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美猴王,繞不開的名字便是六小齡童。他飾演的孫悟空,曾是無數觀衆心中無可替代的經典;可如今,他的口碑卻在爭議中起伏,三十年的西遊情緣,交織着榮耀與爭議,也映照着兩代人對文化傳承的不同理解。
六小齡童的爭議,多與他對孫悟空這一文化符號的堅守有關,卻也因此屢屢陷入輿論漩渦。
他曾公開評價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直言孫悟空怎麼能和白骨精談戀愛?人妖不分、是非顛倒,有意思嗎?
在他看來,《西遊記》作爲世界名著,孫悟空作爲神話英雄,絕不能被如此惡搞,甚至提出劇的主創人員編導演需要向本國人民謝罪。
這番話瞬間將他推上風口浪尖:支持者認爲他是在捍衛國民心中的文化符號,不願經典被解構;
反對者則覺得他思想保守、過於老古板,無法接受年輕人喜愛的新式文化表達。
而真正讓他口碑跌至谷底的,是 2017 年楊潔導演離世後的靈堂賣片風波。
當時一段經剪輯刪減的視頻在網絡流傳,畫面中六小齡童提及西遊電影,被部分網友誤解爲在靈堂場合借逝者宣傳作品、消費逝者。
儘管後續澄清視頻地點並非靈堂,內容也存在斷章取義,但輿論已經發酵,全網口誅筆伐接踵而至,大量鬼畜玩梗視頻更是將他的形象調侃得面目全非。
面對爭議,他也曾無奈回應,提及部分網站提供平臺卻放任無中生有、造謠污衊,可在情緒主導的輿論中,這些解釋並未完全扭轉公衆印象。
此後,他在綜藝中的觀點碰撞,再次將爭議推向高潮。
一檔節目裏,某著名影視製作人以《西遊降魔篇》爲例,提出 00 後、10 後需要更時尚、接地氣的內容,
認爲周星馳不親自演美猴王,轉而找黃渤飾演痞氣十足的版本,正是與時俱進的體現。
對此,六小齡童當場反駁,堅持原著立場:小說《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有任何情感,惟獨沒有愛情。
我審視女性角色時,首先想的是人是妖,要是琢磨對方漂不漂亮、有其他想法,那還叫孫悟空嗎?
他進一步強調,《西遊記》的核心是美猴王拼搏進取、不屈不撓、永不言敗、樂觀向上的精神,
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精神的濃縮,把孫悟空當妖怪拍死,那還能叫美猴王嗎?
這番爭執,本質上是傳統表演藝術家與新興文化創作者的觀念分歧 —— 有人覺得《大話西遊》是影史經典,
也有人如六小齡童般堅守原著內核,雙方各執一詞,罵周星馳的人不少,罵六小齡童固執的人也同樣衆多。
儘管爭議不斷,但沒人能否認,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是中國影視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而這份經典的誕生,始於一段爲國創經典的初心。
1981 年,日本版《西遊記》在央視播出,雖引發轟動,卻因劇情偏離原著(如唐僧由女性扮演,且與孫悟空有曖昧情節)遭到大量國人不滿。
據聞,當時央視領導拍板決定:要拍一部中國人自己的、尊重原著的《西遊記》,這個任務落到了導演楊潔肩上。
爲了找到合適的孫悟空,楊潔輾轉多地,最終將目光投向紹興章家 —— 這個以猴戲傳承聞名的家族。
起初,楊潔在看資料時相中了紹劇團的一位年輕人,可在六齡童的強力推薦與支持下,六小齡童獲得了試戲機會,併成功打動了領導與導演,拿到了角色。
不過,楊潔最初對他並不滿意,曾直言他比較嬌貴:洗澡要 60 歲的老父親打水,衣服還要從杭州寄回紹興讓母親清洗。
好在進入劇組後,六小齡童迅速褪去嬌氣,不僅能喫苦,演技也飛速成熟,從動作神態到眼神細節,都將孫悟空的靈與勇詮釋得淋漓盡致,這才徹底贏得了楊潔的認可。
從 1982 年試播到 1988 年正式完結,《西遊記》的拍攝耗時整整六年。這段時間裏,六小齡童的總收入不足兩千元,而僅拍了三集的小白龍扮演者,工資就有 1500 元。
可即便條件艱苦,劇組衆人仍咬牙堅持,最終交出了一部現象級作品 —— 劇集播出後,創下央視 89.4% 的最高收視率,成爲當時公認最難以超越的經典。
楊潔曾對六小齡童提出要求:能不能做到,這部劇播出後,一千個觀衆心裏只有一個美猴王?
而他做到了 —— 此後數十年,提起孫悟空,無數觀衆腦海中浮現的,仍是那個身披鎖子黃金甲、手持如意金箍棒的美猴王,六小齡童也因此成爲幾代人心中的大聖代言人。
《西遊記》的成功,讓六小齡童收穫了鮮花與掌聲,卻也埋下了劇組矛盾的種子,更讓他的一生與西遊緊緊綁定。
劇集熱播後,主演們熱衷商演的行爲引發了楊潔的不滿,1988 年的新加坡商演事件更是直接激化了矛盾 —— 有說法稱,幾位主演在部分人的支持下把持商業演出,導致楊潔被踢出局;
也有聲音認爲,這是楊潔與部分領導的博弈,主演只是捲入其中。最終,後續拍攝續集時,部分演員被替換,這段恩怨成了楊潔心中的痛。
她曾坦言:有人問我有沒有成就感,我說沒有,我恨不得《西遊記》不成功。
它是我心中永遠的結、永遠的痛,十年裏我沒看過它,一看見就換臺,在我心裏它是個悲劇 —— 節目在外面熱播,演員在外面受追捧,我卻一個人孤獨落寞。
好在多年後,六小齡童與楊潔達成了和解。他多次公開表示:沒有楊潔導演,就沒有今天的六小齡童。
這份認可,也讓靈堂賣片風波更顯遺憾 —— 若不是視頻被惡意剪輯,或許公衆能更理性地看待他對楊潔的尊重。
如今,六小齡童早已不是孫悟空,他會拍廣告、接商演,身上帶着普通人的煙火氣;
但他也確實如自己所說,後半輩子只做一件事 —— 推廣《西遊記》與猴王文化。
有人覺得他功利,可這份功利背後,是章氏猴戲的傳承使命,是三十年與西遊綁定的情緣。
他或許無法代表所有人心中的孫悟空,卻用一生的堅守,讓美猴王的精神留在了更多人心裏 —— 那個敢與天鬥、永不言敗的大聖,永遠是一代人的英雄,也是中國文化中閃亮的符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