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美猴王,绕不开的名字便是六小龄童。他饰演的孙悟空,曾是无数观众心中无可替代的经典;可如今,他的口碑却在争议中起伏,三十年的西游情缘,交织着荣耀与争议,也映照着两代人对文化传承的不同理解。
六小龄童的争议,多与他对孙悟空这一文化符号的坚守有关,却也因此屡屡陷入舆论漩涡。
他曾公开评价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直言孙悟空怎么能和白骨精谈恋爱?人妖不分、是非颠倒,有意思吗?
在他看来,《西游记》作为世界名著,孙悟空作为神话英雄,绝不能被如此恶搞,甚至提出剧的主创人员编导演需要向本国人民谢罪。
这番话瞬间将他推上风口浪尖:支持者认为他是在捍卫国民心中的文化符号,不愿经典被解构;
反对者则觉得他思想保守、过于老古板,无法接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式文化表达。
而真正让他口碑跌至谷底的,是 2017 年杨洁导演离世后的灵堂卖片风波。
当时一段经剪辑删减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画面中六小龄童提及西游电影,被部分网友误解为在灵堂场合借逝者宣传作品、消费逝者。
尽管后续澄清视频地点并非灵堂,内容也存在断章取义,但舆论已经发酵,全网口诛笔伐接踵而至,大量鬼畜玩梗视频更是将他的形象调侃得面目全非。
面对争议,他也曾无奈回应,提及部分网站提供平台却放任无中生有、造谣污蔑,可在情绪主导的舆论中,这些解释并未完全扭转公众印象。
此后,他在综艺中的观点碰撞,再次将争议推向高潮。
一档节目里,某著名影视制作人以《西游降魔篇》为例,提出 00 后、10 后需要更时尚、接地气的内容,
认为周星驰不亲自演美猴王,转而找黄渤饰演痞气十足的版本,正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对此,六小龄童当场反驳,坚持原著立场:小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任何情感,惟独没有爱情。
我审视女性角色时,首先想的是人是妖,要是琢磨对方漂不漂亮、有其他想法,那还叫孙悟空吗?
他进一步强调,《西游记》的核心是美猴王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的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的浓缩,把孙悟空当妖怪拍死,那还能叫美猴王吗?
这番争执,本质上是传统表演艺术家与新兴文化创作者的观念分歧 —— 有人觉得《大话西游》是影史经典,
也有人如六小龄童般坚守原著内核,双方各执一词,骂周星驰的人不少,骂六小龄童固执的人也同样众多。
尽管争议不断,但没人能否认,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是中国影视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而这份经典的诞生,始于一段为国创经典的初心。
1981 年,日本版《西游记》在央视播出,虽引发轰动,却因剧情偏离原著(如唐僧由女性扮演,且与孙悟空有暧昧情节)遭到大量国人不满。
据闻,当时央视领导拍板决定:要拍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尊重原著的《西游记》,这个任务落到了导演杨洁肩上。
为了找到合适的孙悟空,杨洁辗转多地,最终将目光投向绍兴章家 —— 这个以猴戏传承闻名的家族。
起初,杨洁在看资料时相中了绍剧团的一位年轻人,可在六龄童的强力推荐与支持下,六小龄童获得了试戏机会,并成功打动了领导与导演,拿到了角色。
不过,杨洁最初对他并不满意,曾直言他比较娇贵:洗澡要 60 岁的老父亲打水,衣服还要从杭州寄回绍兴让母亲清洗。
好在进入剧组后,六小龄童迅速褪去娇气,不仅能吃苦,演技也飞速成熟,从动作神态到眼神细节,都将孙悟空的灵与勇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才彻底赢得了杨洁的认可。
从 1982 年试播到 1988 年正式完结,《西游记》的拍摄耗时整整六年。这段时间里,六小龄童的总收入不足两千元,而仅拍了三集的小白龙扮演者,工资就有 1500 元。
可即便条件艰苦,剧组众人仍咬牙坚持,最终交出了一部现象级作品 —— 剧集播出后,创下央视 89.4% 的最高收视率,成为当时公认最难以超越的经典。
杨洁曾对六小龄童提出要求:能不能做到,这部剧播出后,一千个观众心里只有一个美猴王?
而他做到了 —— 此后数十年,提起孙悟空,无数观众脑海中浮现的,仍是那个身披锁子黄金甲、手持如意金箍棒的美猴王,六小龄童也因此成为几代人心中的大圣代言人。
《西游记》的成功,让六小龄童收获了鲜花与掌声,却也埋下了剧组矛盾的种子,更让他的一生与西游紧紧绑定。
剧集热播后,主演们热衷商演的行为引发了杨洁的不满,1988 年的新加坡商演事件更是直接激化了矛盾 —— 有说法称,几位主演在部分人的支持下把持商业演出,导致杨洁被踢出局;
也有声音认为,这是杨洁与部分领导的博弈,主演只是卷入其中。最终,后续拍摄续集时,部分演员被替换,这段恩怨成了杨洁心中的痛。
她曾坦言:有人问我有没有成就感,我说没有,我恨不得《西游记》不成功。
它是我心中永远的结、永远的痛,十年里我没看过它,一看见就换台,在我心里它是个悲剧 —— 节目在外面热播,演员在外面受追捧,我却一个人孤独落寞。
好在多年后,六小龄童与杨洁达成了和解。他多次公开表示:没有杨洁导演,就没有今天的六小龄童。
这份认可,也让灵堂卖片风波更显遗憾 —— 若不是视频被恶意剪辑,或许公众能更理性地看待他对杨洁的尊重。
如今,六小龄童早已不是孙悟空,他会拍广告、接商演,身上带着普通人的烟火气;
但他也确实如自己所说,后半辈子只做一件事 —— 推广《西游记》与猴王文化。
有人觉得他功利,可这份功利背后,是章氏猴戏的传承使命,是三十年与西游绑定的情缘。
他或许无法代表所有人心中的孙悟空,却用一生的坚守,让美猴王的精神留在了更多人心里 —— 那个敢与天斗、永不言败的大圣,永远是一代人的英雄,也是中国文化中闪亮的符号。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