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首位玩家--天公将军  张角

“贫道张角,请大汉赴死”

东汉末年的史书里,他是 造作妖言 的乱臣;民间传说中,他是 大贤良师 的仁者

张角的生卒年已无确考,只知他早年以道士身份游走于冀州乡间。不同于那些闭门修行的方士,他更关注田间地头饥寒交迫的百姓。

东汉建宁年间,一场席卷八州的瘟疫爆发,官府束手无策,甚至趁机搜刮民财,无数家庭在绝望中破碎。正是这场灾难,彻底改变了张角的人生方向。

他带着两个弟弟张梁、张宝,深入疫区最严重的地方。

史书记载他“符水咒说以疗病”,后世考证揭示了这份 妖术 的真相——所谓符水,是掺了草药的米汤

所谓咒语,不过是安抚人心的慰藉。在缺医少药的乱世,这份朴素的善意成了百姓的救命稻草。

有记载称,他曾为救治一名染病的孩童,徒步百里采集药材,自己险些倒在途中。六年时间里,他不收分文,足迹遍布青、徐、幽、冀等八州,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人们尊称他为大贤良师

行医的过程中,张角逐渐看清了乱世的根源。不是瘟疫,而是腐朽的朝堂——灵帝卖官鬻yù爵,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世家大族兼并土地,百姓即便躲过瘟疫,也难逃饿死的命运。

他曾在一次布道中对信徒说:“病的不是人身,是天下”,这份觉醒让他从治病救人的道士,转向了试图根治乱世的革命者。

太平道

公元178年左右,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太平经》为教义,提出 致太平 的理想。

这一理想精准击中了百姓的渴望,太平道的信徒迅速壮大。

他将信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 渠帅 统领,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

 此时的张角,早已不是普通道士——上至地方小吏,下至贩夫走卒,都愿追随他;甚至京城的宦官中,也有他的信徒作为内应。

张角,本有一条安稳的富贵之路,若他安于传教,不触碰统治根基,其历史地位或许不逊于创立五斗米道的张道陵。

但他没有选择这条坦途。史书记载,张角兄弟子嗣稀少,正史中无子女记录,野史仅提及张角有一女,这意味着他缺乏为后代谋利的常见野心动机。他所做的,是将分散的民心凝聚成反抗的力量,秘密筹备一场颠覆王朝的起义。

起义的准备持续了十余年。他让信徒在各地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在官府大门上用白土书写“甲子”二字作为标记。

为了给起义储备物资,他带头节俭,将信徒捐赠的财物全部用于购买粮食和兵器;传说中的 撒豆成兵,实为他提前将炒熟的豆子分发给饥民,既解决了温饱,也让这些百姓成为起义军的核心力量。

到公元184年,太平道已拥有数十万信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联九州黎庶,撼一家之王庭

起义

公元184年二月,黄巾起义正式爆发。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三十六方信徒同时响应,“焚烧官府,劫掠乡邑”,旬日之间天下震动,京师洛阳陷入恐慌。

与后世抹黑的烧杀抢掠不同,早期的黄巾军主要针对官府和豪强,许多地方的百姓甚至主动打开城门迎接他们。

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从一开始就潜藏着危机。黄巾军虽人数众多,但大多是未经训练的农民,缺乏统一的战略指挥,各支队伍各自为战。

张角虽有号召力,却缺乏顶尖的军事才能,在官军的反扑下,起义军逐渐陷入被动。东汉朝廷派遣皇甫嵩、朱儁jùn等名将率军镇压,在颍川、南阳等地多次击败黄巾军。

同年八月,张角因积劳成疾,在广宗病逝。他的死成为起义的转折点。尽管张梁率领部众在广宗与皇甫嵩展开血战,死者万余人,却终究无力回天。

十一月,张宝在曲阳战死,黄巾起义主力被彻底镇压。令人动容的是,张角死后,他的部下为守护其棺椁,与官军死战至最后一人,无一人投降,这份忠诚恰是他民心所向的最好证明。

起义失败后,张角的家族惨遭屠戮,太平道也被定为邪。东汉朝廷对黄巾军余部展开疯狂清算,无数无辜百姓受到牵连。

但张角播下的反抗种子已然生根——地方豪强借平叛之名拥兵自重,董卓、袁绍等军阀相继崛起,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被彻底动摇,三国时代的大幕就此拉开。

张角像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