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主观的评测合集(第三期)

作者成分:95后大龄玩家,性别女,除了卡牌、FPS和华丽格斗三不沾之外基本什么都吃,但因为是个怪人所以更偏爱怪游戏,有一点操作、一点文学积累和一点外语能力。

百分制评分结构,内含大量锐评,如有冒犯,纯属我本人素质极差且性格歹毒,感谢。

最近糟糠真的吃太多了,有点消化不良,谁能来点好吃的给我缓缓orz。

长文预警❗

90分以上:入股不亏|令人眼前一亮|同领域毋庸置疑的佼佼者

1.《蒙道恩》 发售于21年3月 ¥78 史低¥31.2

光与影,潺潺溪谷与皑皑雪山,会说话的山羊与不说话的少女,咖啡氤氲着热气,烟斗里灌满了阿尔卑斯的冰风,古董挂钟又转过一圈,炭笔用力涂抹出你脚下的土地,你走着,有一点儿平静又有一点儿凄迷,代价与诡计组成巨大的天幕,而勇气、责任与爱便是其中不灭的星星。

本期头号主推嘉宾,够冷门也够黑马。北欧民俗主题少见,初次出手就能把流程和叙事做到这么老练的制作组更少见,除开本身极高的完成度,其建构于光影之上的视觉引导技巧也精妙到令人啧啧称奇,只要熬过初期适应不良的五分钟,后面就是一幅散发着烟熏味道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赏心悦目,无限美德。

2.《尼德兰箴言》  发售于24年11月 ¥36 史低¥18

扫雷+拼图+赛博十字绣三味合一,改编自16世纪荷兰艺术巨匠老勃鲁盖尔的名作,再辅以美丽像素画和动听的尼德兰音乐,菜这么做就不可能难吃。

除了有点费眼睛之外几乎挑不出毛病的作品,量大管饱,提示功能也够贴心。偶尔玩玩这种游戏真挺好的,感觉自己麻木的大脑重新激活了,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看见马斯克也敢上去称兄道弟了,一整个就是成就感拉满配得感爆棚啊。

75-90分:整体优秀|值回票价|但有不可忽视的硬伤

1.《逐帧入魇》 发售于22年6月 ¥52 史低¥31.2

如果给自己的库存办一届奥斯卡,我很乐意为它颁发年度最佳原创剧本奖。《猛鬼街》、《月光光心慌慌》、《十三号星期五》……主创毫无保留地表达着对80年代恐怖片的喜爱并身体力行地实践,对台词和人物的精细打磨,让整个过程看起来像是一场来自电影编剧的跨界支教。可惜游戏终究不是电影,中段探索环节臭长且乏力,结尾无论对玩法还是剧情的处理都不够理想,头重脚轻成为了评价中无法绕过的雷区。但话虽如此,这依旧是b级片迷自己的《美国小说》,是游戏界的《地狱书单》,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2.《不要逃离:荒原上的4天》 发售于19年3月 ¥58 史低¥11.6

不错的作品,胜在谜题合理、玩法相对丰富及整体完成度可圈可点,但离神作距离还是挺远的,从风评上来说过誉有些严重。打个比方的话,这游戏很像那种没什么天赋、但凭着认真刻苦的态度还是小有成就的好学生,尤其体现在剧本上。标配善良感性男主、标配嘴硬心软御姐、标配黑人鳏夫和白人小屁孩,再加上标配的科幻悬疑末世走向,一切太过标准以至于结尾煽情的时候我连眉毛都没动一下——不是说这样不行,就是挺没劲儿。

3.《哆啦A梦的铜锣烧店物语》 发售于24年12月 ¥76 史低¥60.8

每次玩完开罗游戏都发誓再也不给这个罐头制造厂好脸色看,但下次依然激情购入,我也属于是预制菜吃上瘾了。

但排除我对开哥本司的不满,这一作论诚意还是没得黑的,原以为只是哆啦a梦,结果端上桌的是整个藤子·F·不二雄宇宙,连《中年超人佐江内》、《异色短篇集》等较冷门的选手也不落下,涵盖了大师生涯中近乎所有作品,粉丝落泪路人赞叹莫过于此。一个人的大脑中竟能产生如此多的奇思妙想,和人家相比,我简直就是草履虫啊(悲)。

PS:以上赞美言论仅针对漫画家本人,不针对某罐头厂商。

60-75分:班级的平均分|不好不坏的普通人|看不看都没什么影响的节目

1.《画中世界》 发售于17年12月 ¥60 史低¥19.8

挺艺术的,但为艺术而艺术不可取。

相对于漂亮的美术,谜题质量非常非常一般,有时候你在不同场景中找到相同的元素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而有时候你只是在乱点一气。因为引导很差且谜题缺乏逻辑,观察和反复试错的重要性远大于思考,这更像是拼图或者连连看而不是解谜。看得出作者想通过ui极简化、去文字化和风格化让整个作品显得更优雅或更具有哲学意味,目的也不能说没达到,但在过程中牺牲了太多游戏性,让它成为了一个好的创意展,却很难说是一个好的游戏。

2.《拆包装》 发售于21年11月 ¥70 史低¥35

收纳整理、布置房间、像素、治愈、ASMR、两小时轻松愉快的体验。

每一个标签都很让人心动,但组合在一起要七十块,打折也要三十五块,我上次看见这样的通货膨胀还是在黄金周中的热门景点。以及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在选取物品时提示物品名称?要是实在不能的话,在简介里加一条“未考取像素点辨认证书者请谨慎购买”也行啊。

45-60分:巧克力味的屎|有擅长科目的差生|是其受众的话也有可能觉得好玩

1.《爱丽丝迷幻神经症发作》 发售于24年12月 ¥12.99 史低¥8.31

创作的本质是表达,创作的欲望本质是想要被看见的欲望。

但光有欲望是不够的,因为他人没有看见的义务,不管你有精神病还是别的什么,因此表达的方式很重要。公平的交易,你用你的才能为他人提供或愉快或惊叹或回味的精神价值,而他人以鲜花与掌声、关注与支持作为回报。

他人看见你,然后爱上你,这便是创作者关于爱的小把戏。

而这个游戏,很遗憾,就是欲望过剩但才能有限的典型。

癫狂,是的。痛苦,是的。嘶喊的线条与扭曲的色块,是的。

可是,不好玩啊。

2.《谁在门外?》 发售于25年7月 ¥22 史低¥19.8

与其说是游戏,不如说是主播用来表演节目的小道具。 很少的场景和很多的jump scare,很肤浅的剧情和同样肤浅的玩法,跟老旧游乐园里20元/人的鬼屋没有任何本质区别,而这游戏的价格正好也是20——中韩物价唯有在兜售廉价惊吓上能达成一致。

3.《银色事件》 发售于99年10月 ¥68 史低¥17

刚开始玩的我:好带劲的游戏,须田刚一怎么没混出名堂来?

几个小时后的我:有些人混不出名堂自有他的道理。

这游戏很像小众咖啡厅/livehouse/氛围感酒吧/民谣音乐节经常出现的潮人,潮到你风湿但大字不识几个的那种。核心理念在于前言不搭后语当跳脱,叙事一团乱麻当晦涩,再来点恰到好处的高深莫测和过分自恋,只要观众忙着拍巴掌夸风格前卫理念先锋,便注意不到其满嘴胡诌脑袋空空。

另外,如果对丧心病狂和突发恶疾没概念的话,强烈推荐体验最后一章,这种堪称拖把沾屎戳谁谁死的流程设计,太鬼才了,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4.《炸鸡块与天使》 发售于23年7月 ¥15 史低¥8.25

动画看太多,书读太少,且沉浸于自己的艺术中不能自拔,死宅作者通病。

我真的受不了为硬拗日漫腔让成年人满嘴口癖,不带个呢嘛啦诶都张不开口,一帮二十大几的人说话轻浮得像初中生,拿幼稚当有趣的结果就是人设和语感一起崩稀碎。另外,并不是把“嘛”、“务必务必”之类的玩意儿挂在嘴边上讲就有樱花味了,既然把故事背景设置在日本就多做点功课,从思维逻辑到社会风貌完全写中硬说日,那套这个塑料壳子除了作者xp露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从结尾的反转能看出还是有一些想法和野心,立绘也挺漂亮,可惜写作功底实在不够用。感情线生硬,人物塑造不饱满,天使作为第二女主的角色重心完全不足,角色对话经常抓不住重点,大量篇幅浪费在不着边际的闲聊和吐槽上,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叙事结构更加混乱。只能说悬疑推理本就难写,要写好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本身底子不厚又想出好作品,我个人是不太建议去碰这个东西的。

5.《贪婪饿魔》 发售于22年4月 ¥22 史低¥9.9

软件半身不遂,硬件不修边幅,故事勉强能看,bug满天乱飞。

最大的亮点是创意,然而创意几乎整个都是从《理发师陶德》抄来的。

不算一无是处,但虽不中亦不远矣。

45分以下:史|有这钱不如买块叉烧|有这时间不如去送外卖

1.《异人》 发售于25年2月 ¥38 史低¥26.6

我gal玩得不少,但阴暗爬行到这个地步的主角还是头一次见,这已经不是老鼠人了,这就是蛆,写恶人主角也不是这么个写法吧。恕我无法理解将怀抱真诚感情的人当傻子一样欺瞒愚弄、随意摆弄他人的身体和人生、甚至最后还要强行按头HE这种戏码的有趣之处到底在哪里,我只觉得生理不适,像从旱厕旁边路过结果被别人扔进去的鞭炮崩了一身屎。

真别碰瓷伊藤润二了,二子只是画风与题材猎奇,内核还是非常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外加纯爱战神的好么。

就算抛开这个男主不谈,游戏本身的素质也完全不够看。有分支路线但没有节点系统,快进会被出现的任何风吹草动打断,再加上比咱奶还磨唧的动画,把你的多周目体验变成纯粹的依托答辩;剧本看得出有点想法,奈何写作功底不够,猎奇元素跟校园日常融合度为0,大量伏笔无法回收,描写过于琐碎叙事节奏很差, 正经字写不出几个观点输出倒是塞了一大堆;美术是唯一能夸的部分,黑白漫画的表现方式生动活泼又富有创意,可惜啊,学画救不了烂游戏。

2.《Recall:空愿》 发售于25年2月 ¥58 史低¥40.6

我发现我真的不适合看家庭伦理剧,每次看都会被无语到,也不知道是因为我这个人过于阳间还是过于阴间。

一句话总结:除了弟弟和妈没一个是人,也没一个把他俩当人。

弟弟在没有做任何坏事的情况下从头被身边人迫害到尾,大家都装出很爱他的样子,但其实0个人在意他的感受甚至他的人权。最后弟弟死了,大家发现都是一场误会,然后释怀了谅解了包饺子了,而我快被你们几个自我感动自以为张嘴就是为自己开脱的家伙恶心吐了。女主的成长建立在献祭无辜者上,女二男二更是恶毒而不自知,这种主角团作为正面人物写出来是为了什么,给观众添堵吗?

至于妈,我都怀疑写这个角色就是为了论证人不能太圣母,更不能相信别人肚子里爬出来的孩子会跟自己一条心。一个寡妇含辛茹苦拉扯俩孩子七年,最后亲生孩子被逼到崩溃自杀,养女拿出小时候的画表个忠心把毫不知情的老母亲哄好了,到底是用大脑的哪个部分写出这种剧情的,我不理解。顺便一提,同样是小时候的画,弟弟的画上是妈妈姐姐和自己,女主的画则只有自己和妈妈,哪个孩子是好孩子,妈心里没数,观众心里还能没数吗?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