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在哪兒呢?”——1950年,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在一次午餐閒聊中,拋出了這個看似簡單、卻困擾了人類半個多世紀的問題。這就是後來被稱爲“費米悖論”的經典謎題。
![]()
簡而言之,費米悖論提出的問題是:如果宇宙已有近 140 億年的歷史,那麼星際文明都去了哪裏?爲什麼它們沒有來和我們打個招呼?
針對這個難題,人們提出了無數種解釋,在這無數種解釋中,有一種假說因其冷酷的邏輯和驚悚的想象力而廣爲流傳,那就是來自劉慈欣《三體》的 “黑暗森林”理論。
如果假設成立,我們之所以看不到這些外星文明,是因爲它們都隱藏了起來。
與人類不同,這些文明都認爲,向潛在的敵人廣播自己的位置實在太危險了。但人類的無線電信號早已在銀河系區域內迴盪。
![]()
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想法,但這真的是解決費米悖論的合理方案嗎?在所有提出的解釋中,專家表示,“黑暗森林”假說似乎最不可能是正確的。
有可能存在多個外星智慧生命(ETI)選擇隱藏自身。但它們不太可能都因爲恐懼而得出同樣的結論並躲藏起來。
但其他智慧生命也會有各自獨立行動的羣體,有些傾向於好鬥,有些傾向於和平主義,有些則充滿好奇心,有些則喜歡隱居。
如果其中一個向我們打招呼,那麼那片黑暗森林就會燃起一堆明亮的篝火,讓我們得以一窺究竟。
![]()
但從理論上講,一切皆有可能,畢竟我們根本沒有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或許所有人都真的在躲藏。或許真的存在某種潛伏在黑暗角落的威脅。而人類只是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什麼是黑暗森林理論?
費米悖論是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在 1950 年的一次午餐閒聊中隨意提出的。 它有很多細微差別,但其核心前提是:我們的太陽系只有 46 億年的歷史,而宇宙卻有 138 億年的歷史。
這段時間足以讓其他星球上的生命發展成爲技術先進的社會,這些社會可以跨越星海 ,在無數世界建立前哨站或新的社會。
![]()
但我們至今仍未發現這些社會的任何蹤跡。那麼,他們都去哪兒了?
費米悖論有太多可能的解釋,而且這些解釋還相互重疊。
宇宙是否太過浩瀚,以至於外星文明至今尚未抵達地球?它們是否都在成爲星際文明之前就自我毀滅了?我們是否是宇宙中這片區域唯一擁有先進科技的文明?生命的進化是否極其罕見?
費米悖論只能告訴你文明很稀少,卻無法解釋爲什麼文明如此稀少。
其中一個解釋是:沒錯,文明都存在,但它們都隱藏了起來。如果它們暴露自身,就會有其他文明前來摧毀它們。
這些外星文明之所以不願現身,這種想法在科幻小說中已經流傳了幾十年 。劉慈欣在 2008 年出版的 《三體》 一書中,爲這一假設賦予了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
他將宇宙比作一片黑暗森林 ,每個外星文明都像一個心懷恐懼、全副武裝的獵人,小心翼翼地向前推進。
如果那個獵人發現“其他生命,另一個獵人、天使或惡魔、嬌弱的嬰兒或蹣跚的老人、仙女或半神,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開槍消滅他們。在這片森林裏,地獄就是其他人。
![]()
恐懼在進化過程中具有優勢:我們可能會對夜裏奇怪的聲響感到驚恐。雖然大多數時候這種聲響並無害處,但一旦它真的來自威脅,我們的謹慎就可能救我們一命。
不可否認,積極進取確實具有一定的生存價值,先發制人地消滅競爭對手,你就能睡得更安穩,還能獲得更多資源。
人類歷史充斥着這方面的慘痛例證。
值得慶幸的是,黑暗森林存在着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最顯而易見的問題是,要隱藏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世界是極其困難的。
早在積極尋找地外文明成爲全球科學實踐之前,地球日常通信的無線電信號就已經向宇宙空間發出,附近的外星文明如果希望找到新的盟友或新的目標,很容易就能發現這些信號。
即便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這種假想的威脅,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會完全噤聲。我們從未想過要關閉所有雷達,因爲這可能很危險。
即使外星文明試圖隱藏自身,其手段也可能不夠高明。一些外星文明或許已經找到了消除一切聲響的方法,但另一些文明卻可能在無意中暴露了自身。
當你考慮到宇宙的真正本質,或者僅僅是我們自身龐大的銀河系時,森林的比喻就站不住腳了。
黑暗中的森林或許顯得遼闊無垠,但與浩瀚的宇宙相比,那簡直微不足道。
![]()
宇宙中或許存在敵對外星人,但它們之間的距離可能極其遙遠,以至於它們會覺得先發制人互相攻擊的想法很奇怪。
即使他們彼此畏懼,他們之間的廣袤空間也意味着他們不太可能需要爭奪資源;他們各自擁有近乎無限的世界、 小行星 ,甚至恆星可供開發利用。
地球作爲一個年輕、喧鬧且脆弱的科技社會,按照普遍標準來看,也意味着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麼它們不一定都具有侵略性。
如果存在如此多的文明,其中一些文明有能力毀滅我們,那麼我們就必須解釋爲什麼這種情況沒有發生,或許存在一個銀河帝國來維持和平,又或許跨越星際距離相互攻擊真的非常困難。
或者,其他地外文明也得出了同樣的邏輯結論:它們之所以仍然存在,是因爲其他高等外星文明選擇不消滅它們,或許是希望與它們進行互惠互利的對話,也許它們也在這樣看待我們。”
但認爲所有地外文明都會像人類一樣,對未知實體抱有最壞的假設,這也是一個巨大的臆斷。
![]()
“黑暗森林”理論本質上是一種將人類歷史經驗無限外推的“大過濾器”。因爲它依賴於一些人類中心主義假設,恐懼的力量固然強大,但好奇心也同樣強大。
但這並不意味着“黑暗森林”假說就完全站不住腳。問題在於,要彌補該理論的漏洞,就需要增強恐怖氛圍。
最可怕的情況是,假設那些躲藏起來的人是對的。假設在銀河系歷史上的某個時期,一個科技文明決定,無論何時發現有生命或科技的星球,都要將其摧毀。
換句話說,如果滅絕的目的是爲了滅絕,那麼黑暗森林似乎更合情理。
所以,或許我們所在的宇宙之所以如此寂靜,是因爲生命的起源本身就極其罕見。或許這裏如此孤寂,是因爲外星文明一旦發現原子武器之類的東西,就往往會走向自我毀滅。
也許我們看不到它們是因爲它們根本不存在。
因爲如果出現一個(或一羣)純粹的“清理者”,它們不以資源或仇恨爲目的,只是機械地、定期地抹除任何被探測到的生命跡象,纔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
當然,這一切都還只是猜想。
在獲得確鑿證據之前,每一種假說都像是盲人摸象。但思考費米悖論和“黑暗森林”的過程,本身就是在重新審視人類自身。
我們在宇宙中究竟是平凡的,還是特殊的?我們是幼稚的莽撞者,還是幸運的倖存者?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