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世界经济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意为“乡村银行”),向贫困人口发放贷款的方式自成一体,被称为“格莱珉模式”。
他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
“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他与格莱珉银行共同获得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
![]()
他曾获得过总计60多项荣誉,如孟加拉总统奖、孟加拉银行奖、世界粮食奖、悉尼和平奖,《经济学人》社会经济创新奖等。
他便是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
尤努斯在创办格莱珉银行之时,只是希望帮助孟加拉的贫困人民获得必需的资本。
他未曾想到的是,从此开创了小额融资的一种现代模式(无抵押小微贷款),在当今被世人评价为一项非凡的成就。
信贷,两方之间的交易,其中一方(债权人或贷款人)提供金钱、商品、服务或证券,以换取另一方(债务人或借款人)承诺的未来付款。此类交易通常包括向贷方支付利息。公共或私人机构可以提供信贷,为商业活动、农业经营、消费者支出或政府项目提供资金。
大多数现代信贷都是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提供的,其中商业银行是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在当今的工业经济体中,银行能够通过为贷款客户创造新存款来扩大和增加信贷供应。
贷方必须根据借款人的性格(他的还款意图)、他的还款能力(基于他的收入潜力)和他的抵押品(在贷款违约的情况下质押的财产)来判断他提供的每笔贷款。信贷交易的条款可以受到公开监管,以防止客户和贷款人滥用信贷,并将信贷引导到经济的特定部门。
在没有足够私人融资的领域,政府可以提供信贷。公共贷款计划通常与公共储蓄收款系统相结合,为许多欧洲和亚洲国家提供了很大一部分住房融资。在美国,公共信贷经常用于住房、小企业和农业。
工业化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往往不愿提供农业信贷,因为其中涉及高风险;这种贷款通常只发放给非常大的农场。除了政府信贷外,合作信贷制度在欠发达国家尤为重要,在这些国家,合作信贷制度往往是小农户以合理的利率获得的唯一资金来源。[1]
这一模式被100多个国家复制,全球出现200多个试点。
尤努斯以解决世界性贫困问题为己任,努力致力于用新的银行商业模式改变千万贫困人群的命运。
27美元照见的贫困真相
尤努斯出生于富裕家庭,毕业于达卡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
毕业后在吉大港大学担任经济学教师。
1969年,获富布赖特奖学金,赴美在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69-1972年,在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经济学系任助理教授。1972年,尤努斯于孟加拉国独立后不久回国,任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
1974年的孟加拉,饥荒像一张灰色的网,将千万人困在死亡边缘。
城市台阶上,瘦骨嶙峋的人们静静等待生命终结,孩子的脸庞布满皱纹,老人的身躯薄如纸片。
![]()
他们一动不支地坐在那儿,以至于无法确定他们是死是活。
无论男人、女人,还是儿童,都是一个模样:老人看起来像孩子,而儿童的样子像老人。
这一幕,让刚从美国归来的经济学博士穆罕默德·尤努斯深感窒息——他在课堂上讲授的百万美元经济模型,在眼前的苦难面前显得苍白又荒诞。
他甚至得出一个结论:人有许多死法,但饿死是所有死法中最让人无法接受的。
“我必须逃离课本,去发现穷人生存的真实经济学。”
34岁的尤努斯带着学生,一头扎进了大学旁的乔布拉村。
在泥泞的村道上,一位名叫索菲亚的年轻母亲给了他最沉重的一击。
拉蒂菲和我去乔布拉村做例行询问时,我们在一个低矮的茅屋前停了下来,泥墙已经坍塌,茅草屋顶千疮百孔。我们从一群正在觅食的小鸡与种着蔬菜的畦间穿过,向房子走去。一个女人蹲在门廊肮脏的地上,双膝紧紧夹着一个做了一半的竹凳。她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手指飞快地动作着,编织那些执拗的竹条。[3]
![]()
这个编竹凳的女人,每天要先向放贷人借5塔卡(约22美分)买竹子,完工后再以5塔卡50波沙的价格卖给放贷人抵债,辛苦一天仅赚2美分。
当尤努斯让学生统计全村类似的受害者时,结果令他震惊:42个家庭,被高利贷牢牢捆绑,而他们欠下的总额,不到27美元。
这27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够买一杯咖啡加一份报纸,在孟加拉却成了42个家庭的苦难枷锁。尤努斯当即自掏腰包,让学生将这笔钱送到这些穷人手中,只留下一句“等他们能卖个好价钱再说。利息就免了,我不做放款生意。”
![]()
这笔微不足道的资金,却像一道惊雷,劈开了贫困的迷雾——拿到钱的妇女们还清高利贷后,将竹制品卖到自由市场,收入瞬间翻了数倍。
尤努斯终于明白:穷人缺的不是勤奋与能力,而是摆脱恶性循环的启动资金,一份被尊严包裹的信任。
格莱珉银行的“反常识”革命
27美元的奇迹让尤努斯彻夜难眠。
孟加拉有上百万个“索菲亚”,他的口袋无法拯救所有人。
当他带着这个发现找到传统银行时,得到的却是满堂哄笑:“穷人没抵押、不识字,放贷款就是肉包子打狗。”
最后,1976年年底,贾纳塔银行终于答应给予贷款,尤努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他是所有贷款的担保人,银行不会和村里那些贷款人的任何一个打交道,所有文件签署只找尤努斯。
整个1977年,无论尤努斯在美国还是欧洲,银行都会不远万里给他发电报或写信要他签署文件,而不找那些近在咫尺的贷款人。
连续碰壁后,尤努斯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创办一家专门服务穷人的银行。
1977年,“格莱珉银行”(孟加拉语意为“乡村银行”)的雏形在乔布拉村诞生,它的规则彻底颠覆了全球金融逻辑。
这家银行的核心准则,每一条都在挑战传统:只服务赤贫人群,优先放贷给妇女,无需任何抵押,采用小额分期还款。
![]()
尤努斯坚信,信用不该由财产定义,而应扎根于人的尊严。
为了降低风险,他设计了独特的“姐妹圈”模式——5名背景相似的妇女组成借款小组,只有全员按时还款,才能继续获得贷款。
在孟加拉,妇女比男人面临更严重的饥饿和贫穷的问题,如果家里非得有一个成员被饿死的话,根据不成文的法律,那必定会是那个母亲。借贷给女性比男性更保险,女性也有更强的责任意识。
感觉古代好像也有类似的
叫啥来着
![]()
这种基于乡土信任的连带责任,比冰冷的抵押合同更有效。
使我大为惊奇的是,事实证明,没有抵押担保的借款人比有抵押担保的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还要好。的确,我们贷款的还款率超过了98%。穷人深知,这一贷款是他们摆脱贫困的唯一机会。如果他们不按时偿付贷款的话,他们将失去唯一的机会,重陷贫困的旧辙。
起初,质疑声从未停歇。有人嘲笑“给文盲放贷的教授疯了”,甚至有政客施压要求关停项目。
但现实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格莱珉银行的还款率常年保持在99%左右,远超许多国际商业银行。
1983年,在政府支持下,股份制格莱珉银行正式成立,后来90%以上的股权落到了借款的穷人手中,真正成为“穷人自己的银行”。
穷人的信誉远比富人高。因为如果他们不按时偿付贷款,他们将失去惟一的机会,重陷贫困的旧辙。尤努斯的理论得到了证实。
贷款者的生活也改变了。
一些过去不得不乞讨度日的人能够有规律地吃上饭了。
从孟加拉到全世界
格莱珉银行的种子,很快在全球生根发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印度尼西亚的稻田到拉丁美洲的贫民窟,从非洲的村庄到美国的少数族裔社区,“小额信贷”模式被广泛复制。
在美国纽约,格莱珉美国分部为无法获得传统贷款的移民妇女提供启动资金,帮助她们开起洗衣店、餐馆;在肯尼亚,当地机构借鉴“姐妹圈”模式,让农村妇女通过养殖合作社摆脱贫困。
这份始于27美元的事业,让尤努斯在2006年捧起了诺贝尔和平奖。[4]
![]()
评委们评价:“他用金融工具对抗贫困,为千万人带来了尊严与希望。”到今天,格莱珉银行已向超过1.6亿人发放贷款,其中97%是妇女。这些借款者中,超过60%的家庭成功脱离贫困线,她们的孩子入学率大幅提升,妇女在家庭和社区中的地位也显著提高
曾有孟加拉村庄的男性抱怨:“银行让女人变得太有主意了。”
现在,随着全球绝对贫困问题逐步缓解,青年群体创业热情的持续高涨,尤努斯主导的格莱珉体系顺势推出“新创业者项目”,为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全方位创业支持。
尤努斯始终坚信“人类的天性是创造而非求职”
从与达能合作创办的格莱珉达能食品公司,为穷人提供平价营养食品;到本土手机制造商格莱珉分销公司,让低收入群体用上affordable的通信设备;再到改善城市供水的格莱珉威立雅公司,这些企业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解决社会痛点为核心。
在教育普惠领域,格莱珉的实践更显精准与长远。
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喀里多尼亚护理学院(GCCN),由格莱珉健康护理信托与苏格兰格拉斯哥喀里多尼亚大学联合打造
凭借高水准的教学质量,学院毕业生在孟加拉护士紧缺(1.6亿人口仅2.5万名护士)的背景下供不应求,为国家补充了关键医疗人才。[5]
![]()
与此同时,格莱珉教育还在孟加拉首都达卡的贫民窟中搭建起简易小学
此外,格莱珉银行的教育支持体系,每年为2.8万名贫困学生发放奖学金,自1997年启动的高等教育贷款项目,截至2021年已发放54724笔贷款,总额达39.55亿塔卡,助力1.2万名学生完成高等教育,让贫困家庭子女也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2024年,84岁的尤努斯再次被推到历史前台。
![]()
当孟加拉国陷入动荡时,各方势力一致推举远在法国的他回国领导临时政府。
这位“穷人的银行家”,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证明:解决贫困不需要惊天动地的理论,有时只需要像27美元那样,给予穷人最基本的信任与机会。
尤努斯有一个理想,希望贫困不属于文明化的人类社会,它适于待在博物馆里。
Credit | Debt, Loans & Interest | Britannica Money ↑
穆罕默德·尤努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穷人的银行家ISBN: 9787108023643 ↑
穆罕默德·尤努斯 – 事实 - NobelPrize.org ↑
Grameen Caledonian College of Nursing | GCCN ↑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