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首位玩家--天公將軍  張角

“貧道張角,請大漢赴死”

東漢末年的史書裏,他是 造作妖言 的亂臣;民間傳說中,他是 大賢良師 的仁者

張角的生卒年已無確考,只知他早年以道士身份遊走於冀州鄉間。不同於那些閉門修行的方士,他更關注田間地頭飢寒交迫的百姓。

東漢建寧年間,一場席捲八州的瘟疫爆發,官府束手無策,甚至趁機搜刮民財,無數家庭在絕望中破碎。正是這場災難,徹底改變了張角的人生方向。

他帶着兩個弟弟張梁、張寶,深入疫區最嚴重的地方。

史書記載他“符水咒說以療病”,後世考證揭示了這份 妖術 的真相——所謂符水,是摻了草藥的米湯

所謂咒語,不過是安撫人心的慰藉。在缺醫少藥的亂世,這份樸素的善意成了百姓的救命稻草。

有記載稱,他曾爲救治一名染病的孩童,徒步百里採集藥材,自己險些倒在途中。六年時間裏,他不收分文,足跡遍佈青、徐、幽、冀等八州,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人們尊稱他爲大賢良師

行醫的過程中,張角逐漸看清了亂世的根源。不是瘟疫,而是腐朽的朝堂——靈帝賣官鬻yù爵,宦官與外戚交替專權,世家大族兼併土地,百姓即便躲過瘟疫,也難逃餓死的命運。

他曾在一次佈道中對信徒說:“病的不是人身,是天下”,這份覺醒讓他從治病救人的道士,轉向了試圖根治亂世的革命者。

太平道

公元178年左右,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太平經》爲教義,提出 致太平 的理想。

這一理想精準擊中了百姓的渴望,太平道的信徒迅速壯大。

他將信徒分爲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 渠帥 統領,形成了嚴密的組織體系。

 此時的張角,早已不是普通道士——上至地方小吏,下至販夫走卒,都願追隨他;甚至京城的宦官中,也有他的信徒作爲內應。

張角,本有一條安穩的富貴之路,若他安於傳教,不觸碰統治根基,其歷史地位或許不遜於創立五斗米道的張道陵。

但他沒有選擇這條坦途。史書記載,張角兄弟子嗣稀少,正史中無子女記錄,野史僅提及張角有一女,這意味着他缺乏爲後代謀利的常見野心動機。他所做的,是將分散的民心凝聚成反抗的力量,祕密籌備一場顛覆王朝的起義。

起義的準備持續了十餘年。他讓信徒在各地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在官府大門上用白土書寫“甲子”二字作爲標記。

爲了給起義儲備物資,他帶頭節儉,將信徒捐贈的財物全部用於購買糧食和兵器;傳說中的 撒豆成兵,實爲他提前將炒熟的豆子分發給饑民,既解決了溫飽,也讓這些百姓成爲起義軍的核心力量。

到公元184年,太平道已擁有數十萬信徒,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聯九州黎庶,撼一家之王庭

起義

公元184年二月,黃巾起義正式爆發。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爲地公將軍,張梁爲人公將軍,三十六方信徒同時響應,“焚燒官府,劫掠鄉邑”,旬日之間天下震動,京師洛陽陷入恐慌。

與後世抹黑的燒殺搶掠不同,早期的黃巾軍主要針對官府和豪強,許多地方的百姓甚至主動打開城門迎接他們。

然而,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從一開始就潛藏着危機。黃巾軍雖人數衆多,但大多是未經訓練的農民,缺乏統一的戰略指揮,各支隊伍各自爲戰。

張角雖有號召力,卻缺乏頂尖的軍事才能,在官軍的反撲下,起義軍逐漸陷入被動。東漢朝廷派遣皇甫嵩、朱儁jùn等名將率軍鎮壓,在潁川、南陽等地多次擊敗黃巾軍。

同年八月,張角因積勞成疾,在廣宗病逝。他的死成爲起義的轉折點。儘管張梁率領部衆在廣宗與皇甫嵩展開血戰,死者萬餘人,卻終究無力迴天。

十一月,張寶在曲陽戰死,黃巾起義主力被徹底鎮壓。令人動容的是,張角死後,他的部下爲守護其棺槨,與官軍死戰至最後一人,無一人投降,這份忠誠恰是他民心所向的最好證明。

起義失敗後,張角的家族慘遭屠戮,太平道也被定爲邪。東漢朝廷對黃巾軍餘部展開瘋狂清算,無數無辜百姓受到牽連。

但張角播下的反抗種子已然生根——地方豪強借平叛之名擁兵自重,董卓、袁紹等軍閥相繼崛起,東漢王朝的統治根基被徹底動搖,三國時代的大幕就此拉開。

張角像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