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強武直,鋼鐵洪流的噩夢——AH-64“阿帕奇”

1970年代,美國陸軍面臨兩大挑戰:一是越南戰爭中臨時改裝的運輸直升機的火力支援和生存能力都很堪憂;二是華約在歐洲部署的數萬輛坦克構成的“鋼鐵洪流”威脅。當時的主力反坦克直升機AH-1“眼鏡蛇”僅能在日間晴朗天氣作戰,且缺乏對抗現代防空系統的能力。

在阿帕奇之前,軍方最炙手可熱的項目當屬洛克希德的AH-56“夏延”,其採用剛性旋翼與尾部推進螺旋槳的複合設計,參考了固定翼飛機的氣動外形,結果雖然實現了370公里/小時的高速,但機動性極差,且旋翼震動頻發,安全性堪憂,最後不出所料的被淘汰出局。

美國陸軍於1972年正式啓動 “先進攻擊直升機計劃”(AAH),核心目標是研發一種以反坦克爲核心任務、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和高生存性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休斯飛機的YAH-64和貝爾直升機的YAH-63成功殺入決賽圈。

火力怪獸

YAH-63和AH-1師出同門,其設計參考不少眼鏡蛇的成熟技術,代價就是遺傳了眼鏡蛇的脆皮以及結構穩定性差,與之相比,YH-64四葉全鉸接式旋翼系統,配合鈦合金裝甲和自密封油箱,可抵禦23mm彈藥的直接命中,乘員艙還在飛行員和炮手座椅之間安裝了一個透明的防爆罩,以便在受到直接擊中時至少有一名機組人員可以倖存。

阿帕奇的革命性功能之一是其頭盔集成顯示系統(IHADSS),機炮和導彈系統直連飛行員頭盔,操作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提升。頭盔還集成了夜視儀和紅外視覺,保證阿帕奇能在各種天氣和時間段安全作戰。

火力方面,YAH-64配備了一挺30mmM230鏈炮,射速可達300發/分,導彈則是專門爲新一代武直開發的“地獄火”AGM-114,最大射程11公里,每架可搭載最多16發地獄火,以及“九頭蛇”70mm火箭彈,其他可搭載武器還包括反輻射導彈和“毒刺”空空導彈,同時還可根據盟友需求搭載例如“長釘”和“星光”在內的其他北約標準武器。

與之相比,蘇聯的理念還停留在“武裝運輸直升機”,最後的成果米-24,機動不如運輸機,火力不如武直,載員量不如運兵車,樣樣能幹但樣樣不行,在阿富汗戰爭裏成了毒刺的活靶子,以至於最後還得從頭研發專用武直。

在近乎離譜的性能展示後,YAH-64毫無疑問的中標,並按照美軍直升機傳統,以印第安部落“阿帕奇”命名,正式進入陸軍服役。

鋒芒畢露

1991年1月17日凌晨,海灣戰爭。“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僅一個多小時,在空軍對伊拉克大規模轟炸後,美軍八架阿帕奇搭載地獄火和九頭蛇,組成“諾曼底特遣隊”深入伊拉克境內,配合他們的是空軍的四架MH-53J直升機,這款直升機配備了專爲特種作戰開發的地形追蹤雷達,和GPS導航系統,引導特遣隊在夜間超低空飛行,從而避開雷達。

與此同時,遠在紅海和波斯灣的美海軍發射“戰斧”巡航導彈,以及從美國本土起飛的B-52轟炸機,持續打擊伊拉克的雷達站等防空設施,整個伊軍成了瞎子,特遣隊緊隨其後,摧毀沿途所有剩餘的敵軍,爲聯軍打開一條長達40公里的走廊。

在長達100小時的地面作戰中,277架AH-64共擊毀278輛伊軍坦克,以及衆多其他的裝甲車和地面設施,消滅敵軍超過五百人,自身僅一架被防空導彈擊落,且飛行員倖存,甚至由於效率過高,美軍後期不得不停飛部分阿帕奇節省彈藥,總之,這一戰徹底打出了阿帕奇隨後幾十年裏的威名。

後話

海灣戰爭後,各國軍方都看上了這塊香餑餑,阿帕奇的外銷成績爆漲,歐洲國家比如荷蘭,也因爲“虎式”開發進程緩慢轉而採購阿帕奇,目前阿帕奇在全球近20個國家服役。

在後續諸多的改進型號裏,最出彩的當屬AN/APG-78“長弓”火控雷達,它能同時追蹤128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多達16個目標,可升降以擴大探測距離,並搭載海面雷達系統,做到海陸空三重探測,還能穿透霧氣,沙塵和植被,全面強化不同環境下的作戰效率。

休斯被麥道收購,麥道又被波音收購後,阿帕奇的生產由波音主要負責,隨着無人機戰術的全面崛起,傳統直升機的生存環境正面臨嚴峻挑戰,但波音仍在繼續改進阿帕奇,尤其是在下一代武裝直升機計劃取消後,在未來的幾年內,阿帕奇的升級和生產還將繼續進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