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世界經濟史上,地位舉足輕重。
他創辦的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意爲“鄉村銀行”),向貧困人口發放貸款的方式自成一體,被稱爲“格萊珉模式”。
他被稱爲“窮人的銀行家”。
“爲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他與格萊珉銀行共同獲得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
![]()
他曾獲得過總計60多項榮譽,如孟加拉總統獎、孟加拉銀行獎、世界糧食獎、悉尼和平獎,《經濟學人》社會經濟創新獎等。
他便是孟加拉國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
尤努斯在創辦格萊珉銀行之時,只是希望幫助孟加拉的貧困人民獲得必需的資本。
他未曾想到的是,從此開創了小額融資的一種現代模式(無抵押小微貸款),在當今被世人評價爲一項非凡的成就。
信貸,兩方之間的交易,其中一方(債權人或貸款人)提供金錢、商品、服務或證券,以換取另一方(債務人或借款人)承諾的未來付款。此類交易通常包括向貸方支付利息。公共或私人機構可以提供信貸,爲商業活動、農業經營、消費者支出或政府項目提供資金。
大多數現代信貸都是通過專門的金融機構提供的,其中商業銀行是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在當今的工業經濟體中,銀行能夠通過爲貸款客戶創造新存款來擴大和增加信貸供應。
貸方必須根據借款人的性格(他的還款意圖)、他的還款能力(基於他的收入潛力)和他的抵押品(在貸款違約的情況下質押的財產)來判斷他提供的每筆貸款。信貸交易的條款可以受到公開監管,以防止客戶和貸款人濫用信貸,並將信貸引導到經濟的特定部門。
在沒有足夠私人融資的領域,政府可以提供信貸。公共貸款計劃通常與公共儲蓄收款系統相結合,爲許多歐洲和亞洲國家提供了很大一部分住房融資。在美國,公共信貸經常用於住房、小企業和農業。
工業化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往往不願提供農業信貸,因爲其中涉及高風險;這種貸款通常只發放給非常大的農場。除了政府信貸外,合作信貸制度在欠發達國家尤爲重要,在這些國家,合作信貸制度往往是小農戶以合理的利率獲得的唯一資金來源。[1]
這一模式被100多個國家複製,全球出現200多個試點。
尤努斯以解決世界性貧困問題爲己任,努力致力於用新的銀行商業模式改變千萬貧困人羣的命運。
27美元照見的貧困真相
尤努斯出生於富裕家庭,畢業於達卡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
畢業後在吉大港大學擔任經濟學教師。
1969年,獲富布賴特獎學金,赴美在範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1969-1972年,在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經濟學系任助理教授。1972年,尤努斯於孟加拉國獨立後不久回國,任吉大港大學經濟系主任。
1974年的孟加拉,饑荒像一張灰色的網,將千萬人困在死亡邊緣。
城市臺階上,瘦骨嶙峋的人們靜靜等待生命終結,孩子的臉龐佈滿皺紋,老人的身軀薄如紙片。
![]()
他們一動不支地坐在那兒,以至於無法確定他們是死是活。
無論男人、女人,還是兒童,都是一個模樣:老人看起來像孩子,而兒童的樣子像老人。
這一幕,讓剛從美國歸來的經濟學博士穆罕默德·尤努斯深感窒息——他在課堂上講授的百萬美元經濟模型,在眼前的苦難面前顯得蒼白又荒誕。
他甚至得出一個結論:人有許多死法,但餓死是所有死法中最讓人無法接受的。
“我必須逃離課本,去發現窮人生存的真實經濟學。”
34歲的尤努斯帶着學生,一頭扎進了大學旁的喬布拉村。
在泥濘的村道上,一位名叫索菲亞的年輕母親給了他最沉重的一擊。
拉蒂菲和我去喬布拉村做例行詢問時,我們在一個低矮的茅屋前停了下來,泥牆已經坍塌,茅草屋頂千瘡百孔。我們從一羣正在覓食的小雞與種着蔬菜的畦間穿過,向房子走去。一個女人蹲在門廊骯髒的地上,雙膝緊緊夾着一個做了一半的竹凳。她全神貫注地埋頭工作,手指飛快地動作着,編織那些執拗的竹條。[3]
![]()
這個編竹凳的女人,每天要先向放貸人借5塔卡(約22美分)買竹子,完工後再以5塔卡50波沙的價格賣給放貸人抵債,辛苦一天僅賺2美分。
當尤努斯讓學生統計全村類似的受害者時,結果令他震驚:42個家庭,被高利貸牢牢捆綁,而他們欠下的總額,不到27美元。
這27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夠買一杯咖啡加一份報紙,在孟加拉卻成了42個家庭的苦難枷鎖。尤努斯當即自掏腰包,讓學生將這筆錢送到這些窮人手中,只留下一句“等他們能賣個好價錢再說。利息就免了,我不做放款生意。”
![]()
這筆微不足道的資金,卻像一道驚雷,劈開了貧困的迷霧——拿到錢的婦女們還清高利貸後,將竹製品賣到自由市場,收入瞬間翻了數倍。
尤努斯終於明白:窮人缺的不是勤奮與能力,而是擺脫惡性循環的啓動資金,一份被尊嚴包裹的信任。
格萊珉銀行的“反常識”革命
27美元的奇蹟讓尤努斯徹夜難眠。
孟加拉有上百萬個“索菲亞”,他的口袋無法拯救所有人。
當他帶着這個發現找到傳統銀行時,得到的卻是滿堂鬨笑:“窮人沒抵押、不識字,放貸款就是肉包子打狗。”
最後,1976年年底,賈納塔銀行終於答應給予貸款,尤努斯爲此付出的代價是:他是所有貸款的擔保人,銀行不會和村裏那些貸款人的任何一個打交道,所有文件簽署只找尤努斯。
整個1977年,無論尤努斯在美國還是歐洲,銀行都會不遠萬里給他發電報或寫信要他簽署文件,而不找那些近在咫尺的貸款人。
連續碰壁後,尤努斯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創辦一家專門服務窮人的銀行。
1977年,“格萊珉銀行”(孟加拉語意爲“鄉村銀行”)的雛形在喬布拉村誕生,它的規則徹底顛覆了全球金融邏輯。
這家銀行的核心準則,每一條都在挑戰傳統:只服務赤貧人羣,優先放貸給婦女,無需任何抵押,採用小額分期還款。
![]()
尤努斯堅信,信用不該由財產定義,而應紮根於人的尊嚴。
爲了降低風險,他設計了獨特的“姐妹圈”模式——5名背景相似的婦女組成借款小組,只有全員按時還款,才能繼續獲得貸款。
在孟加拉,婦女比男人面臨更嚴重的飢餓和貧窮的問題,如果家裏非得有一個成員被餓死的話,根據不成文的法律,那必定會是那個母親。借貸給女性比男性更保險,女性也有更強的責任意識。
感覺古代好像也有類似的
叫啥來着
![]()
這種基於鄉土信任的連帶責任,比冰冷的抵押合同更有效。
使我大爲驚奇的是,事實證明,沒有抵押擔保的借款人比有抵押擔保的借款人的還款情況還要好。的確,我們貸款的還款率超過了98%。窮人深知,這一貸款是他們擺脫貧困的唯一機會。如果他們不按時償付貸款的話,他們將失去唯一的機會,重陷貧困的舊轍。
起初,質疑聲從未停歇。有人嘲笑“給文盲放貸的教授瘋了”,甚至有政客施壓要求關停項目。
但現實給出了最有力的回應:格萊珉銀行的還款率常年保持在99%左右,遠超許多國際商業銀行。
1983年,在政府支持下,股份制格萊珉銀行正式成立,後來90%以上的股權落到了借款的窮人手中,真正成爲“窮人自己的銀行”。
窮人的信譽遠比富人高。因爲如果他們不按時償付貸款,他們將失去惟一的機會,重陷貧困的舊轍。尤努斯的理論得到了證實。
貸款者的生活也改變了。
一些過去不得不乞討度日的人能夠有規律地喫上飯了。
從孟加拉到全世界
格萊珉銀行的種子,很快在全球生根發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從印度尼西亞的稻田到拉丁美洲的貧民窟,從非洲的村莊到美國的少數族裔社區,“小額信貸”模式被廣泛複製。
在美國紐約,格萊珉美國分部爲無法獲得傳統貸款的移民婦女提供啓動資金,幫助她們開起洗衣店、餐館;在肯尼亞,當地機構借鑑“姐妹圈”模式,讓農村婦女通過養殖合作社擺脫貧困。
這份始於27美元的事業,讓尤努斯在2006年捧起了諾貝爾和平獎。[4]
![]()
評委們評價:“他用金融工具對抗貧困,爲千萬人帶來了尊嚴與希望。”到今天,格萊珉銀行已向超過1.6億人發放貸款,其中97%是婦女。這些借款者中,超過60%的家庭成功脫離貧困線,她們的孩子入學率大幅提升,婦女在家庭和社區中的地位也顯著提高
曾有孟加拉村莊的男性抱怨:“銀行讓女人變得太有主意了。”
現在,隨着全球絕對貧困問題逐步緩解,青年羣體創業熱情的持續高漲,尤努斯主導的格萊珉體系順勢推出“新創業者項目”,爲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提供全方位創業支持。
尤努斯始終堅信“人類的天性是創造而非求職”
從與達能合作創辦的格萊珉達能食品公司,爲窮人提供平價營養食品;到本土手機制造商格萊珉分銷公司,讓低收入羣體用上affordable的通信設備;再到改善城市供水的格萊珉威立雅公司,這些企業不以利潤最大化爲目標,而是以解決社會痛點爲核心。
在教育普惠領域,格萊珉的實踐更顯精準與長遠。
尤努斯創辦的格萊珉-喀裏多尼亞護理學院(GCCN),由格萊珉健康護理信託與蘇格蘭格拉斯哥喀裏多尼亞大學聯合打造
憑藉高水準的教學質量,學院畢業生在孟加拉護士緊缺(1.6億人口僅2.5萬名護士)的背景下供不應求,爲國家補充了關鍵醫療人才。[5]
![]()
與此同時,格萊珉教育還在孟加拉首都達卡的貧民窟中搭建起簡易小學
此外,格萊珉銀行的教育支持體系,每年爲2.8萬名貧困學生髮放獎學金,自1997年啓動的高等教育貸款項目,截至2021年已發放54724筆貸款,總額達39.55億塔卡,助力1.2萬名學生完成高等教育,讓貧困家庭子女也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2024年,84歲的尤努斯再次被推到歷史前臺。
![]()
當孟加拉國陷入動盪時,各方勢力一致推舉遠在法國的他回國領導臨時政府。
這位“窮人的銀行家”,用半個世紀的堅守證明:解決貧困不需要驚天動地的理論,有時只需要像27美元那樣,給予窮人最基本的信任與機會。
尤努斯有一個理想,希望貧困不屬於文明化的人類社會,它適於待在博物館裏。
Credit | Debt, Loans & Interest | Britannica Money ↑
穆罕默德·尤努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窮人的銀行家ISBN: 9787108023643 ↑
穆罕默德·尤努斯 – 事實 - NobelPrize.org ↑
Grameen Caledonian College of Nursing | GCCN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