功當了主角,但是事情敗露,被發現後,他找到基廷老師商量,他沒有勸尼爾不要管父母,頂撞父母,只是堅持讓尼爾告訴他父親自己的想法,如果父親不妥協,就讓他等到長大自立。

尼爾隱瞞了父親,還是參加了公演,每一個人都爲他的演技所折服,每個人都誇讚着他的天賦,除了他的父親,在尼爾父親強硬的帶走尼爾時,學生們出面阻攔,卻被基廷攔下,"這樣只會讓事情更糟糕。"

他的父親勒令他退學,要將他送往軍校,要多花費十年的時間徹底磨平尼爾,尼爾憤怒的站起身,"你根本不瞭解我在想什麼!","是嗎!那就告訴我你的真實想法!"尼爾退卻了,他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半夜,他脫光自己的衣服,頭上戴着他在舞臺上的花環,打開窗戶領教寒風的呼嘯。

他默默的偷走了父親的鑰匙,打開了他父親在地下室的抽屜,拿出裏面的手槍,終結了自己的生命。

聽說了尼爾去世的消息的學校大爲驚恐,他們擔心學校的根基被動搖,他們搜查着任何有關的線索,就在這時,一名死亡詩社的成員出賣了所有人,並將基廷指認爲教唆者,一名成員因爲憤怒攻擊了這名成員導致被開除,學校抓住了這根稻草,將死亡詩社的成員全部召集,並將他們的父母招來,強迫着詩社的成員簽下了訴說基廷是一切問題的來源的僞證資料。

最後,基廷老師被開除了,校長親自接手了英語課,在詢問基廷老師的教學內容時,才發現基廷跳過了所有的現實主義詩人,只講浪漫主義詩人,正好基廷老師回來拿自己的東西,在臨走前,安德森壓抑不住愧疚,大聲咆哮着:"我們是被迫的!他強迫我們簽字!",基廷只是安慰着學生,不停的說着:"我知道。"。

在走出教室的那一刻,以安德森爲首的一些學生站了起來,他們站在桌子上,咆哮着

"哦,船長!我的船長!"

基廷滿面微笑的走出了教室。

這是電影的概括,接下來我想講講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基廷老師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特立獨行,富有激情,他是浪漫主義者,他重視學生們的精神富足,他確實教學生們去抗爭,但重點從來不是抗爭學校,或者對抗世俗,而是對自己,他教育着學生們要分清"愚蠢"和"勇氣"。

他希望學生們在行走於世俗上所謂正確的道路上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內心,不要忘記自己始終是一個人,而不是父母間炫耀的"產品",但他不會煽動學生們去抗擊自己的父母或者學校這種"權威"象徵,他只是讓他們保持清明。

但是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對浪漫主義的追求到達了極致,他在教學時跳過了所有現實主義詩人轉而教學浪漫主義詩人,這個時候,我纔開始對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產生了一定的質疑。

尼爾之死

尼爾的死亡到底跟基廷有沒有聯繫,我認爲是有一點的,誠然,尼爾在基廷到來之前,在宿舍裏面展現出來的活潑和開朗就相當顯眼,他看起來快樂而又無憂無慮,實際上他的父母將自己曾經沒做到過的事情,沒得到的東西全部化作一顧怨念壓迫在尼爾的身上,他承受着這些的同時,極力追求着能讓自己放鬆的東西。

他找到基廷詢問死亡詩社,基廷雖然讓他們忘記,但是卻又偷偷的將自己曾經的詩典贈予他,引導着他們建立死亡詩社,基廷不是發起人,卻是推動助力。

尼爾酷愛演戲,他揹着父親偷偷報了名,在背發現後找到基廷詢問下一步該怎麼做,基廷教他的是沉下心然後鼓起勇氣跟父親談一談,吐露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果還是不同意,就等到學業完成獨立之時再追求自我。

可尼爾沒有這個勇氣,他不停的隱瞞,直到舞臺落幕被父親帶回家中,本來這時他已經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口,但是他仍然沒有這股勇氣,他下沉,直到露出疲軟的病態,然後用父親的手槍自我終結。

尼爾最大的問題以及自殺的原因,在我看來,是他的父親以及他自己,不僅僅是因爲父親高壓統治下給他營造的懦弱性格導致他不敢反抗,更因爲是他的想要自由,渴望自由,他熱愛演戲於是偷偷的去參加,他以爲父親在看到他的表演後會回心轉意,結果他卻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認可,於是他懷揣着絕望自盡。

尼爾的悲劇值得每個父母思考,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自己心目中的輝煌,還是孩子的自由幸福?

總結

其實這部作品在我看來,不是在鼓勵學生們衝擊老舊或者反抗規則,學校教孩子們循規蹈矩,而基廷則告訴孩子們時光易逝,及時行樂及超越凡俗。這並不衝突,你可以遵守父母的教導,因爲那可能確實對未來有幫助,你也可以接受基廷老師的教導,保持自我,不要做生活的俘虜,不要成爲空乏靈魂的軀殼。

“希望你們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方向,任何東西都行,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

劇裏面的詩歌代表的意義,是相當龐大的,藝術,浪漫,代表的是這些循規蹈矩成長的少年尚未補足的靈魂,用這些填補他們,將他們拉回到一個平衡,讓他們能夠在經歷完父母和學校的教導後不會成爲一個"商品",他們能夠保持自我,在如果厭倦了父母給他們規劃的人生經歷後能從其中脫離並找到自己新的道路。儘量給孩子打開天空,帶來完整的人格與視野。而不會只能着眼於眼前而喪失未來。

站上桌子代表的含義也是如此,站上桌子代表不要侷限於眼前,要看的更高更遠,換個角度看待事物。

[哦,船長,我的船長!]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