麪條廠的機牀不擀麪條,反倒敲打出 “能衝雲霄” 的載人飛機;
車庫裏的二手零件拼湊成飛行器,主播駕着它直播翱翔 —— 這不是科幻情節,而是近期媒體曝光的真實亂象。
![]()
央媽調查畫面
在短視頻平臺,“農民造飛機”“手搓飛行器” 等標籤自帶流量,博主們曬出在庭院、小作坊裏的組裝過程。
鏡頭前的飛機看似威風,實則是用通用組件、生鏽零件拼湊的 “三無產品”,評論區裏卻不乏求購者趨之若鶩。
這場 “手搓飛機” 的狂歡,早已偏離了最初的娛樂屬性。
它始於網友調侃的網梗,從高仿航模逐漸升級,在圍觀者 “起鬨拱火” 的情緒催化下,終有人鋌而走險打造載人飛行器。
這些被追捧爲 “民間大神” 的製造者,實則大多是配件淘換者與組裝工,所謂 “純手工打造” 多是二手零件的拼湊,核心部件甚至可能是未經航空認證的汽車發動機。
網友們因信息不對稱將其神化爲 “流落民間的天才”,卻忽視了一個殘酷事實:航空製造需經過嚴苛的設計、檢測與認證,絕非 “膽兒大就能造” 的兒戲。
![]()
亂象持續發酵的背後,藏着雙重幽暗邏輯。
一方面,部分觀衆追更此類視頻,並非欣賞飛行技術,而是沉迷於 “看人賭命” 的刺激感 —— 這種心理與曾經 “大胃王喫播” 的圍觀心態如出一轍,源於人性深處的獵奇暗面,在亢奮的網絡氛圍中轉化爲不負責任的推波助瀾。
主播們在 “666” 的刷屏與打賞中迷失,將 “以身犯險” 當作吸粉利器,觀衆的追捧與主播的表演相互煽動,最終將 “愛好” 推向 “亡命” 的邊緣。
四川 55 歲的 “唐飛機” 便是典型,他花 35 萬購買無資質直升機,無視家人勸阻與過往墜機經歷,執着於直播飛行,最終在千名觀衆的注視中機毀人亡,遺體被大火燒得只剩殘骸。
更令人揪心的是,“手搓飛機” 已形成隱祕的黑色產業鏈。從山東面條廠的小作坊到看似正規的 “飛機制造公司”,生產者均無民航部門的生產許可與適航認證,卻通過 “配件套材”“只供展示” 等陰陽合同逃避監管,將售價數萬至數十萬元的 “三無飛機” 銷往市場。
![]()
這些飛機沒有應急設備,關鍵部件未經安全檢測,甚至用汽車發動機直接改裝,飛行時螺旋槳故障、機身失控等風險如影隨形。
如果飛到高空甚至會影響航線上正常航班的起降和飛行,造成重大隱患!`
我國《民用航空法》早已明確規定,民用航空器的設計、生產需取得多重合格證書,無資質生產銷售均屬違法,但在流量利益的誘惑下,這條充滿致命風險的產業鏈仍在暗流湧動。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低空經濟需 “安全健康發展”,但 “手搓飛機” 的亂象顯然與之背道而馳。
有人辯解:萊特兄弟當年造飛機,要是有這條條框框的,還有飛機嗎?
可是,現在早已不是需要這些科技的時候了,這並不會推動當今科技發展,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他們能造出軍機嗎?能造出大飛機嗎?能爲它們的製造貢獻創新智慧嗎?
![]()
C929模型
對大部分違規的製作人來說,自詡的民間科技只不過是爲自己牟利的“西裝”罷了。
當 “民間創新” 淪爲漠視規則的藉口,當 “流量狂歡” 建立在生命風險之上,所謂的 “民間大神” 不過是亡命之徒的僞裝,追捧這類內容的圍觀者也成了推波助瀾的幫兇。
畢竟,流量再誘人,也抵不過生命的重量;
夢想再美好,也不能以違法與危險爲代價。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