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Clawsomegamer最新統計,自PS3時代以來,索尼PlayStation第一方遊戲產量呈現斷崖式下跌。
PS3世代(2006-2013)累計推出91款原創第一方遊戲,涵蓋《神祕海域2》《戰神3》等3A大作及《無限迴廊》《PixelJunk Eden》等創意小品,年均超10款,類型多樣且開發節奏緊湊。
PS4世代(2013-2020)產量銳減至34款,降幅超60%。索尼轉向“少而精”策略,聚焦《血源詛咒》《地平線》等頭部IP,中小型項目被砍,年均僅1-3款。
PS5世代(2020至今)截至2025年中僅發佈18款,預計整世代不超過28款,較PS3暴跌69%。新作集中於《戰神:諸神黃昏》《漫威蜘蛛俠2》等“超級IP”,單作開發成本超3億美元,週期長達5-7年。
PS3時期,索尼內部工作室(如Japan Studio、London Studio)協作緊密,實驗性作品頻出;而PS5時代,索尼關閉多箇中小團隊,資源向“高投入、高回報”的影視化敘事大作傾斜。同時依賴重製版(如《最後生還者》復刻)、PC移植(近20款登陸Steam)及服務型遊戲(如收購Bungie)填補內容空缺。2025年財報顯示,索尼第一方遊戲銷量同比驟降52%(1230萬→590萬份),獨佔內容匱乏導致對第三方依賴加深。
儘管PS5硬件銷量達7780萬臺,但玩家普遍懷念PS3時代“創意井噴”的驚喜感,認爲當前策略雖保障品質,卻犧牲了創新活力與類型多元。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