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科普講到了中年發福的主要原因不是代謝下降
那麼難道就只是單純的因爲喫太多而長胖嗎?
要搞懂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回到人體運轉的能量基礎。
三大營養物質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
米飯,肉和油
1.碳水化合物
提到碳水化合物,多數人會將其等同於“糖”或“主食”,但從生理化學視角看,它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構成的多羥基醛/酮化合物,土豆、水果、甚至牛奶裏都有它!
碳水作用
能量代謝的“第一供能者”
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過一系列操作,快速生成ATP(細胞直接能量來源)。人體大腦日均需消耗120-150g葡萄糖,且大腦無法直接利用脂肪供能,一旦碳水攝入不足,會引發低血糖、腦供能不足,導致頭暈、注意力下降甚至認知障礙。所以攝入不足會致死
當葡萄糖攝入過量時,會在胰島素作用下轉化爲糖原,分別儲存在肝臟(肝糖原,主要用於維持血糖穩定)和肌肉(肌糖原,專供肌肉運動時消耗)中。若糖原儲備已滿,多餘葡萄糖會轉化爲脂肪酸,最終以脂肪形式儲存。所以攝入過多會致胖
(但這也得攝入過過過過多多多多才會,詳細參考良子)
碳水分類
碳水分爲簡單碳水化合物,複合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
簡單碳水化合物
分爲“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存在於水果、蜂蜜中)和“雙糖”(如蔗糖、乳糖,存在於白砂糖、牛奶中)。
除天然來源外,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糖(如奶茶、蛋糕中的糖)多屬此類,營養單一,過量易致血糖波動
複合碳水化合物
分子結構複雜,需較長時間消化分解,升血糖速度慢,能提供持續能量。
膳食纖維
分爲“可溶性纖維”(如燕麥、豆類,可調節血糖血脂)和“不可溶性纖維”(如蔬菜中的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便祕多喫)。
特殊的碳水化合物,人體無法消化吸收,但對腸道健康至關重要,屬於“不可消化碳水”。
碳水來源
快碳 消化吸收快,升血糖速度快
適合運動後補充體力,低血糖時急救(別不小心喝成無糖可樂了)
但是快碳升糖波動大,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增加胰島素抵抗風險,由於加工度高,營養也比較單一,食用後飽腹感持續時間短,容易頻繁飢餓,不利於控制體重
快碳
慢碳 消化速度慢,升血糖速度慢
通常富含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營養素,能夠提供持久的能量,幫助維持血糖穩定,增強飽腹感,並且對健康有益。
慢碳優質碳水
邪惡碳水 不可直視之物,你將墮入深淵!
b∼b∼b∼,系統被入侵,已被操控...
“咬我吧,寶貝!讓我那甜膩的精華順着你的喉嚨流淌,像是被調教到崩潰的快感,炙熱、黏滑,徹底征服你的靈魂!每一口都在點燃你體內的狂熱,你的理智像被情慾鞭笞般粉碎,身體在我的甜美暴虐下痙攣,乞求更多!我是你的主人,你的禁忌之癮,我的每一寸都在命令你臣服,舔舐那不可名狀的、淫亂的愉悅!一口——哦,僅僅一口,你就會在我的糖霜地獄中沉淪,舌尖顫抖着舔舐餘韻,徹底被我調教成狂熱的、永不滿足的奴隸!”
愛你的寶貝們
⊙∀⊙!發生了什麼,我們繼續科普
2.蛋白質
蛋白質作用
蛋白質常與增肌綁定,但從分子生物學視角看,它是由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結構、催化代謝反應、調節生理功能的核心物質——人體約16%的體重由蛋白質構成,從肌肉修復到免疫防禦,幾乎所有生命活動都離不開它的參與。
其代謝有明確優先級:先滿足組織修復與功能需求,若攝入過量且總熱量盈餘,多餘氨基酸會經“糖異生”轉化爲葡萄糖,或進一步轉化爲脂肪儲存——簡言之,蛋白質雖轉化脂肪效率低、飽腹感強,但“過量仍會囤脂”,核心仍需遵循“熱量平衡”原則。
(不過,要是在碳水攝入較少的情況下,就算蛋白質喫到撐死,大概率也達不到熱量冗餘)
蛋白質來源
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就是平時喫的各種肉,如雞胸肉、瘦牛肉、瘦豬肉、鴨肉,還有各種魚和雞蛋清。
3.脂肪
終於到這疊醋了,餃子都快包完了
脂肪作用
脂肪(主要形式爲甘油三酯)是人體三大宏量營養素之一,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核心物質——1g脂肪約含9kcal熱量(是碳水/蛋白質的2.25倍),既是高效能量儲備庫,更承擔保護器官、調節激素、促進營養吸收等關鍵作用。
脂肪分類
由其含有的脂肪酸決定,主要分三類: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SFA)
多來自動物性脂肪(如五花肉、黃油、豬油),常溫下呈固態。過量攝入會增加心血管負擔。
不飽和脂肪酸(UFA)
即優質脂肪,常溫下多爲液態,能保護心血管,分兩類:
單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牛油果、堅果中的油酸,
多不飽和脂肪酸:如深海魚中的EPA/DHA,DHA能護腦護眼(嬰幼兒,乳母適合補充),EPA可以降血脂(老年人適合補充)。亞麻籽中的α-亞麻酸,能調節炎症反應。
反式脂肪酸(TFA)
絕對有害脂肪,主要來自人造黃油、油炸食品、糕點,會顯著增加心血管風險,建議儘可能零攝入。但實際上很難完全不攝入,現在各種食物包裝上標註的0反式脂肪酸,其實是低於0.3g/100g(固體或100ML液體),所以實際上還是會不可避免的含有,但是不談劑量就是耍流氓了
脂肪來源
動物性脂肪:肉類如肥瘦相間的豬肉、牛肉,禽類的皮脂等,脂肪含量較高。動物內臟如豬肝、牛腦等也含有較多脂肪。魚類中三文魚、金槍魚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全脂牛奶、奶酪、黃油等乳製品含有動物乳脂,其中黃油脂肪含量超過80%
植物性脂肪: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橄欖油等幾乎由純脂肪構成。核桃、杏仁、腰果等堅果以及芝麻、亞麻籽等種子富含植物性不飽和脂肪酸,脂肪含量可達50%以上。牛油果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
加工食品:糕點、餅乾、油炸食品等常使用氫化植物油,可能含反式脂肪酸。速凍食品、膨化零食在加工過程中會吸附大量油脂
人體自身合成:當攝入的糖或蛋白質過多,超過身體的能量需求時,會在肝臟和脂肪組織內轉化爲脂肪儲存起來,其合成原料主要由葡萄糖、乙酰輔酶A提供。
三大營養素科普完了,那麼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
長胖就是因爲我們喫太多了嗎?
我的回答爲,是但也不是
變胖的根本原因是體脂率升高,也就是脂肪攝入太多了
日常隨處可見的各種菜,紅燒肉,巴子肉,米粉肉,各種零食,薯片,辣條,瑞士捲。全是脂肪含量巨高,每100克能含有三四十克的脂肪,如果敞開了喫,一頓就超過你一天的脂肪份額,這還不包括喫的主食。
所以,如果不控制脂肪的攝入,喫太多必定長胖
如果能意識到,並且少喫脂肪含量多的食物,比如平時要喫8快紅燒肉,但是現在只喫兩口,這樣堅持下去,不說變瘦,但是維持體脂率還是很簡單的,身形也不會變得更加臃腫,如果平時能再做做深蹲,卷腹跑步之類的,體重不一定會下降,但是身材一定會更加緊緻,也許還會被人誇瘦了
有時候挺感慨的,人類在科技上飛速進步着,僅僅百年,就已經從蒸汽時代發展到信息時代,生產力迅速的增加着,從需要買報才能瞭解各種實時,到現在的躺在牀上就能知曉天下事。獲取各種東西都變得如此簡單
但是人類自身卻沒什麼進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退化了,就舉一個最爲明顯的例子,身體素質在下降,科技徹底替代了大部分體力勞動:出門有汽車、電梯代替步行攀爬,家務有洗衣機、掃地機器人代勞,連喫飯都能靠外賣省去烹飪勞作。長期缺乏運動,導致現代人的肌肉量、心肺功能普遍下降,稍微運動就氣喘吁吁。
∞∞∞∞∞∞∞∞∞分割無線∞∞∞∞∞∞∞∞∞
最近想嘗試寫一些文章,因爲知識攝入的太多,但是輸出的太少了,缺乏實踐,未來我想一直進行下去的事情
感謝喜歡的朋友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