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主觀的評測合集(第三期)

作者成分:95後大齡玩家,性別女,除了卡牌、FPS和華麗格鬥三不沾之外基本什麼都喫,但因爲是個怪人所以更偏愛怪遊戲,有一點操作、一點文學積累和一點外語能力。

百分制評分結構,內含大量銳評,如有冒犯,純屬我本人素質極差且性格歹毒,感謝。

最近糟糠真的喫太多了,有點消化不良,誰能來點好喫的給我緩緩orz。

長文預警❗

90分以上:入股不虧|令人眼前一亮|同領域毋庸置疑的佼佼者

1.《蒙道恩》 發售於21年3月 ¥78 史低¥31.2

光與影,潺潺溪谷與皚皚雪山,會說話的山羊與不說話的少女,咖啡氤氳着熱氣,菸斗裏灌滿了阿爾卑斯的冰風,古董掛鐘又轉過一圈,炭筆用力塗抹出你腳下的土地,你走着,有一點兒平靜又有一點兒悽迷,代價與詭計組成巨大的天幕,而勇氣、責任與愛便是其中不滅的星星。

本期頭號主推嘉賓,夠冷門也夠黑馬。北歐民俗主題少見,初次出手就能把流程和敘事做到這麼老練的製作組更少見,除開本身極高的完成度,其建構於光影之上的視覺引導技巧也精妙到令人嘖嘖稱奇,只要熬過初期適應不良的五分鐘,後面就是一幅散發着煙燻味道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賞心悅目,無限美德。

2.《尼德蘭箴言》  發售於24年11月 ¥36 史低¥18

掃雷+拼圖+賽博十字繡三味合一,改編自16世紀荷蘭藝術巨匠老勃魯蓋爾的名作,再輔以美麗像素畫和動聽的尼德蘭音樂,菜這麼做就不可能難喫。

除了有點費眼睛之外幾乎挑不出毛病的作品,量大管飽,提示功能也夠貼心。偶爾玩玩這種遊戲真挺好的,感覺自己麻木的大腦重新激活了,聰明的智商又佔領高地了,看見馬斯克也敢上去稱兄道弟了,一整個就是成就感拉滿配得感爆棚啊。

75-90分:整體優秀|值回票價|但有不可忽視的硬傷

1.《逐幀入魘》 發售於22年6月 ¥52 史低¥31.2

如果給自己的庫存辦一屆奧斯卡,我很樂意爲它頒發年度最佳原創劇本獎。《猛鬼街》、《月光光心慌慌》、《十三號星期五》……主創毫無保留地表達着對80年代恐怖片的喜愛並身體力行地實踐,對臺詞和人物的精細打磨,讓整個過程看起來像是一場來自電影編劇的跨界支教。可惜遊戲終究不是電影,中段探索環節臭長且乏力,結尾無論對玩法還是劇情的處理都不夠理想,頭重腳輕成爲了評價中無法繞過的雷區。但話雖如此,這依舊是b級片迷自己的《美國小說》,是遊戲界的《地獄書單》,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2.《不要逃離:荒原上的4天》 發售於19年3月 ¥58 史低¥11.6

不錯的作品,勝在謎題合理、玩法相對豐富及整體完成度可圈可點,但離神作距離還是挺遠的,從風評上來說過譽有些嚴重。打個比方的話,這遊戲很像那種沒什麼天賦、但憑着認真刻苦的態度還是小有成就的好學生,尤其體現在劇本上。標配善良感性男主、標配嘴硬心軟御姐、標配黑人鰥夫和白人小屁孩,再加上標配的科幻懸疑末世走向,一切太過標準以至於結尾煽情的時候我連眉毛都沒動一下——不是說這樣不行,就是挺沒勁兒。

3.《哆啦A夢的銅鑼燒店物語》 發售於24年12月 ¥76 史低¥60.8

每次玩完開羅遊戲都發誓再也不給這個罐頭製造廠好臉色看,但下次依然激情購入,我也屬於是預製菜喫上癮了。

但排除我對開哥本司的不滿,這一作論誠意還是沒得黑的,原以爲只是哆啦a夢,結果端上桌的是整個藤子·F·不二雄宇宙,連《中年超人佐江內》、《異色短篇集》等較冷門的選手也不落下,涵蓋了大師生涯中近乎所有作品,粉絲落淚路人讚歎莫過於此。一個人的大腦中竟能產生如此多的奇思妙想,和人家相比,我簡直就是草履蟲啊(悲)。

PS:以上讚美言論僅針對漫畫家本人,不針對某罐頭廠商。

60-75分:班級的平均分|不好不壞的普通人|看不看都沒什麼影響的節目

1.《畫中世界》 發售於17年12月 ¥60 史低¥19.8

挺藝術的,但爲藝術而藝術不可取。

相對於漂亮的美術,謎題質量非常非常一般,有時候你在不同場景中找到相同的元素並把它們組合在一起,而有時候你只是在亂點一氣。因爲引導很差且謎題缺乏邏輯,觀察和反覆試錯的重要性遠大於思考,這更像是拼圖或者連連看而不是解謎。看得出作者想通過ui極簡化、去文字化和風格化讓整個作品顯得更優雅或更具有哲學意味,目的也不能說沒達到,但在過程中犧牲了太多遊戲性,讓它成爲了一個好的創意展,卻很難說是一個好的遊戲。

2.《拆包裝》 發售於21年11月 ¥70 史低¥35

收納整理、佈置房間、像素、治癒、ASMR、兩小時輕鬆愉快的體驗。

每一個標籤都很讓人心動,但組合在一起要七十塊,打折也要三十五塊,我上次看見這樣的通貨膨脹還是在黃金週中的熱門景點。以及我不明白爲什麼不能在選取物品時提示物品名稱?要是實在不能的話,在簡介里加一條“未考取像素點辨認證書者請謹慎購買”也行啊。

45-60分:巧克力味的屎|有擅長科目的差生|是其受衆的話也有可能覺得好玩

1.《愛麗絲迷幻神經症發作》 發售於24年12月 ¥12.99 史低¥8.31

創作的本質是表達,創作的慾望本質是想要被看見的慾望。

但光有慾望是不夠的,因爲他人沒有看見的義務,不管你有精神病還是別的什麼,因此表達的方式很重要。公平的交易,你用你的才能爲他人提供或愉快或驚歎或回味的精神價值,而他人以鮮花與掌聲、關注與支持作爲回報。

他人看見你,然後愛上你,這便是創作者關於愛的小把戲。

而這個遊戲,很遺憾,就是慾望過剩但纔能有限的典型。

癲狂,是的。痛苦,是的。嘶喊的線條與扭曲的色塊,是的。

可是,不好玩啊。

2.《誰在門外?》 發售於25年7月 ¥22 史低¥19.8

與其說是遊戲,不如說是主播用來表演節目的小道具。 很少的場景和很多的jump scare,很膚淺的劇情和同樣膚淺的玩法,跟老舊遊樂園裏20元/人的鬼屋沒有任何本質區別,而這遊戲的價格正好也是20——中韓物價唯有在兜售廉價驚嚇上能達成一致。

3.《銀色事件》 發售於99年10月 ¥68 史低¥17

剛開始玩的我:好帶勁的遊戲,須田剛一怎麼沒混出名堂來?

幾個小時後的我:有些人混不出名堂自有他的道理。

這遊戲很像小衆咖啡廳/livehouse/氛圍感酒吧/民謠音樂節經常出現的潮人,潮到你風溼但大字不識幾個的那種。核心理念在於前言不搭後語當跳脫,敘事一團亂麻當晦澀,再來點恰到好處的高深莫測和過分自戀,只要觀衆忙着拍巴掌誇風格前衛理念先鋒,便注意不到其滿嘴胡謅腦袋空空。

另外,如果對喪心病狂和突發惡疾沒概念的話,強烈推薦體驗最後一章,這種堪稱拖把沾屎戳誰誰死的流程設計,太鬼才了,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

4.《炸雞塊與天使》 發售於23年7月 ¥15 史低¥8.25

動畫看太多,書讀太少,且沉浸於自己的藝術中不能自拔,死宅作者通病。

我真的受不了爲硬拗日漫腔讓成年人滿嘴口癖,不帶個呢嘛啦誒都張不開口,一幫二十大幾的人說話輕浮得像初中生,拿幼稚當有趣的結果就是人設和語感一起崩稀碎。另外,並不是把“嘛”、“務必務必”之類的玩意兒掛在嘴邊上講就有櫻花味了,既然把故事背景設置在日本就多做點功課,從思維邏輯到社會風貌完全寫中硬說日,那套這個塑料殼子除了作者xp露出我想不出還有什麼意義。

其實從結尾的反轉能看出還是有一些想法和野心,立繪也挺漂亮,可惜寫作功底實在不夠用。感情線生硬,人物塑造不飽滿,天使作爲第二女主的角色重心完全不足,角色對話經常抓不住重點,大量篇幅浪費在不着邊際的閒聊和吐槽上,讓本就捉襟見肘的敘事結構更加混亂。只能說懸疑推理本就難寫,要寫好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本身底子不厚又想出好作品,我個人是不太建議去碰這個東西的。

5.《貪婪餓魔》 發售於22年4月 ¥22 史低¥9.9

軟件半身不遂,硬件不修邊幅,故事勉強能看,bug滿天亂飛。

最大的亮點是創意,然而創意幾乎整個都是從《理髮師陶德》抄來的。

不算一無是處,但雖不中亦不遠矣。

45分以下:史|有這錢不如買塊叉燒|有這時間不如去送外賣

1.《異人》 發售於25年2月 ¥38 史低¥26.6

我gal玩得不少,但陰暗爬行到這個地步的主角還是頭一次見,這已經不是老鼠人了,這就是蛆,寫惡人主角也不是這麼個寫法吧。恕我無法理解將懷抱真誠感情的人當傻子一樣欺瞞愚弄、隨意擺弄他人的身體和人生、甚至最後還要強行按頭HE這種戲碼的有趣之處到底在哪裏,我只覺得生理不適,像從旱廁旁邊路過結果被別人扔進去的鞭炮崩了一身屎。

真別碰瓷伊藤潤二了,二子只是畫風與題材獵奇,內核還是非常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外加純愛戰神的好麼。

就算拋開這個男主不談,遊戲本身的素質也完全不夠看。有分支路線但沒有節點系統,快進會被出現的任何風吹草動打斷,再加上比咱奶還磨唧的動畫,把你的多周目體驗變成純粹的依託答辯;劇本看得出有點想法,奈何寫作功底不夠,獵奇元素跟校園日常融合度爲0,大量伏筆無法回收,描寫過於瑣碎敘事節奏很差, 正經字寫不出幾個觀點輸出倒是塞了一大堆;美術是唯一能誇的部分,黑白漫畫的表現方式生動活潑又富有創意,可惜啊,學畫救不了爛遊戲。

2.《Recall:空願》 發售於25年2月 ¥58 史低¥40.6

我發現我真的不適合看家庭倫理劇,每次看都會被無語到,也不知道是因爲我這個人過於陽間還是過於陰間。

一句話總結:除了弟弟和媽沒一個是人,也沒一個把他倆當人。

弟弟在沒有做任何壞事的情況下從頭被身邊人迫害到尾,大家都裝出很愛他的樣子,但其實0個人在意他的感受甚至他的人權。最後弟弟死了,大家發現都是一場誤會,然後釋懷了諒解了包餃子了,而我快被你們幾個自我感動自以爲張嘴就是爲自己開脫的傢伙噁心吐了。女主的成長建立在獻祭無辜者上,女二男二更是惡毒而不自知,這種主角團作爲正面人物寫出來是爲了什麼,給觀衆添堵嗎?

至於媽,我都懷疑寫這個角色就是爲了論證人不能太聖母,更不能相信別人肚子裏爬出來的孩子會跟自己一條心。一個寡婦含辛茹苦拉扯倆孩子七年,最後親生孩子被逼到崩潰自殺,養女拿出小時候的畫表個忠心把毫不知情的老母親哄好了,到底是用大腦的哪個部分寫出這種劇情的,我不理解。順便一提,同樣是小時候的畫,弟弟的畫上是媽媽姐姐和自己,女主的畫則只有自己和媽媽,哪個孩子是好孩子,媽心裏沒數,觀衆心裏還能沒數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