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友們知道嗎?香蕉也是有滅絕風險的...

有這麼一種香蕉,曾經是“蕉中佼佼者”。

它們比如今超市裏常見的卡文迪什香蕉更早出現,也更加好喫。可以說正是它們,讓香蕉成爲了風靡全球的美味水果。

但是,這麼偉大的“香蕉”,現在卻近乎稀缺到滅絕。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bushi),現在就讓bot來爲盒友們科普一下這種可憐的蕉蕉吧。

簡介:

拉丁學名爲Gros Michel Bananas,美國常稱爲Big Mike。

是一種香蕉品種,通常被稱爲大米七香蕉、大麥克香蕉或大米歇爾香蕉。據說香味濃郁、口感如奶油冰淇淋,在當時十分受人喜愛。

省流版本:

該品種曾一直是香蕉的主要種植品種。其特性使其尤其適合出口:厚實的果皮能夠降低運輸過程中的碰傷風險,密集的果串也便於運輸。

然而,由於極易感染巴拿馬病,大麥克香蕉在之後的商業種植中,幾乎完全被卡文迪什品種所取代。

卡文迪什香蕉(Cavendish)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商業香蕉品種,佔國際貿易量的99%以上。

大香蕉往昔:

該品種曾經是向歐洲和北美洲出口的主要香蕉,在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和中美洲其他地區都有大規模種植。

最先是法國博物學家尼古拉斯·博丹Nicolas Baudin,從東南亞帶回了幾顆這種香蕉的球莖,並將它們存放在馬提尼克島的一座植物園中。

1835年,法國植物學家讓·弗朗索瓦·普亞特Jean François Pouyat將這種由博丹引入的果實,從馬提尼克島帶到了牙買加。

該水果最初被稱爲“Figue Baudin”(意爲“博丹無花果”),後來因牙買加進口商而得名“Poyo”。至於“大麥克”這一名稱的具體來源,目前已不可考。

巴拿馬病:

在20世紀50年代,由尖孢鐮刀菌古巴專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引起的土傳病害:巴拿馬病,嚴重摧毀了中美洲的多處種植園,但這時候,未受感染的區域仍保留了一定規模的種植。

巴拿馬病:又稱香蕉黃葉病或香蕉枯萎病。它會導致香蕉植株下部葉片黃化倒垂,維管束呈紅棕色病變,假莖基部開裂,最終全株枯萎死亡。該病通過受污染土壤、灌溉水、農機具及帶菌種苗傳播,被稱爲香蕉“不治之症”。

該病1874年首次發現於澳大利亞,並於1950年代摧毀了拉丁美洲大麥克香蕉種植業。

到了20世紀60年代,因出口商無法繼續承擔該品種易感病帶來的風險,他們逐漸轉向種植屬於卡文迪什亞組的抗病品種。

最終大麥克香蕉被更好種殖的卡文迪什香蕉所代替。

如今:

雖然如今因商業種植已經終止,大麥克香蕉輝煌不再,但在東南亞或者一些南美洲國家仍有個體戶在種植,只是能不能買到它們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我去搜索了一下,發現有些外站還在售賣。但是價格...不是很美麗啊hhh

不過看着是感覺挺好喫的嘞。

所以說啊,光好喫也是沒有用的,要身體健康啊喂。希望現在這些好喫的水果,要好好保護自己(

我是奇怪的bot,感謝各位觀看,喜歡的話,就三連一下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