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胖真的是因为吃太多了?

上篇科普讲到了中年发福的主要原因不是代谢下降

中年发福真的是因为代谢下降吗?

那么难道就只是单纯的因为吃太多而长胖吗?

要搞懂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人体运转的能量基础。

三大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米饭,肉和油

1.碳水化合物

提到碳水化合物,多数人会将其等同于“糖”或“主食”,但从生理化学视角看,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多羟基醛/酮化合物,土豆、水果、甚至牛奶里都有它!

碳水作用

能量代谢的“第一供能者”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操作,快速生成ATP(细胞直接能量来源)。人体大脑日均需消耗120-150g葡萄糖,且大脑无法直接利用脂肪供能,一旦碳水摄入不足,会引发低血糖、脑供能不足,导致头晕、注意力下降甚至认知障碍。所以摄入不足会致死

当葡萄糖摄入过量时,会在胰岛素作用下转化为糖原,分别储存在肝脏(肝糖原,主要用于维持血糖稳定)和肌肉(肌糖原,专供肌肉运动时消耗)中。若糖原储备已满,多余葡萄糖会转化为脂肪酸,最终以脂肪形式储存。所以摄入过多会致胖

(但这也得摄入过过过过多多多多才会,详细参考良子)

碳水分类

碳水分为简单碳水化合物,复合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

  • 简单碳水化合物

    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存在于水果、蜂蜜中)和“双糖”(如蔗糖、乳糖,存在于白砂糖、牛奶中)。

    除天然来源外,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糖(如奶茶、蛋糕中的糖)多属此类,营养单一,过量易致血糖波动

  • 复合碳水化合物

    分子结构复杂,需较长时间消化分解,升血糖速度慢,能提供持续能量。

  • 膳食纤维

    分为“可溶性纤维”(如燕麦、豆类,可调节血糖血脂)和“不可溶性纤维”(如蔬菜中的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便秘多吃)。

    特殊的碳水化合物,人体无法消化吸收,但对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属于“不可消化碳水”。 

碳水来源

  • 快碳   消化吸收快,升血糖速度快

    适合运动后补充体力,低血糖时急救(别不小心喝成无糖可乐了

    但是快碳升糖波动大,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由于加工度高,营养也比较单一,食用后饱腹感持续时间短,容易频繁饥饿,不利于控制体重

快碳

  • 慢碳   消化速度慢,升血糖速度慢

    通常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营养素,能够提供持久的能量,帮助维持血糖稳定,增强饱腹感,并且对健康有益。

慢碳优质碳水

  • 邪恶碳水     不可直视之物,你将堕入深渊!

b∼b∼b∼,系统被入侵,已被操控...

“咬我吧,宝贝!让我那甜腻的精华顺着你的喉咙流淌,像是被调教到崩溃的快感,炙热、黏滑,彻底征服你的灵魂!每一口都在点燃你体内的狂热,你的理智像被情欲鞭笞般粉碎,身体在我的甜美暴虐下痉挛,乞求更多!我是你的主人,你的禁忌之瘾,我的每一寸都在命令你臣服,舔舐那不可名状的、淫乱的愉悦!一口——哦,仅仅一口,你就会在我的糖霜地狱中沉沦,舌尖颤抖着舔舐余韵,彻底被我调教成狂热的、永不满足的奴隶!”

爱你的宝贝们

⊙∀⊙!发生了什么,我们继续科普

2.蛋白质

蛋白质作用

蛋白质常与增肌绑定,但从分子生物学视角看,它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结构、催化代谢反应、调节生理功能的核心物质——人体约16%的体重由蛋白质构成,从肌肉修复到免疫防御,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的参与。

其代谢有明确优先级:先满足组织修复与功能需求,若摄入过量且总热量盈余,多余氨基酸会经“糖异生”转化为葡萄糖,或进一步转化为脂肪储存——简言之,蛋白质虽转化脂肪效率低、饱腹感强,但“过量仍会囤脂”,核心仍需遵循“热量平衡”原则。

(不过,要是在碳水摄入较少的情况下,就算蛋白质吃到撑死,大概率也达不到热量冗余

蛋白质来源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就是平时吃的各种肉,如鸡胸肉、瘦牛肉、瘦猪肉、鸭肉,还有各种鱼和鸡蛋清。

3.脂肪

终于到这叠醋了,饺子都快包完了

脂肪作用

脂肪(主要形式为甘油三酯)是人体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核心物质——1g脂肪约含9kcal热量(是碳水/蛋白质的2.25倍),既是高效能量储备库,更承担保护器官、调节激素、促进营养吸收等关键作用。

脂肪分类

由其含有的脂肪酸决定,主要分三类: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  饱和脂肪酸(SFA)

    多来自动物性脂肪(如五花肉、黄油、猪油),常温下呈固态。过量摄入会增加心血管负担。

  •  不饱和脂肪酸(UFA)

    优质脂肪,常温下多为液态,能保护心血管,分两类:

  1. 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牛油果、坚果中的油酸,

  2. 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深海鱼中的EPA/DHA,DHA能护脑护眼(婴幼儿,乳母适合补充),EPA可以降血脂(老年人适合补充)。亚麻籽中的α-亚麻酸,能调节炎症反应。

  •  反式脂肪酸(TFA)

    绝对有害脂肪,主要来自人造黄油、油炸食品、糕点,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建议尽可能零摄入。但实际上很难完全不摄入,现在各种食物包装上标注的0反式脂肪酸,其实是低于0.3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所以实际上还是会不可避免的含有,但是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了

脂肪来源

动物性脂肪:肉类如肥瘦相间的猪肉、牛肉,禽类的皮脂等,脂肪含量较高。动物内脏如猪肝、牛脑等也含有较多脂肪。鱼类中三文鱼、金枪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全脂牛奶、奶酪、黄油等乳制品含有动物乳脂,其中黄油脂肪含量超过80%

植物性脂肪: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等几乎由纯脂肪构成。核桃、杏仁、腰果等坚果以及芝麻、亚麻籽等种子富含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脂肪含量可达50%以上。牛油果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

加工食品:糕点、饼干、油炸食品等常使用氢化植物油,可能含反式脂肪酸。速冻食品、膨化零食在加工过程中会吸附大量油脂

人体自身合成:当摄入的糖或蛋白质过多,超过身体的能量需求时,会在肝脏和脂肪组织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其合成原料主要由葡萄糖、乙酰辅酶A提供。

三大营养素科普完了,那么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

长胖就是因为我们吃太多了吗?

我的回答为,是但也不是

变胖的根本原因是体脂率升高,也就是脂肪摄入太多了

日常随处可见的各种菜,红烧肉,巴子肉,米粉肉,各种零食,薯片,辣条,瑞士卷。全是脂肪含量巨高,每100克能含有三四十克的脂肪,如果敞开了吃,一顿就超过你一天的脂肪份额,这还不包括吃的主食。

所以,如果不控制脂肪的摄入,吃太多必定长胖

如果能意识到,并且少吃脂肪含量多的食物,比如平时要吃8快红烧肉,但是现在只吃两口,这样坚持下去,不说变瘦,但是维持体脂率还是很简单的,身形也不会变得更加臃肿,如果平时能再做做深蹲,卷腹跑步之类的,体重不一定会下降,但是身材一定会更加紧致,也许还会被人夸瘦了

有时候挺感慨的,人类在科技上飞速进步着,仅仅百年,就已经从蒸汽时代发展到信息时代,生产力迅速的增加着,从需要买报才能了解各种实时,到现在的躺在床上就能知晓天下事。获取各种东西都变得如此简单

但是人类自身却没什么进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退化了,就举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身体素质在下降,科技彻底替代了大部分体力劳动:出门有汽车、电梯代替步行攀爬,家务有洗衣机、扫地机器人代劳,连吃饭都能靠外卖省去烹饪劳作。长期缺乏运动,导致现代人的肌肉量、心肺功能普遍下降,稍微运动就气喘吁吁。

∞∞∞∞∞∞∞∞∞分割无线∞∞∞∞∞∞∞∞∞

最近想尝试写一些文章,因为知识摄入的太多,但是输出的太少了,缺乏实践,未来我想一直进行下去的事情

感谢喜欢的朋友们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